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五經一論冊》古雅清淡 風華自足

 贾通才书法 2019-07-25

董其昌 小楷《五經一論冊》

紙本 18.3×9.5cm

上海博物館藏

董其昌,字玄宰,號思白,又號香光居士。松江華亭(今上海松江縣)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詩、書、畫在明末即名重海內。

他的書法行草造詣最高,師法魏晉,以“二王”為宗,又取法于顏真卿、米芾、楊凝式諸家,也或多或少受到趙孟頫的影響。草書植根於顏真卿《爭座位》和《祭侄稿》,用筆率真,又如懷素的圓勁和米芾的跌宕,佈局得楊凝式的閒適舒朗。作品中很少有偃筆、拙滯之筆,講究用墨,枯濕濃淡,盡得其妙。風格蕭散自然,古雅平和。

董其昌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相當自負。這部小楷工整精緻,筆法運用非常的精到,墨色也是一貫的古雅輕靈。

此冊小楷《樂志論》書于1618年,《陰符》、《西昇》、《度人》、《內景》、《清靜》五經各一段書于1620年。過去科舉和仕途需要有一手過人好字,董其昌對小楷更非常重視,從鐘、王小楷,到唐代各大家,甚至宋元人小楷,無不加以關注。此冊所寫的五本經都有古代大家的傳本得董氏鑒藏,其中《內景經》還曾刻於《戲鴻堂帖》卷首。 

董其昌小楷之妙,李佐賢《書畫鑒影》卷十四有一段很精彩的論述:“董文敏書滿天下,然所見多行草,真書故百不得一也。此冊小楷乃公書之尤佳者,世人但以姿媚學公書,甚至有濫董之目,互相詬痛,豈知公書固未可輕為訾議乎?似此則剛健嫋娜,端莊流利,兼而有之。且從容中有規矩,有意到筆隨之樂。其書名震耀一時,楷模百世,洵無愧色。 

《樂志論》


《陰符經

《西昇經

《度人經

《內景經

《清靜經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