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分享|老年养护院医养结合功能分区与规划案例分析

 南伯1 2019-07-25

老年养护院如何做好医养结合功能分区与规划一直是令其头疼不已的事情,在规划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要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如何做好兼得,下面看一个案例。

一、案例项目基本情况

济宁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任城区老年护养院一期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济宁市任城区荷花路127 号。原建筑3 栋地上6 层,建筑面积19752.84m2,其中一层至三层为老年护养,161 床位,四层为医生及护士值班室,五层~六层为老年人服务的附属办公,建筑高度为21.9m。地下二层及局部三层为车库,建筑面积46490m2。

二、规划存在的问题

该项目建设期从2018 上半年启动跨越建筑规范及行业标准的调整期,其中主要牵涉到基于运营功能《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 版)》、《老年人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 与《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 的不同,基于消防报审采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与2018 版中对于老年照料设施用房设置楼层高度限制从不应超过三层降为不宜大于32m 等明确的条款的不同。

三、使用规划法规与标准

由于该项目跨越规范标准调整时期,而为了使项目能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建设单位积极推动采纳新规范。

关于土建方面,主要涉及的法规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 版)(施行日期2018 年10 月1 日)、《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施行日期:2018 年8 月1 日)。

关于运营功能及设施方面,主要涉及的标准有:《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 版)》与2017 年《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老年人养护院建设标准》建标144-2010 与《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设计标准》JGJ450-2018(施行日期2018 年10 月1 日)。

其中护理院与老年养护院在床位要求、科室设置、人员配备、房屋及设备采购上有很大不同,相应的运营回报机制、医保覆盖体系、牌照申请条件更是千差万别。

四、方案优化
1
增加养老床位

经过分析研究和现场调研,将全楼变更为供老年护养院,并非毫无办法。以北楼为例,标准层平面56.6m 长、19m 宽,单面布置老年人用房,原设计1~3 层为老年人活动区,4~6 层为附属办公,调整后1~6 层都可为老年人用房,每床建筑面积从122m2 降至49m2 内,每居室净使用面积不少于10m2/床。对于2018 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允许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54m 内,但应在二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 间避难间,且需设置消防电梯。相应解决方案如下:

(1)西侧疏散楼梯附近利用尽端走廊加设避难间,尽端房面积超出了老年人用房大于50m2 设为套房做双出口;东侧调整卫生间位置,增加避难间直通疏散楼梯。

(2)相应电梯改为消防电梯,原电梯厅改为消防电梯前室。在地下避开结构基础加设消防电梯集水井(地下层高足够且地基调整难度大的必要情况下可调整消防梯的停靠高度以台阶方式解决)。

(3)因新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对于公共建筑防烟分区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需控制24m 内(空间净高H≤3.0m),设计院提议的增加水平排烟风管导致走廊净高1.8m 而无法施行,改为每个防烟分区加设竖向排烟井以满足净高及防排烟要求。

(4)其他关联修改由各专业配合解决。

2
增加护理医院功能

粗略梳理以建筑物实体的相关性为例,根据2017 年《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对于护理院的基本标准简化了科室设置:设治疗室、注射室、处置室、消毒供应室,而原本《护理院基本标准》(2011 版)则需包含:

①临床科室:至少设内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

②医技科室:至少设药剂科、检验科、放射科、营养科、消毒供应室;

③职能科室:至少设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器械科、病房(统计)室、信息科。前者病房床单元同一级综合医院,后者同二级综合医院且需设太平间等,几年间已经将护理院设置标准简化。可见近几年国家政策变化之大,对于加快建设医疗机构布局的需求之迫切。

护理院属于医疗系统,更强调长病、慢病与临终关怀的医疗功能。护理院可以纳入国家医保,而养护院暂未纳入(以后可能纳入“长期照护险”,但目前还没有广泛推行)。

因此,从经济测算角度而言,以“医养结合”式同时包含老年人护养和护理院的改造方向十分必要,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改造量同时增加床位坪效。若增加护理院功能3 栋楼需布置少量科室,当护理院床位设置在四层及以上位置时,对于该项目来说反而减少了老年护养院的避难间等消防疏散调整,可维持原1~3 层的平面布置,局部科室与活动用房的调整也更为便捷。经过调整,建筑实体已保留两者皆可操作的余地。

汇祥视界

中国产业研究院楚文豪先生认为“重硬件投资、轻服务产品规划”一直是医养结合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契合社会转型期对于建筑物提出更多的运作模式、功能灵活化的要求,避免资源浪费或者拆除重建,应注重客群定位、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论证,做到“没顶而后动”,让策划、运营规划先行,然后基于运营策划方案,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参考:陈佳,基于医养结合式老年护养院设计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