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苕木匠读经典(48):观音菩萨的净瓶

 坚定前行 2019-07-24

《黄帝内经》

第五节 观音菩萨的净瓶

(原文)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译文)

天真之气清洁沌净,它们如日月之光普照大地一般,将生命的种子播种到万物的每个受体之中。如果冬季的闭藏时间太长,天真之气就不能下降与地气相交。天真之气如果过于旺盛,日月的光芒就会相应暗淡,地表山川间就会产生不正常的怪现象,从而给人们带来灾难。阳气如果闭塞,地上的阴气就会过于旺盛,从而使气温升高。云雾达不到其应有的状态,本应产生的白露也就下不来。天气与地气之间如果没有表现出交流的迹象,万物的生、长、收、藏过程就不能展开。不能展开,就连自然界中茂盛的大树都会死亡。如果天地之气不交流,春雷就不会发生,夏季的风雨也没有规律,秋天时节则不见白露,那么,连生命力最为旺盛的紫菊也会枯槁,不会开花繁衍。如果经常发生反常的急风暴雨,天气与地气之间不配合,春夏秋冬四时之间不相互关照,就与自然规律相违背了,生命的结局只能是走不到其应有寿命的一半,就会死亡。只有圣人能顺从于自然的规律,所以他身无大病。其它万物也是一样,只有不违背自然的变化规律,生命的运行才不会衰竭。

(注释)

这段话不太好理解,譬如“天明,则日月不明。”就让人莫明其妙,颇费思量。其实“天明”两字又是作者设置的一个密码,我们后面再说。另外,作者在此使用了一语双关的写法,让我们读起来更加困难,常弄得注释者一头雾水。有些人甚至将这段话归入错简之列,认为它根本就不是原文,是后人误放在这里了。其实不然,它就属于这篇。

越是不易读懂的地方,越是要引起我们的注意,特别是“天明,则日月不明”这种似乎明显“狗屁不通”的句子。因为经典是不容易出错的,除非作者有意想隐藏些什么。

读这段话我们首先要注意它的断句。譬如第一句的“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现在的注释一般是断成了“天气,清净光明者也。”就不对。应当断为“天气清净,光明者也。”“光明者也”是在解释“天气清净”的原因。这样断也才与后面的“藏德不止,故不下也。”相对应。

其次是要注意这段话的逻辑。作者采用了被现在称之为递推法的写作逻辑,前一句的结论往往成为下一句的依据。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两点,就读得通了,而且读起来铿锵有力。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这里的“天气”两字,不仅仅是指风雨雪霜之类的自然现象,也是指能够使万物生发的那股力量,有如“精、气、神”中的气不能仅仅理解成空气一样。这股气是有灵性的,是有生命的。正因为此,这里的“天气清净”一句很难译。

“清”字的甲骨文写作“ ”,从“水”,从“生”,从“丹”。“丹”是“井”字中加一点,这一点正是表生命之义的。所以,“清”字的本义是指:能促使万物生长的内含有生命要素的水。这种水一定是纯洁干净的,故引申出了清洁、干净等义。

“净”字从“冫”,从“争”。“冫”是古冰字。“净”字原本为“淨”字,后来才把三点水改成了两点水。所以,“净”字的本义是指:大家争相需要的冰凉甘泉水。引申为纯洁、干净等义。

“清净”可以译为清纯洁净。但这样译没将其内含的生命之义说出来,所以不完全。为了理解“清净”这个词,我们需要读一段《西游记》第二十六回“孙悟空三岛求方,观世音甘泉活树”中的一段话。

孙悟空一行路过五庄观时,偷吃了镇元大仙的人参果,又将大树推倒,闯下大祸,被大仙将唐僧等人扣下,只放他出来寻找救树的灵丹妙药。他在三岛十洲上走了一圈,先是到蓬莱仙境找福禄寿三星,又到方丈仙山找东华大帝君,再到瀛州找瀛州九者,都表示无能为力。最后,他只能去求见观世音菩萨帮忙:

那菩萨早已看见行者来到,即命守山大神去迎……这行者就端肃尊诚,与大神到了紫竹林里,参拜菩萨。菩萨道:“悟空,唐僧行到何处也?”行者道:“行到西牛贺洲万寿山了。”菩萨道:“那万寿山有座五庄观,镇元大仙你曾会他么?”行者顿首道:“因是在五庄观,弟子不识镇元大仙,毁伤了他的人参果树,冲撞了他,他就困滞了我师父,不得前进。”那菩萨情知,怪道:“你这泼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参果树,乃天开地辟的灵根。镇元子乃地仙之祖,我也让他三分,你怎么就打伤他树!”行者再拜道:“弟子实是不知。那一日,他不在家,只有两个仙童,候待我等。是猪悟能晓得他有果子,要一个尝新,弟子委偷了他三个,兄弟们分吃了。那童子知觉,骂我等无已,是弟子发怒,遂将他树推倒。他次日回来赶上,将我等一袖子笼去,绳绑鞭抽,拷打了一日。我等当夜走脱,又被他赶上,依然笼了。三番两次,其实难逃,已允了与他医树。却才自海上求方,遍游三岛,众神仙都没有本事。弟子因此志心朝礼,特拜告菩萨,伏望慈悯,俯赐一方,以救唐僧早早西去。”菩萨道:“你怎么不早来见我,却往岛上去寻找?”行者闻得此言,心中暗喜道:“造化了!造化了!菩萨一定有方也!”他又上前恳求。菩萨道:“我这净瓶底的甘露水,善治得仙树灵苗。”行者道:“可曾经验过么?”菩萨道:“经验过的。”行者问:“有何经验?”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行者笑道:“真造化了!真造化了!烘焦了的尚能医活,况此推倒的,有何难哉!”菩萨吩咐大众:“看守林中,我去去来。”遂手托净瓶,白鹦哥前边巧啭,孙大圣随后相从。有诗为证:

玉毫金象世难论,正是慈悲救苦尊。

过去劫逢无垢佛,至今成得有为身。

几生欲海澄清浪,一片心田绝点尘。

甘露久经真妙法,管教宝树永长春。

却说那观里大仙与三老正然清话,忽见孙大圣按落云头,叫道:“菩萨来了,快接!快接!”慌得那三星与镇元子共三藏师徒,一齐迎出宝殿。菩萨才住了祥云,先与镇元子陪了话,后与三星作礼。礼毕上坐,那阶前,行者引唐僧、八戒、沙僧都拜了。那观中诸仙,也来拜见。行者道:“大仙不必迟疑,趁早儿陈设香案,请菩萨替你治那甚么果树去。”大仙躬身谢菩萨道:“小可的勾当,怎么敢劳菩萨下降?”菩萨道:“唐僧乃我之弟子,孙悟空冲撞了先生,理当赔偿宝树。”三老道:“既如此,不须谦讲了。请菩萨都到园中去看看。”

那大仙即命设具香案,打扫后园,请菩萨先行,三老随后。三藏师徒与本观众仙,都到园内观看时,那棵树倒在地下,土开根现,叶落枝枯。菩萨叫悟空“伸手来。”那行者将左手伸开。菩萨将杨柳枝,蘸出瓶中甘露,把行者手心里画了一道起死回生的符字,教他放在树根之下,但看水出为度。那行者捏着拳头,往那树根底下揣着,须臾有清泉一汪。菩萨道:“那个水不许犯五行之器,须用玉瓢舀出,扶起树来,从头浇下,自然根皮相合,叶长芽生,枝青果出。”行者道:“小道士们,快取玉瓢来。”镇元子道:“贫道荒山,没有玉瓢,只有玉茶盏、玉酒杯,可用得么?”菩萨道:“但是玉器,可舀得水的便罢,取将来看。”大仙即命小童子取出有二三十个茶盏,四五十个酒盏,却将那根下清泉舀出。行者、八戒、沙僧,扛起树来,扶得周正,拥上土,将玉器内甘泉,一瓯瓯捧与菩萨。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着经咒。不多时,洒净那舀出之水,只见那树果然依旧青枝绿叶阴森,上有二十三个人参果……

观世音菩萨手中的法器是一个插着杨柳枝的瓶子,这瓶子称为净瓶,装的是甘露水,专治枯木不发芽之症。知道为什么人们要向观世音菩萨求子的原因了吧?那瓶中所装的甘露水才是“清净”的,所以我说“天气清净”一词很难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