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中【馆藏出土玉器高清图片】【走马观花博物馆】【文物掠影】

 畅明轩 2020-05-28

丝路孔道-甘肃文物菁华展

展期:20190516-20190721;地点:国家博物馆南2、3展厅;票件:30元。这是历年来甘肃省在国内举办的文物展览中数量最多、珍贵文物占比最高的一次展览。展出文物数量多达516件,其中一级文物322件。现挑选一些陶俑、青铜器和玉器文物的图片分作三期来分享。

这是本次《丝路孔道》展的最后一篇分享,以参展的玉器和尽可能的细节图片,作为古玉学习的资料存档。

「弦纹青玉琮」齐家文化,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静宁县博物馆藏。

弦纹的细节,可见工艺微痕

玉璧孔壁处的细节

裂隙处细节

裂隙及周围的坑班

「玉璧」两件齐家文化,1984年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出土,静宁县博物馆藏。

坑斑出现的不均匀也预示着玉料密度和硬度的不均

1984年春静宁县治平乡后柳沟村村民韩彩红携其女儿、儿子一家三人在山脊上挖栽树坑时发现4件玉琮和 3件玉璧。四件玉琮在下,三件玉壁在上覆着玉踪,其上有一块石板覆盖。这“三璧四琮”后来被征集到静宁县博物馆,备受学术界广泛关注。后将此七件称为“静宁七宝”(下图标注红点的器物即是“静宁七宝”《中国出土玉器全集》卷15以刊登此7件器物)

图片摘自《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北方卷

图片摘自《中国玉器通史》新石器时代北方卷

齐家文化源自甘肃东南,主要分布在甘青宁地区,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马家窑文化和客省庄文化,其跨年约在公元前2300年-前1700年,早期于马家窑文化晚期相当,晚期进入夏商纪元,齐家文化最盛期约在前2000年。除去所谓装饰品类的管珠饰件,璧(含多璜联璧)琮是齐家文化玉器出土较多的,也是古玉收藏品市场上常见的仿品种类。

齐家文化玉璧与玉琮,多素面,其矿物成分有透闪石、阳起石、透闪石大理岩、透闪石英岩、蛇纹石、蛇纹石化大理岩、大理石、滑石、石英岩、钙铝石榴石等,其来源主要是就地取材。北京大学王时麒教授曾对采自甘肃庄浪县一批齐家文化玉器(共40件)进行过红外光谱测试,其结果为:软玉(透闪石或阳起石)占63%,透闪石大理岩占8%,透闪石英岩占2%,硅化软玉占2%,蛇纹石占8%,蛇纹石化大理岩占5%,钙铝石榴石占12%。美国ORENDA LABS实验室对施洛克摩登艺术品公司(Throckmorton Fine Art Inc.)藏3件齐家文化玉器(1件玉琮,2件玉璧)所做检测表明,其玉质均为透闪石(Tremolite)软玉(Nephrite(Ca(Mg,Fe)5Si8O22(OH)2))(图8、9、10)。目前学术界认为古人使用的真正玉料应该为透闪石,比重2.9-3.1,硬度6-6.5,其他材料则为玉的替代品。

齐家文化分布区域内透闪石玉矿目前有两处,即甘肃临洮和祁连,这两处玉矿所产玉料外观上与齐家文化玉器有相近之处,因此可以确认齐家文化玉料即取材于这两处。蛇纹石、蛇纹石化大理岩、大理石、滑石和石英岩等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泛,并有近似玉的光泽和硬度,在玉材不足的情况下可能被大量使用。值得注意的是,齐家文化玉器中有少量的和田玉,玉质颜色、纯度和细腻度比当地玉料质料高得多。

「戴冠玉人」西周,1972年灵台县白草坡1号墓出土,甘肃省博物馆藏。

面部细节

甘肃灵台县的百草坡,据考证,是康王时期,周分封的诸侯国“潶国”的公共墓地。历史上的“潶”,也就是今天的达奚河一带,正好位于周的西北咽喉,是保卫宗周的要冲。该墓地共出土玉人2件。

上图是另一件玉人,图片摘自《中国考古网》

甘肃礼县,秦人初创之地。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属于嬴姓,源出东夷,殷商末年,赢人首领一路进攻,进王渭水中游一带,守卫商王朝的边疆。随着周王朝灭掉商纣,嬴人守卫的地区也被周人攻占,在其首领大骆的带领下,沿渭水西进,继续寻找生存之地,最后迁移至渭河以南、远离周人中心的西汉水上游地区,从而保持了相对的独立,为以后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下图是两件参展的该地区出土玉器)

「夔龙纹玉玦」春秋,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

「玉牌饰」春秋,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出土

在这里,秦人战胜了力量相对弱小的氐人,修建了城邑。周王朝建立后,他们归顺了周王朝,周天子认可他们占据“西犬丘”,确认了他们的社会地位。秦人先祖非子善于养马,受到周孝王的赏识,封为附庸,邑之秦,此后非子后秦仲被封为大夫,秦仲在对戎作战中死后,其子庄公继承遗志对戎作战,收复领地,被宣王封为西垂大夫。庄公次子襄公在平定叛乱中护送周平王迁都洛阳,因功被封诸侯,正式立国。庄公死后文公继承王位,继续对戎作战,占领了陕西歧山地区,完全结束了游牧生活,开始了农耕生活,社会制度也随之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上世纪90年代初,大堡子山秦早期遗址突遭大规模盗掘,虽经抢救追缴但仍有许多珍贵文物流失海外。经抢救性发掘出土四座规模宏大的秦公墓,出土文物闻名海内外,随着研究的深入,初步确认是秦仲、庄公或襄公陵墓。秦公墓的开掘,解开了“西垂陵园”和“秦人发祥地”这两大千年谜团,也证实了《史记》记载的准确无误。


图片摘自《网络

大堡子山的出土文物命运多牟,初遭盗掘,后被追缴,又有中、外友人先后捐赠,并完成了法国吉美博物馆全部32件文物的成功追索。这前后饱含了大批文物工作者的艰辛。

本次《丝路孔道》展览的分享就结束了,喜欢的可以加扫二维码,观看更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