分享

你说你很自律,我觉得你很焦虑 - 瑜伽练习者的自律不是焦虑和执着,而是坚毅却有慈悲的心

 玉蝴蝶YOGA 2019-07-24
瑜伽人,特别是在阿斯汤加瑜伽练习者群中都特别喜欢谈论自己的“自律”, 其实路路队长我也隔三差五地发各种励志鞭策大家 - 要天天练,没错你不自律你选其他练习就是了,干嘛要练不适合懒人的阿汤呢

自律原本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呃 还是来个文艺点儿的段字吧: 

瑜伽不是lululemon,   不是土豪垫,也不是不弃,不是花裤子,不是vip会员卡,不是瑜伽大会.... 瑜伽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是每日清晨的静静等待你踏上的那个瑜伽垫...... 

在理想的情况下,是自律让我们每天坚持来到瑜伽垫子上,这样我们通过长期持续的练习和修行来剥去导致我们生命苦难的幻象和去除错误的自我认知。

艾扬格大师是这样比喻的:

木头必须加热到燃烧,里面的火才能够被释放出来。

也不知道是不是被广告盗了版,后来变成人们熟悉的版本:“烧过过才够味”,自律就是火,是燃烧...  

但是“自律”很容易变成焦虑和执着的面具

但是生活并不总是“理想”状态的,所以很多情况下我们看似的自律,实则只是自我仇恨和自我惩罚。值得反思的是,很多自律的行为之驱动因素是整了容的欲望,特别是要达成什么外在目的的强烈的欲望...比如可以做非常牛的高级体式,身材可以更受瞩目,或者更加受身边粉儿的仰慕,或者是可以有更好的商业上的回报..... 很多瑜伽爱好者痴迷于长时间高强度练习是一种变相的上瘾,甚至是一种焦虑:担心自己稍一松懈,就会被身边的另外一个yogi超车,就会少掉一份牛逼,就会慢一步成为名师,就会比别人晚拿到那个“牛B萨那'...总之就是一偷懒就会少点“瑜伽”。关于这个心理状态可以戳这里读这篇专题文章

可是练瑜伽不是为了给自己增加更多一份的焦虑,而是要保持身体,心灵和心之间的平衡。


真正的自律就是战胜自己懒惰的习性

但是这个问题的反面是自律非常容易受到打扰, 有各种障碍和干扰来破坏我们称为自律的这样一个持续的努力...老师不是经常说倾听内心的声音吗? OK啦,我内心告诉我今天好累不起床,我要听呀;我内心告诉我今天追完这个剧,晚睡点,不就是错过明天一天的练习吗,倾听自己的声音啦..... 但是这些声音不是来自内心,而是来自一个叫做ego小我的头脑, 这个ego不大喜欢你的坚持和努力,她是自律的天生的情敌 - 所以有一点点空隙,她就会化好装,假扮成你“内心的声音”来诱惑你离开你的自律。如果你没有认出她的真实面孔,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放弃你选择的修炼模式,回到你出发前的那天。

我上面一段要说意思的是,瑜伽之路 - 坚持练习、持续修炼有着无数的障碍。在帕坦伽利的《瑜伽经》中提到过的障碍一共有9种:疾病,懒惰,怀疑,犹豫(或说缺乏耐心),疲劳,分心,愚昧(无知),自大,排斥新东西,丧失信心......这些东西都可以化妆以其他的面孔出现,比如:自责,负面态度,身体上的疲劳,伤痛和呼吸的不顺畅, 以及懒惰和懈怠的心理.....

自律是自我约束和慈爱之间的平衡

身体层面的康健fitness当然非常重要,只有身体健康,神经系统才能镇定,大脑才能平静;但是身体层面不是唯一重要的练习,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身体层面的练习和可以看到的外在的体式asana, 一个人就很容易将自律等同为死磕 - 不屈不挠地对体式的追求,而绕过瑜伽对生活所有其他内容的影响。实际上如何应对瑜伽体式练习的挑战很大程度上能够揭示一个人的心理,如果自律的意义完全是在拿更多的体式尽快变得更强大,就变成约了个炮,怎么也得打完...甚至带着伤痛,含着泪也要打完...

真正的自律是找到自己内心的拉拉队长,艾扬格大师是这么说的: 

你需要不松懈的热情。就像爱人的品质,爱..永远不绝望 - 用希望做盾牌,用勇气做宝剑。他可以超脱憎恨和悲伤,用信念和热情来战胜身体和头脑中的懒惰。

这个内在的啦啦队长是慈悲,是爱心和耐心。她默默地鼓励着我们不管是遇到什么样的障碍,都要克服它,继续我们的瑜伽之路;但是不需要恐吓自己,不需要自我谴责,不需要比较,不需要证明,不需要因为没有达到外部的目标而焦虑。


自律也随生命流动,也有自己的春夏秋冬
练习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有进展很慢的时候; 不免会有因为伤痛和生活的境遇限制了我们进入外在身体造型能力的时候,但是不要让这些限制成为我们对内心探索的限制。

生命充满了循环:有的时候扩展,有的时候收缩,有的时候停滞,有的时候高潮;有的时候我们拼命地吸收周边的能量,另外的时候我们需要消化和整合我们收获的能量使之成为我们的内在体验。这些节奏性的变化就像我们的呼吸,就像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花开花落....我们在瑜伽练习中也在演绎这个生命之“道”的节律... 呼...吸... 拿起...放下.... 在之间做短暂休息...瑜伽练习如果去对抗这样的节律,就会冻结我们内在成长,屏蔽我们对我们内心深层需求的感知。练习有起伏,有季节,有进退,有迷路..有迷惑,有混淆,有喜悦,有激进.... 就像生命,混乱中有着完整的秩序。

自律,不是一个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戒律。自律是自我培养出来的一种品质,是一种清晰的意图和对这个意图的承诺。每一天,当我们走上瑜伽垫,我们可以反思一下今天我的瑜伽意图是什么?让这样的意图来引导我们的行动,你就会知道你今天是要挑战你的体力,还是要得到更多的平静。当有一个明确的意图引导的话,你的练习就会得到明确的指导,你就会减少自我怀疑和疑虑。随着你的能量聚焦,你的练习就会变得更加享受,长期下来坚持练习阻碍就会减小,你的练习就会变得越来越有爱。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