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的核心还是讲“中庸”。孔子最看重的是中道,讲中道能达到和谐、和平,但又不同于流俗,不人云亦云,能中立而不偏倚。不管在何种情况下,这种人才能称得上强大。 强者的品质是在逆境中塑造的,人生的困窘向人们昭示的并不纯粹是灾难。我们应该自信,无论我们处在何种位置,境况如何,在这个世界上无人能够代替我们。当你跌入人生的低谷时,可能预示着命运转机的来临。是成为强者,还是沦为弱者,这取决于我们自己。 原文: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子路问怎样才算是强。孔子说:“你是指南方人的精明强干呢?还是指北方人的刚健强悍呢?或者是指你认为的强呢?用宽厚柔和的道理去教育人,人家对我蛮横无理也不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强,品德高尚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睡觉时以兵器为枕头,用铠甲当卧席,即使死也在所不惜,这是北方人的强,勇武好斗的人应当具有这种素质。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自己穷困潦倒的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能坚持操守至死不变,这才是真强啊!” 智慧讲解: 子路问强。 这一句是子路向孔子询问何为刚强。在孔子的学生当中,子路好勇、行善,向来以勇自负。 对于刚强的解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坚强不屈是刚强,有人认为明哲保身是刚强,又有人认为达观坦然是刚强......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刚强往往是在困境中凸显,困境能够诱发我们生命中坚韧的潜力,危险可以激发我们生命中勇敢的天性。 强者是从逆境中奋斗出来的精英,与困难搏斗,是强者必备的特质。在人类的历史上,凡是有所作为的人物,无不经历了挫折的不幸和失败的痛苦。也只有强者,才能走过坎坷,迎来光明的前途。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在孔子看来,刚强有三种。这三种刚强中第一种柔中有刚,行动时表现得平静柔顺,正如南方人虽然力不如人,但却玲珑轻捷,行为恰到好处,自己的意志能始终保持中立,这种和而不流的态度,恰恰体现除了中庸之道,无过无不及,反而是坚强的体现。就像老子所说的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从字面上解释就是知道刚健而拥有柔顺,知道明亮而拥有黑暗,知道荣耀而拥有屈辱。以合乎自然的手段,达到刚强的目的。 正直无畏的人,是忠臣,但是其政治生涯是短暂的,比如比干。 佞巧机变的人,是弄臣,虽然可以左右逢源,但是最终难逃清算,比如和珅。 明达睿智的人,是圣哲,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比如蘧伯玉。 同样他们都是有力量的,也同样面对着强大的压力。平庸者面对的是庸常的生活压力,他已感无力承受;进取的人面对的是命运的砥砺,他必须披荆斩棘努力向前,以求成就事业;智谋高远之士面临的是更为严峻的考验,他必须应对更为严酷的历史的历练,只有奋力展示其生命的潜在能量,才有出路。 力量就蕴藏于我们的身体内,蕴藏于我们的心灵中。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这一句是孔子对第一种刚强——南方之强的论述。这一种刚强是柔中有刚,用巧智来诠释刚强。 同时,这种刚强也并非为了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而对他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他强调的是自然而然地感化他人,也就是于无形之中影响他人。有这种刚强的人做任何事都符合适度的原则,不会因为正义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睚眦必报或是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那些真正长于教化的人,对人对事态度总是十分随和,正如老子所言的“上善若水”。那么,水有怎样的特点呢?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九尤”。这说的是水泽被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处在众人都厌恶的低下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住在像水一样顺应自然的地方,心胸也能像深渊一样顺应自然,保持平静,待人真诚仁义,遵守信用,理政治国像水一样,善于净化污秽,处事像水一样随物成形,行动像水一样涸溢随时,自然顺应天时。正是因为不与人争,所以不会 招致怨恨。水有随物成形、不偏不倚、不分不别的境界,所以能以柔克刚,正是中庸之道那种自然而然、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的状态的体现。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这一句是孔子在论述北方之强。这种强大更侧重于体力方面,是一种宁死不屈、一往无前的力量。北方人的生存环境多为荒芜之地、穷山恶水,他们要想生存就要与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所以体力的刚强在强悍的北方人身上体现得比较明显。北方人也因此善于纵横疆场,敢于英勇赴死。然而,强悍勇武的刚强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也不能使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几句是真正的君子所推崇的内心的刚强。这种刚强看似柔弱,却有破壁透坚、摧枯拉朽的力量,这种发自内心的刚强,可以使人始终保持中立、不偏不倚。这就像汉代的良相张良,手无缚鸡之力,却能帮助刘邦安定天下。而项羽虽然勇力过人,“力拔山兮气盖世”,结果却让自己的江山易主。 心理的刚强还表现为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动摇,宁死不改变志向和操守。国家政治清明时,不改变志向,国家政治黑暗时,到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刚强啊!孔子曾经说,“国家政治清明,言语正直行为正直;国家政治昏暗,行为正直言语谨慎”。君子可以做到在正直黑暗时言语谨慎、不怒不怨,但绝不会在荣华富贵面前骨软筋麻、改变自己的志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所以说,能战胜自己的人,才真正刚强。每一个时代都有体现这一精神的英雄。 刚强的英雄拥有共同的特质:以天下为己任,淡然于个人的得失。因而,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奋不顾身,不计个人的荣辱安危,也因此赢得后世永恒的敬仰。 命运就在自己的手里!但必须用其一生去努力、去争取。每个人都不能指望别人为自己的人生买单,要想获得成功,就要自己努力,不要指望别人,这 就叫自强。而只有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天地之大我,只有将个人融入集体之事业,为追求自由与捍卫尊严不惜一切,这样的精神才能长存,也才能使自己的人生走向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