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没有对比没有伤害,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日本葡萄产业的优秀大家一直是心知肚明的,我们也总是感慨,别人的优秀我们做不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日本葡萄有机栽培现状 日本葡萄有机栽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栽培技术。总结起来就有下面这些方面: 一是重视果园生草 果园几乎百分百为生草。在葡萄园行间种草或者在树盘覆盖稻草,起到减少水分蒸发、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昆虫天敌等作用。 二是重视生物菌肥的应用 日本有机栽培土壤管理技术是建立在物质循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土地的活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确保根系的旺盛生长,抵御病虫害的入侵。 三是重视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葡萄病虫害的防治上很少采用化学防治,而是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 农业防治非常重视抗性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倡使用生物有机肥,控制果树负载,科学修剪果树等,通过这些措施来提高果树的抗逆性。 物理防治方面加强果树休眠期管理,通过刮树皮、清理枯枝落叶、树体水枪清洗等措施压低初次侵染源。 同时,实施果园搭设防雨棚,降低果园湿度,抑制部分病虫害的发生。生物防治方面利用性诱剂、防虫网、粘虫板、树干涂白、天敌保护等措施抑制病虫危害。 四是重视果树负载量 日本葡萄每亩产量严格控制在1000公斤左右。主要控制产量的途径是修剪,结果枝与营养枝的比例控制在2∶3。 每个结果枝只留1穗,摘除穗的前端(基部)第1、2结果小枝和末端4~5个小穗,保持果穗长度15~20厘米,形成外形一致的果穗。疏掉向穗轴内侧生长的果粒、小粒、伤果,保留1穗25~30粒,1串葡萄重400~500克,单果重15克左右。 这样可以保证果实充分成熟且整齐一致,同时也便于采后实行规范化包装和销售。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化肥,轻有机肥 我国葡萄生产地区在果园施肥方面一直重视化肥,而轻视有机肥。葡萄园长期使用单一化肥致使土地营养失调,同时也出现了土壤板结、土壤有益菌的大量死亡、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环境污染、产量及品质下降等严重问题。 在化肥的选择上只重视氮肥,轻视磷肥、钾肥,在生长季节出现了徒长枝过多、嫩枝不易木质化、微量元素匮乏、病虫害发生严重、苗木抗寒性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实践证明,果园化肥使用越多越频繁,地力下降越快。 二是重产量,轻质量 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亩产量翻了好多倍,但是葡萄品质比较差,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果农在生产过程中一味追求产量,花序多的年份亩产量高达2000公斤,甚至更高,出现严重的大小年现象,这与日本的亩产量1000公斤要求相差甚远。 盲目追求产量的结果是果实个小,大小不均匀,果面不光洁,果面色泽不好,着色不均匀,优质果率下降,低档果量增多,致使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过剩,价格下滑。 葡萄品质及果品包装与出口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使得我国葡萄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只能靠低价位去占据市场。目前,我国葡萄主要出口国是东南亚和俄罗斯等国,进入欧美国家的量很少。 由于我国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起步晚,受果农素质影响,推广难度较大,滥用高毒农药及激素现象普遍存在,果实农药残留严重超标,直接制约我国葡萄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三是重化学防治,轻其他防治 近年来,葡萄园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具有严重发生的趋势,归其原因与盲目引进新品种、土肥水管理落后有关,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往往被广大果农忽视,那就是长期滥用化学农药。 由于长期使用单一的几种高效化学药剂,致使葡萄病虫害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化学药剂的淘汰速度也显著加快。 我国已知的危害葡萄的病害有近40种,其中危害严重或局部地区较严重的有10种左右。主要的病虫害有葡萄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白腐病、褐斑病、灰霉病、蓟马、红蜘蛛、叶蝉、斑衣蜡蝉、透翅蛾等。 目前,化学防治还是病虫害防治中的主要手段,高毒、高残留、致癌、致畸、致突变农药屡禁不止,喷洒有机磷类高毒农药到处可见。 随着病虫害的猖獗,病虫抗药性的不断增强,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增加,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当今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的矛盾,由于农药的大面积使用,使得许多葡萄主产区农药残留量远远超过了欧盟地区的出口标准。 四是重采前,轻采后 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果农往往比较重视果树生长期的综合管理,而在采果以后放松对葡萄的管理,导致当年生枝条成熟不良,秋季发根受到抑制,影响翌年葡萄的产量及品质。 从果实采收后到落叶期,树体营养物质积累的多少与枝蔓成熟度、植株越冬抗寒性,以及翌年的长势、花芽分化、开花结果、产量和品质等都有密切关系,是争取翌年葡萄丰收的基础。 事实表明,采收后放弃树体管理,不利于恢复树势及葡萄连年稳产,不利于提早上市,也不利于病虫害的长期控制。 由于我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采收后的果实往往忽视了修整、分级、包装等环节。 说在后面 一对比来看,日本简直是种出了教科书式的葡萄,层层细心管理,步步以葡萄为中心。 而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虽然也一直在强调控产提质,但也不必不见得有很多人能做出来,好多人看到的只是短期的利益,却忽视了长远的利益,终究“鱼和熊掌”都不能兼得! 整理| 大丰收果儿 内容来源:花果飘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