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些古代乐器认识几个?有些永远停留在敦煌壁画中了

 沁园春春2016 2019-07-26
遇见敦煌 2019-07-24

据统计,壁画中有音乐题材的洞窟236个,共绘有各种类型乐队约500组,有各种类型乐伎约4000身,共出现各类乐器44种,4500多件。

这些数字表明:在世界壁画史上,就以反映音乐事物而言,无论在乐器品种、数量、表演形式以及时间跨度和延续性方面,敦煌壁画都是无与伦比的。

琵琶

在弹拨类乐器中属于代表性乐器,琵琶二字早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最早写作枇杷或批把,后在字形上与琴瑟连类,故书为琵琶。在敦煌石窟的壁画中,琵琶的图形最多,仅莫高窟就绘有七百余只,居所绘乐器之首,凡画有音乐形象处必绘有琵琶。

▲琵琶-初唐-第220窟

▲模拟复原的琵琶-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五弦

五弦又称五弦直项琵琶。起源于印度,经由丝绸之路的天山北麓传入中国。乐器形态与演奏方式都与四弦琵琶较为接近。曾一度盛行于唐代,入宋以后逐渐走向消亡,取而代之的是四弦琵琶。遗憾的是这件乐器在我国并没有得到传承。现今世上唯一一件唐代五弦直项琵琶“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留存在日本正仓院,作为镇馆之宝,每次展示都会吸引世界各地文物爱好者和历史研究者前去观展。但是莫高窟除了图中的第428窟有五弦的图像,第299、301窟也有五弦。

▲五弦-北周-第428窟

▲模拟复原的五弦-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阮,又称阮咸,弹拉类颈箱型乐器。缘自晋代竹林七贤之的阮咸善弹此乐器而得名。唐武则天以后才有“阮”的名称。其历史比琵琶的历史还早,最初也称作琵琶(秦琵琶或汉琵琶),东汉傅玄《琵琶赋》实际描述的就是阮。阮的形态是正圆形共鸣箱,长柄,十二品柱,四弦(或五弦)。阮一直延沿至现代,并派生出月琴、秦琴等。敦煌壁画中的阮,始自北魏第435窟,以后历代都有描绘。 

▲持阮飞天-西魏-第285窟

▲复原的风头大阮-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初唐 第220窟 北壁

▲模拟复原的花边大阮-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箜篌

属于弹拉类框箱型乐器。箜篌作为外来乐器,属于世界上的竖琴体系,应源自西亚美索不达米亚一带,古埃及之壁画及雕塑中也有箜篌图形。中国的箜篌应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经西域进入中原的。这件乐器虽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千年流传,逐渐被改造,已成为中国民族乐器。

以莫高窟为例,箜篌曾在我国隋唐时期的宫廷音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它在敦煌壁画中的数量仅次于琵琶,约有200余件。早期的箜篌在形制上,多为三角形框架,弦数较少。唐代的箜篌,大都绘有精美的边框纹样、华丽的装饰坠物,并且弦数增多。 

▲箜篌-盛唐-第225窟

▲模拟复原凤首箜篌-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藏

不鼓自鸣的答腊鼓

答腊鼓之名来自印度,唐代燕乐中列为编制,在敦煌壁画中出现频繁。从图中看,答腊鼓呈扁平圆桶状,鼓面略大于鼓身,中间无细腰,两片鼓面亦由绳索连缀绷紧。鼓身绘有花纹,造型精美。

莫高窟第321窟,初唐  答腊鼓

雷公鼓

这件出自莫高窟329窟的雷公鼓应该是敦煌众多乐器中最酷炫的一件。十二面色彩鲜艳、大小不同、音区不一的鼓环绕一周,鼓手站立在中间,上下左右回旋敲击,制造出来的效果不输给摇滚乐队中最火爆的架子鼓。

莫高窟329窟雷公鼓

敦煌壁画中的乐器,有的出现在表现天宫、佛界和人间世俗的歌舞音乐场面中;有的只是图案性的乐器图像;如为了表现佛教中的“不鼓自鸣”的意象;有点是护法神手持的“法器”。

中国有着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逾越的历史底蕴。看到这里,不难发现各类弹拨、吹奏、打击类乐器在敦煌壁画中汇聚一堂,高度成熟的大唐乐舞形式在此已一览无余。

近年来,一批艺术家、研究学者对敦煌乐器复原、古谱解译以及音乐创作倾注于心力。其实近两年,相关学者、乐器制造者、音乐家已经复原了一批敦煌壁画中的乐器,并创作了音乐剧目。这些似乎都在逐渐满足着我们“听见”敦煌古乐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