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狂妄的谦卑者 ——试读钱坫篆书

 攒菁堂 2019-07-25


  狂妄的谦卑者   

莫言在《酒国》将“狂妄”与“谦卑”做了精辟的阐述,如是说道:狂妄与谦卑,是相互矛盾又互相依存的两种人生态度,很难说哪种好哪种不好。事实上,看似狂妄的人实际很谦卑,看似谦卑的人骨子里却很狂妄,有的人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极狂妄,而在某些方面,某些时刻又极谦卑。绝对的狂妄和永远的谦卑大概是没有的。

刚接触钱坫的篆书,我觉得其是一位狂妄之士,在京师时已有一方“斯冰之后,直至小生”朱文印,可见颇为自负,翁方纲在推崇之余,认为其极不谦逊,狂妄不已。我对其似乎有些不屑,在风格探索上显然稚嫩,与邓石如对后世的影响不可比肩。

时隔数年,当我重新来认识钱坫的时候,我也经历过他狂妄的年岁,让我静静恭读其篆书,发现那是一种年轻气盛的狂妄,是一种才华凸显的傲气。当以不一样的心境去审视,发现钱坫的狂妄极具有秩序感,他想在繁杂的现实里固守传统和经典,他想在现行的藩篱下自寻法度和新意,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

清初是篆书革新的重要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邓石如和钱坫,邓石如以“隶意入篆”,成为篆书革新的开拓者,对于篆书的书写实践带来了史诗般的推动,但是邓石如学养稍低,一时百般推崇,视乎有些“明星效应”。而钱坫在篆书上的探索更具传统功力,与其学识见地和自身修养是密不可分的,钱坫篆书的实践虽然不如邓石来得成功,但其目光停留的高位,足以影响一代书家的审美。秉承取法乎上,将商周和秦汉的篆书熔铸一体,为后学彻底打破“二李”的束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钱坫和邓石如的影响本可并驾齐驱,书家的历史地位也如宦海沉浮,如今钱坫的影响早已不及邓石如。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反哺理论,这种关系在二者的学书路上反映得颇为清晰,从而也可审视当下的书法理论和实践创作,流行之风必然是实践创作所带动的风向标,而理论之行,山重水复,总有些黯然失色。

从钱坫的学书历程来看,他是一位“谦卑者”,敬畏传统和经典,“步步回头、时时顾祖”,对于三代吉金文字积极探究,有着形成自家面貌的强烈愿望,其在晚年的变法虽与“左手书”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日积月累的沉淀更是他篆法变革的突破口。钱坫在入幕前已编著金文著作《十六长乐堂古器款识考》和《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在游幕期间接触到了千变万化的钟鼎铭文,协助阮元编撰《积古斋钟鼎款识》。钱坫对钟鼎文字的情有独钟,成为其篆书变革的重要源头,取法高古必是胜人一筹。同时钱坫对于“二李”的篆书也均有涉猎,这是这个时期书家学篆的必修课,其五十六岁之时通临《峄山碑》,可见用工之深。

曾经的“狂妄”和现实的“谦卑”,是极为真实的状态,若说一时狂妄是一种激情,那极有可能一种蓬勃愈发的潜力,这种潜力也能让人去重新审视自己,着眼高处而欣喜若狂,俯身低处而退让躬行。书法艺术实践需要做一位“谦卑者”,对传统经典保持敬畏,当内心中萌发出一种冲动,触碰到一种境界之时,内心中的“狂妄”才不会是一种轻狂,而是一种积蓄的力量。

                                                                                      写于金城 七月



陈泓凌,别署燕堂,室名文心书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南京印社理事、南京市篆刻推广促进会理事、南京市玄武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荣获第江苏省政府“五星工程奖”、全军书法展“优秀作品奖”、空军“蓝天文艺奖”等;个人被评为空军十大“文艺之星”,荣获南京市玄武区政府“突出贡献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