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患者而言,什么是最引人注目的事情? 治疗带来的副作用缓解,影像学显示疾病得到控制…… 这些当然非常重要。但如果要论第一名,新药上市应该“当仁不让”。要知道,这些新药之所以能够上市,或许是弥补了既往治疗方案的空白,或许是大幅度的提升了生存时间或生活质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患者有机会实现长期生存。 由此可见,新药的上市,是癌症治疗历程中一次又一次的重要突破。 那么,这些新药,是经历了怎样的过程才能来到我们面前?2019年上半年,又有哪些新药获批上市,带给患者希望?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半分钟读全文
对于基础科学知识的研究,真的有用吗? 从实验室到患者手中,新药的研究与上市是一个长于10年的时间跨度,需要耗费数十亿美元的金钱与无数的优秀人力。然而,这也不能保证一定的成功。 而在这之前,一切的源头都来源于对基础科学的探索。 人们之所以特别关注癌症的基础科学知识或一些目前仍处于实验室阶段的细胞或动物实验,是因为这些是药物研发的基础。 只有真正了解癌症如何发生/癌症如何转移等基础原理,才能找到关键的通路和靶点,为抗击癌症做好准备。 例如,如果不知道癌症的发生本质是源于基因突变,我们就无法开发出吉非替尼、奥希替尼、色瑞替尼等广泛应用的EGFR/ALK抑制剂; 如果不知道癌症的免疫逃逸机制以及免疫T细胞表面诸多的激活/抑制受体,我们就无法开发出堪称里程碑的免疫治疗药物; 如果不知道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存在着可以诱导血管生成和具有“永生”能力,我们就无法开发出“饿死癌细胞”的血管生成抑制剂和阻断细胞周期的CDK4/6抑制剂。 当然,还有很多围绕癌症本身及其生存的生活环境的众多研究,他们从方方面面致力于寻找癌细胞的致命弱点。这些研究的本身或许不能达到一招致命的目的,但连点成线、连线成网,一定可以为癌细胞布下“天罗地网”。 新药上市要过五关、斩六将 如果用一个词语形容新药的上市过程,“过五关、斩六将”应该最恰当不过。 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临床1-3期研究,每一关都有可能被关闭晋级通路。即使成功完成了临床3期研究,到了FDA审查阶段,也不代表一定会成功。 可以说,为了来到我们面前,这些抗癌新药经历了重重难关。 临床1期研究 通常在20-8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主要的目标是确定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以及药物是如何代谢和排出体外的。 大约70%的药物会进入下一个临床研究阶段。 临床2期研究 如果临床1期研究未发现不可接受的毒性,那么就会开始临床2期研究。 临床1期研究的重点是安全性,临床2期研究的重点是有效性。主要的目标是获得关于该药物是否适用于罹患某种疾病的患者的初步数据。如果是对照试验,那么通常会将接受该药物的患者与接受安慰剂或其他药物的类似患者进行比较。当然,也会继续评估安全性以及短期副作用。 志愿者的数量从几十到300不等。这些药物中只有大约30%能够进入下一个临床研究阶段。 临床3期研究 如果临床2期研究显示出有效性证据,那么就会开始临床3期研究。 临床3期研究集中在更多关于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信息,包括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剂量,并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 志愿者的数量通常为数百至3000人。大约25%至30%的药物会进入临床研究的最后阶段。 2019年上半年上市了哪些药物? 美国 Erdafitinib(Balversa) 被批准用于含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FGFR3或FGFR2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 AlpeLisib(Piqray) 被批准联合氟维司群用于内分泌治疗后疾病进展的PIK3CA突变的HR+/HER2-绝经后晚期乳腺癌。 Polivy(Polatuzmab vedotin-piiq) 被批准联合苯达莫司汀及利妥昔单抗用于既往已接受至少2种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此外,还有一些已被FDA批准的药物扩大了适应征。 Keytruda(Pembrolizumab) 2019年4月,被批准用于III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2019年4月,被批准联合阿西替尼用于晚期肾细胞癌的一线治疗。 2019年6月,被批准用于含铂类化疗和至少一种其他治疗方案后疾病进展的转移性小细胞肺癌。 中国 卡瑞利珠单抗(艾立妥) 被批准用于三线治疗复发或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被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来那度胺(Lenalidomide) 被批准用于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套细胞淋巴瘤(MCL)的治疗。 著名的免疫治疗药物Keytruda在我国也扩大了适应征。 Keytruda(Pembrolizumab) 可瑞达(帕博利珠单抗) 被批准联合培美曲塞及顺铂用于EGFR/ALK阴性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 写在最后 抗癌新药的上市,是癌症患者们长期生存的希望,也是长期生存的基础。 不同于其他疾病,癌细胞会不断地发展、变化,躲避进攻与追杀。想要靠一种药物,就实现对癌细胞的长期控制,基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抗癌药物的不断探索与开发,是实现“癌症变成慢性病”的最有利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