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九的朋友圈,被一部“高糖”的剧刷屏了。 没错,就是《亲爱的,热爱的》 呵,又想骗我谈恋爱 小九紧跟大伙儿步伐看了一会儿, 被甜得嗷嗷叫! 几度嘴边尝到酸味, 用手一摸才知道 自己忍不住流下了 柠檬精的眼泪——柠檬汁。 这剧啊,刷着刷着,小九也看到了这么一个片段: 李现扮演的韩商言在安慰队员时,被队员吐槽了。 《亲爱的,热爱的》截图 这里是队员吐槽:“糖有什么好吃的,也不怕得糖尿病,糖尿病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会引发许多并发症,一般轻微的会引发视力模糊,头痛,伤口愈合缓慢及皮肤痒,严重点的会导致心血管疾病,中风,慢性肾脏病,以及视网膜病变等,你可得注意啊“ 作为一个搞健康科普的,不免被朋友问了:经常吃糖真的会糖尿病?少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吗? 有些“误区”看似无关紧要,不说清楚,操心的小九怕它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习惯。 经常吃糖, 不一定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里有“糖”字,确实很容易让人觉得“多吃糖,会得糖尿病”。 虽然不希望你们吃太多糖,但是也必须要说: 多吃糖,并不一定会得糖尿病。它们其实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其实要说”糖“,我们饮食中的米饭、馒头、面条、面包、饼干、山芋、南瓜等都在“糖”的范畴。 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为单糖,而多糖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以被人体吸收和利用。 事情的关键,在于咱们身体里,有一个“血糖控制系统”。 当食物进入人体时,糖会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会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血糖升高会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而当这个血糖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时,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并保持在较高水平,才成为糖尿病。 所以问题的核心,是我们不能让这个系统“失灵”。 比起“少吃糖” 更应该关心的是这些 由于大家觉得“多吃糖,容易得糖尿病”,随之而来的是,有人觉得“少吃糖,就不容易得糖尿病了”。 这是非常不妙的。 不要觉得自己平时不爱吃糖,就不会得糖尿病了,就使劲“作”。小九就见过不少人,得了糖尿病之后哀叹道: “我不爱吃糖啊,怎么就得了糖尿病?!” 截图:39问医生 小九也趁机来说说,如何躲避糖尿病,不让“系统”失灵。 其实啊,糖尿病和遗传因素、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年龄和不健康生活模式和饮食习惯等因素有比较大的关系。 1.遗传:具有家族聚焦性特点; 2.年龄:45岁以上的人群,是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 3.不合理膳食:饮食中高脂肪、胆固醇饮食破坏了胰岛素的生成,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4.肥胖或超重: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妊娠期:妊娠糖尿病或生产过巨大儿; 6.运动少:缺乏活动,久坐少动容易造成极其对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小九提醒你,长期吸烟的人群也是糖尿病发病高危人群。 高血压也是影响糖尿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合理用药也可以引起2型糖尿病,常见会引起2型糖尿病的药物包括噻嗪类利尿剂、类固醇类药物。 此外,精神长期高度紧张的人群,也有较高的糖尿病分风险。这是因为精神长期高度紧张,会造成肾上腺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血糖、血压持续增高,影响胰岛功能而增加糖尿病疾病的风险。 如果是从这点来看,大忙人韩商言确实有得糖尿病的风险…… 所以啦,如果韩商言有了健康知识,他大可以酷炫狂拽地“回怼”: 吃糖多,和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多是真的,了解怎么躲开它的正确方式,更重要。你们平时这个作息饮食习惯,才应该BALABALAB…… 咳咳,反正呢,想要躲避糖尿病,得从多方面下手。别等真的生病了才知道——贼难受! 对于遗传、社会环境、年龄这些糖尿病高危因素,我们可能无力改变,但是对于不健康生活模式、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我们是可以进行纠正,从而躲避糖尿病的。 还等什么,一起从平时的“躲避”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