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荷兰式的无土栽培在云南开始大面积的推广,无论是公司形式还是私人模式,这种现学现用、高投入、高产出、高耗能的种植方式到底适不适合中国、适合云南,我相信经过这几年的摸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体来说任重而道远! 荷兰玻璃温室式的无土栽培,投资巨大、运营成本高、耗能高,相应的荷兰和中国对于该生产方式的推广和历史底蕴程度不一样,我们不能邯郸学步,更不能故步自封,荷兰模式下的温室无土不是高大上,而是要确切实际下适应中国国情的温室农业。 设备和管理体制 无土栽培中的水肥一体化系统,不仅仅是照抄照搬,还要相应的适应当地的气候大环境,水、光照、温湿度、海拔等等,这些是一个庞大的大数据相互协调形成的,再进行科学营养配置和供给,逆天改命之说不可取,同时私人式的管理体制要上升为公司式的规模化、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体制也需要我们一步一步的学习和改进。 基质 荷兰模式下的无土栽培大多使用椰糠和岩棉栽培,东施效颦式下的栽培则需要我们去进口这些原料,成本高不说,原材料还要控制在别人手里,中国上下五千年,地大物博,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天然原料和基质进行取代?农业农业,农民存活下来才能谈农业。 总结 那为什么这么高投入的行业还是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除了我国农业发展到颈瓶需要向前的必须之外,还有农业大环境需要一种方向来指引,纵然有千般困难,也要冒雨前行。中国人从不缺乏智慧,一定会走出一条中国式无土栽培之路。加油,我的朋友们。 |
|
来自: 深海之星ccpsl0 > 《无土栽培、营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