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中的'心相'就是要求写你自己的'心',这个如何做到?

 青木森森 2019-07-24

人们经常都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书为心画',意思是说,你所写的字就是写自己的心,你的字所表现出来的美与丑都是从自己心里面流露而出的,再延伸一下,还可以用'字如其人'来表达这样的思想,如果把这个意思再高深地理解一下,就是书法意境的再现,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说'书法中的意境就是一个人的学养、胸怀、阅历、修养的体现'。

书法中的

书法中的'心相'

'心相'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人心里的相貌,从广义上理解,它是指书写者对事物、世界观、价值观及审美趋向的看法。古人把这些看法用'心相'来表达,这是书法理论涉及人的内心与书写心学的根源理解。明代书法家项穆在《书法雅言》中阐述书写者精神与书法形式之间的关系时,对'心相'的概念作出了解释:

书之心,主张布算,想象化裁,意在笔端,未形之相也;书之相,旋折进退,威仪神采,笔随意发,既形之心也。

书法中的

项穆认为,书法作品的形成的意象与创作者的精神一致,因而作为创作主体的书家,其内在的精神气质也就决定其作品的优劣程度,换句话说,书法家作品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修养,这种修养程度也越高,作品的气质就会越好。他进一步指出:

柳公权曰:'心正则笔正。'余今曰:'人正则书正。'心为人之帅,心正则人正矣。

心,是一个人的思想意识,上升到道德层面上,就是人的人品与修养问题,把人的心与书法的好坏联系在一起是古人的创造。为什么柳公权的书法'笔正',是因为他具有'直亮'的人格风骨。

'心相'的实质表现

书法中的

儒家思想认为:'有德者必有言。'书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更多地是传承了儒家的这一思想,他们把人的道德修养看作是'道'的一致性,只有符合这个标准才会创作出好的艺术作品。

南宋大儒、理学家朱熹就认为,'心'与人的'性'相关联,'性'是根本,'心'是表象,笔下才是结果,他说:

心以性为体,……盖心之所以具是理者,以有性故也。心者一身之主宰,意者心之所发;情者心之所动,志者心之所之。

在朱熹的观念里,他把'性'作为人的道德根本,由此而延伸出情与志,但这些都是发乎于人的'心'。

书法中的

王安石把人的性情更加具体化,他认为:

性情一也,世有论者曰性善情恶,是徒识性情之名而不矢性情之实也。喜、怒、哀、乐、好、恶,欲本发于外而存于心,性也;喜、怒、哀、乐、好、恶,欲发于外而见于行,情也。性者,情之厅、本,情者性之用。

虽然从王安石的思想里用'性'、'情'来表述人的情感与性格,但这些都是人的心的具体化,'存于心'的情绪是'性','见于行'的情绪是情感。在书法中'性情'则能直接反映在笔端上,这是'见于行'的结果,都与'心'相联系着。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在《书谱》中对人的性情也作出了自己的判断,他说:

夫人之性情,刚柔殊禀,手之运用,乖合互形。谨守者,拘敛杂怀;纵逸者,度越典则;速劲者,惊急无蕴;迟重者,怯郁不飞……

书法中的

孙过庭用了很长一段话,对人的'性情'作出了论述,都是说明人的性情不同时所带来的不同气度的书法作品,这些都是人的'心相'的表现方式。

'心相'在书法中的实现方法

前面谈到了'心相'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和它所带给书法作品的不同境界,那么,'心相'是如何在书法中实现的呢?

明代文学家、书法家解缙认为用笔的过程是伴随着书写者的情绪活动而变化的,并且呈现着不同的艺术境界,他在《春雨杂述》中说到:

喜而舒之,如见佳丽,如远先客过故乡,发其怡;怒而夺激之,如抚剑戟、操戈矛,介万骑而驰之也,发其壮。哀而思也,低回戚促,登高吊古,慨然叹息之声;乐而融之,如梦华胥之游,听钩天之乐,与其筸瓢陋巷之乐之意也。

书法中的

尽管解缙是从人的情绪方面来论述它与作品效果的关联性,但也可以感受到人的情绪是来自心境,也就是'心相'的反映,这是本质,也是根本。

书写者在书写的状态下,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情性问题呢?除了'心正'外,更需要人的胸怀和修养,一个缺乏宽博胸怀的人,总是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情绪问题自然解决不好,也会影响书写的效果。王羲之的《兰亭序》以喜悦之情和风流风度表达了他的书写状态成为千古名作,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是在失去爱侄后的悲愤心情下所创作的不朽作品,这些都代表着书法'心相'带来的表现方式。

书法中的

另外,古人也提倡书法家们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目的就是要增加人们的见识修养,提高表现意境美的水平和能力,见识多了,才能'心手相应',作品才会有境界。

结语

'心相'是人内心活动的表现,它与人的'性'、'情'、'志'等密切相关,也是人的喜、怒、哀、乐的根源,书法作品中的境界恰恰来自于人的这些'心相','字如其人'、'书为心画',书家的作品就是人心的真实反映。因此,作为书法家来说,应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这方面的修养,练就过硬本领,才能合作出更好的作品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