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 | 书法圈这些“热”帖,你晓得不?

 百尺杆头进 2019-07-24

古道墨香

编者按:“大暑,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直逼40摄氏度,动辄大汗淋漓。如此炎热,不妨在家中饮茶读帖消暑。

《九成宫醴泉铭》

一千多年前,贞观六年夏历四月,这一年的夏天,也是出了奇的热!唐太宗李世民为了避暑来到今麟游县的九成宫,他在去皇后住处游览的路上,发现了一眼甘美的泉水,后来大臣魏征作《醴泉铭》,歌颂了唐太宗的文治武功和节俭精神,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最后由大书法家欧阳询奉诏书录。

《九成宫醴泉铭》也被誉为“正书第一”,被视为“楷法的极则”,是历代学书者的楷模,只是听听这名字,是不是就感觉好凉爽!

《九成宫醴泉铭》现存于陕西麟游县博物馆。

《九成宫醴泉铭》结体修长,中宫收紧,四边开张,左敛右纵,化险为夷。字形随势赋形,左右结构作相背之势,上下结构上窄下宽,间架开阔稳定,气象庄严。其布白匀整,字距、行距疏朗,为九宫最准者,全碑血脉畅通,气韵萧然。

杨凝式《夏热帖》

还是那样炎热的夏天,还是那没有空调的时候,五代书法家杨凝式,给僧人送去消暑饮料“酥密水”表示慰问,并写了一封手札记录此事,成就了他书法代表作《夏热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帖也是杨凝式唯一的传世草书作品,书法兼取唐颜真卿、柳公权笔法,体势雄奇险崛,运笔爽利挺拔,与他的楷书、行书作品相比较,艺术风格迥殊。

这一书帖笔画雄强劲健,线条较粗者却没有臃肿肥软的毛病,大多用方笔、折笔,显得刚劲有力;线条较细者也不存在细弱轻浮的毛病,笔力遵劲,点画飞动。有的笔画尽情伸展,非常痛快;有的笔画之间曲折宛转,紧密相连,气势连贯,整幅作品疏密错落,攲侧变化,并且在草书中夹杂了行楷书。

欣赏这一书帖,我们可以发现它在用笔、结体上,与颜鲁公书的《刘中使帖》、柳公权的《蒙诏帖》等有相似的地方,都具有笔力劲健、结体宽博的特点,杨凝式正是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在行草书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蔡襄《暑热帖》

夏天好像一年比一年热,仿佛后羿不是射日,而是种太阳去了!连向来礼数周到,以博雅饱学形象出现的蔡襄,居然也因天热玩失踪玩到理直气壮。

《暑热帖》里蔡襄给好友写道“暑热,不及通谒,所苦想已平复”天热,所以就没给你回信,大概你烦恼的事情已经过去了吧?

哈哈哈,遇到烦心事,别着急别上火,看看这让人上火的天气,你那烦心事算得了啥?

宋徽宗《夏日帖》

这样一个大热的题材,我们的文艺皇帝宋徽宗,不惧炎炎夏日,在初夏的某个时刻,他用自己精彩的诗句配合独创的瘦金体,记录下那风光旖旎的夏日美景。毕竟文青的眼里哪有热不热这么一说,都是靠仙气活着。

米芾《逃暑帖》

米芾一辈子当着小官闲差,倒也落得清静自在。在《逃暑帖》中他同情城里人,庆幸在山中,两个逃字,一腔得意。

马愈书《暑气帖》

明代马愈书《暑气帖》,有天想与朋友医相先生叙旧(估计是想有太阳一起晒,独热热与众热热,孰热?),便书信一封邀其来访。因为是朋友间的来往书信,书写时随意性很大。

白居易有诗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意思就是对于伏天消暑,再好的方法不如做到真正的“心静自然凉”。

我觉得来本字帖坐在空调房是最好不过的,你说呢?

往 期 精 彩 热 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