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思明居士 2019-07-25

科举诞生距今已有1300多年,秦朝以前都是采用世卿世禄制,也是就世袭。有血缘关系才能继承先辈的官位。后来又引进了军功爵制度,拥有军功就能加官进爵。到了汉朝科举已经有些苗头了,在民间选取人才,其采用的方式是举荐,由地方推荐有才之士,许以官职。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魏文帝时期出现了九品中正,由官员负责考核民间人才,起初是由地方官员进行考核,后来觉得这样造成的腐败想象没法控制,于是指派专门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员。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大家族势力过于强大,已经影响了考核的公平性,于是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相像。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隋炀帝开始设置士科,什么是士科呢?士科的选拔并非要你写文章,而是让考核者把对社会的看法陈述出来,会提出一些关于民事的问题,让你给出解决方式,以个人的能力专业性分配职务。这可以说是一项大大的进步,让很多有才之士拥有了发挥的舞台。不过这些都是科举的前身,并非正正意义上的科举。到了隋炀帝,也就是隋炀帝的儿子杨广,才出现了正正意义上的科举制度,层层把关从娃娃抓起,先是院试院试过了就参加乡试,乡试结束后就去会试,最后就是院试。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到了唐朝时期科举的科目已经有五十多种,其中科目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算等。俊士科举行的次数不多,秀才一科在唐朝要求特别高,一般不轻易举行。好几次被废除。进士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唐高宗之后对进士特别看重,大多数宰相都是进士出身。武则天则开了殿试的先河,这也是历史上殿试的开始。通常应试者分为两种,学馆出身的叫生徒,另一种不是学馆出身的叫乡贡,这种人统称为举人。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到了明清考的内容基本是以四书五经为主,文章格式就是八股文。不过八股文的应用已经到了明清时期。何为四书五经,四书就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主要以儒家为代表的著作,大学与中庸主要是以礼法为根基,考试当然不是让你背写文章,而是通过你自身的理解来表述对其中句子中的见解。论语就不用说了,其中大多数是孔子教学的方式以及孔子学生的言论,这四部书诠释了儒学的基本体系。五经指的就是《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易经:如今被大多数人推崇,有一种说法是,它以符号的形式记录着祖先们生活经验,以及造物经验。用八卦阴阳来说明宇宙想象,用卜卦来预示天地人的变化规则。尚书:记录了很多古代的事迹与故事,从尧舜时期到东周。其内容记载了大量上古时期君臣的谈话记录。诗经:顾名思义就是编著了许多周代的诗歌,也正是它的出现使得后世诗词歌赋出现很多千古名句。礼记:它更像一部注解类的著作,以秦汉儒学学者的仪礼文章选集为主。它的涉及面比较广泛,所以影响力也比价大。左传:它是历史第一部编年的史书,其中囊括了大量东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以及重要人物。是一部先秦史中具有很高价值的史籍。其文中对历史人的褒贬,道德规范与儒家道德相符,中心思想中的事在人为,重视以民为主的思想,不断被后世史学家继承。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八股文可以说成是一种写作的格式,依照古人的语气,文章的长短都要相对应,字数也有所限制,类似于填空题每个字对应的故事都有讲究。观点要与朱熹一致,还要有自己的论述,中心思想不能改变的前提,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每个段落多少字,字里要表达的意思都有限制,所以书写难度特别高。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明清时期,读书人先经过地方官府的统考,就 类似如今的海选,经过第一轮筛选的成为秀才,才有资格参与后面的考试。拿到秀才头衔接下来就是乡试,也就是考举人。成了举人后就能参加进士考核了,考进士的方式还是八股文,不过难度也高了很多。一共要考三场,第一场考八股文,如果八股文没过考官的眼,那么接下来的第二场第三场基本没戏。考官看都不会看后面的考核。所以能否考中,看的就是八股文的功底,底子不过硬再怎么优秀都没用。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八股文起源于宋朝,这就要说起王安石变法了。王安石认为唐朝以诗、赋、帖挑选人才,显得华而不实,有点不切实际。后来经过一番更改,对仗排偶并没有硬性要求。有一考生写出来的文章与八股文的文章类型相似,于是被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八股文的开端。元代沿用了宋代的方式,以四书出题,内容现在在四书以内。明朝才开始正式规范写作方式,必须以八股文方式写,格式字数都有限制。明确规定不能违背经注,自由发挥都不能出现。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康熙年间,康熙已经感觉到八股文,基本跟政事无关,于是废除了八股文。没过几年架不住那些儒家官员的劝解。最终只能恢复八股文。康熙已经觉察出来了,科举已经不是选拔官员最好方式,但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接替它。只能任由其这样发展下去。到的光绪年间,随着西方学科的进入,洋务运动的开始,首次把自然科学加入了考试范围。以物实为命题选拔人才,但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只得把考试方式照旧进行。到了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一度想废除科举考试,但新式学校发展没有进展,只能延续科举。1905年才停住科举,将育人取才的方式放到学校之中。至此历时1300年的科举,就这样消失在历史舞台上。

科举诞生1300多年,最终消失在历史舞台,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辛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