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得脑梗的人还挺多的,甚至一些年轻人也会突发脑梗,好好的一个人,前一天还很正常,第二天可能就偏瘫,甚至离世了。 高致残率、高死亡率,让脑梗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重大疾病。 现在是三伏天,高温天气里,脑梗很容易发生,此时,我们要了解一下脑梗前兆,提早预防。 脑梗来临,身体会出现3多1黑,及时预防! 1、嗜睡多:整日的昏昏欲睡,怎么都睡不醒,没有精神,浑身无力。 2、眩晕多: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甚至跌倒等症状。 3、哈欠多:甚至流口水,可能就是脑部组织损伤导致。 4、一过性黑蒙:也就是突然看不见东西,可能几秒种,或几分钟。 "睡觉"有4种迹象,也要提防是脑梗来了 1、半夜呛咳:在睡觉时,经常的呛到,甚至呛咳至醒,如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最好检查一下。 2、晚上流鼻血:晚上流鼻血的人,要重视脑梗的发病风险。 3、睡觉流口水:经常性的流口水,尤其在睡觉时不自觉的,警惕脑梗的来临。 4、手脚麻木:睡觉时,手脚经常性的麻木,或是被惊醒,多见是一侧较为严重。 三伏天,不想血管“黏如粥”,饭后少做三件事! 一:吃完就睡觉 在刚刚吃完饭以后,胃部是充满食物的状态,血液就会流向胃部,有助于消化,所以脑部的血液就会减少,引起犯困的表现。 这时候如果马上睡觉,身体的代谢速度回减缓,流向大脑的血液就会更加的少,容易造成大脑局部供血不足,诱发脑中风发生。 还会增加发生肥胖,三高的机会。 二:吃饭后马上洗澡 刚吃过饭,全身血液集中于胃部,其它器官血液相对减少。 此时洗澡,特别是热水澡,就会引起全身的血管扩张,皮肤的毛孔也会打开。全身的血流量增加,会使得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从而影响消化、吸收。 若洗澡时的水过热或过量,会使血管流速加快或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发猝死。 三:饭后立即运动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其实,饭后是不建议马上进行运动的,最好是吃完饭半小时后运动。 这是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心脏功能就有所减退,血管硬化也会硬化,这时候运动,不仅仅会对消化产生影响,还会导致血压波动。 进而增加了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三伏天,清血管,预防脑梗,做好四件事 一:控制盐摄入 美食专家曾说过,盐是最好的一种食物的调味料,但是它对于健康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适当的摄入,够让机体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但是如果摄入过多,对身体伤害极大。 很多现代的研究发现,食盐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会增加血管内的血压,对肾脏健康、血管健康都不利,所以口味比较重的人尽量改一下。 二:补充好水分 喝水不仅可以补充体液,加速身体的循环代谢,还可以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的粘程度。 早上醒来后,身体经过一晚上的活动,十分缺水,这时候可以喝一杯温水。 两餐之间,人容易血稠、血脂升高,此时适合喝杯降脂清血的茶水。 可以将谷谷丁、荷叶和小叶苦丁混合,搭配成谷谷丁荷叶茶饮用,对降脂清血、预防脑梗有益。 谷谷丁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有降低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荷叶中含有黄酮类和生物碱等成分,能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量,有助于预防血粘稠。 小叶苦丁,其水提物和醇提物可以降低血脂,对于血清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量有所控制。 三:增加α-亚麻酸 α-亚麻酸被视为Omega-3系列脂肪酸母体,在人体内可转变成(二十碳五稀酸)EPA。EPA是体内三烯前列腺素的前体,被称为血管清道夫。 紫苏仁油是α-亚麻酸含量最高的一种植物油,α-亚麻酸含量可高达66.7%左右。 每天食用一点紫苏仁油,增加α-亚麻酸的补充,可以防止过多的脂类垃圾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达到清血脂,预防动脉硬化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四:少久坐不熬夜 脑梗的发病目前有这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人的工作需要都离不开电脑,常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 这种久坐的状态会减缓下肢血液流动,一旦脂肪酸囤积在血管内壁上,容易引发大脑供血不足,阻塞脑血管,引发脑梗。 熬夜会增加动脉硬化的过程,进而增加脑梗的发生机会。 所以,想要预防脑梗、养护血管,平时就要少久坐、不熬夜,休息好,运动好,血管也会越来越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