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头号“杀手”?心脏健康了解一下

 CDrLee 2019-07-26

本手册所提供的资料,主要为读者提供心脏健康知识预防心脏疾病的生活指导,由于个体化差异和病情轻重不同,本手册的知识并不一定完全适合每一个人,尤其是病情复杂和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建议患者及家属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本手册,以更好的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因本手册所提供的资料未能完全配合个别患者的需要所导致的不良影响,本公司概不负任何责任。

中国心血管疾病报告推算中国心血管疾病患者约 2.9 亿人,并且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在不断升高,成为健康头号“杀手”,对病人的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严重的影响。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保持健康的饮食,增加运动,降低体重,保证充足高质量睡眠,戒烟, 缓解压力,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等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对已经发生的心血管疾病,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再次发作的机率。

心脏将缺乏氧气的静脉血回收,将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泵至全身,其中的心电系统控制着心脏的跳动。心脏分 4 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和右心室。瓣膜将血管、心房和心室分开以便心脏更好的工作。爬行于心脏表面的冠状动脉给心脏输送富含氧气的动脉血

无论是心肌、瓣膜、还是心脏电生理系统或冠状动脉出了问题,心脏都不能很好的工作,从而出现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瓣膜病等各种心脏疾病。


2.1    心脏疾病的常见症状

如果您具有以下所列的症状之一,说明您可能患有心脏相关疾病,建议进一步就医诊查:

● 劳动或活动时出现胸痛憋气;

● 休息时出现胸痛或憋气,并且持续时间超过 10 分钟;突然出现心慌;

● 感冒、腹泻之后,出现胸痛、憋气和心慌等症状;在头晕或晕厥前,出现心慌,胸痛,憋气;

● 按住自己的脉搏,发现自己的脉搏跳动不规律;

● 休息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脉搏低于 40 次 / 分,或高于100 次 / 分 ;

● 夜间平躺睡觉时,出现憋气的症状,坐起后会有缓解。

2.2     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

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是长期危险因素作用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见的。对于高风险的人群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可以明显降低以后发病的风险。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长期的大规模研究制定了适合本国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工具。

中国在对国人进行长期随访研究的基础上也建立了心血管病发病风险预测工具。这些预测工具一般都包括年龄、性别、血压水平、血脂水平、糖尿病、体重指数、吸烟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越多越严重,评分越高,提示以后越容易患心血管疾病,越需要通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等方式积极的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根据您的危险因素找到相应的评分,最后相加得到总的评分,不同的评分对应不同的风险。



3.1 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模式能最大程度的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理功能的需要,可以预防心脏病等各种慢性病的发生。对于已受损的心脏等系统,人体自身修复的能力取决于您后天的营养状态。饮食尽量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注意粗细、荤素、颜色搭配,适宜的烹饪方式,食物加工越少越好,饮食宜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含反式脂肪酸较多食物危害较大,应尽量避免或限量摄入

3.2 饮食推荐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我国居民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化,谷薯杂豆类食物为主,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的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的食物,推荐健康成人每天摄入食物标准如下: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 平均每天摄入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g,薯类 50~100g。

●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 累计 150 分钟以上; 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

●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3、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

●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g 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2。

●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g 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g。

●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4、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 每周吃鱼 280~525g ,畜禽肉 280~525g ,蛋类 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g。

● 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

●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5、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g,每天烹调油 25~30g。

●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g,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

●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g。

●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 (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 ; 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g,女性不超过 15g。

6、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4.1 运动的种类

运动分为有氧运动肌肉增力运动平衡运动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血管弹性,肌肉力量运动可以增加全身肌肉的力量,平衡运动可以增加肌肉骨骼的协调,防止急性肌肉关节损伤和摔倒。无论哪种运动都对人体有益处, 建议定期规划进行上述运动保持人体健康

4.2 运动的强度、频率、时间


4.3   防止运动损伤

对大多数人来讲,运动都是安全的,运动带来的益处也远远大于可能带来的损伤。运动前后做些准备工作可以使运动损伤降到最低。这些措施包括:

● 做你要做的运动前,了解此项运动可能的风险,确保这项运动对大多数人都是安全的。

● 根据你的健康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运动前先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逐渐增加运动量,运动后逐渐停止。

● 运动循序渐进,开始时选择相对容易的小强度运动(比如走路),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

● 选择安全环境和保护自己的辅助设备

● 如果有慢性疾病或者不适症状,应该在专业人员帮助下进行运动

睡眠是人生命中必不可少的行为,对维持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代谢非常重要。充足的睡眠能帮助人们从疲劳中恢复精力,从低落的情绪中解脱。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均对身体有害。睡眠不足或过度可以导致:

● 影响婴幼儿发育    ● 易患心脏病
● 注意力不集中       ● 易患糖尿病
● 工作效率低下       ● 易患胃溃疡
● 容易发脾气          ● 易患高血压
● 易患癌症             ● 寿命缩短,猝死
● 肥胖

失眠和以打鼾为主要表现的睡眠呼吸暂停是睡眠相关的主要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 45.4% 的被调查者在过去 1 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失眠不仅影响日常功能,还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对心脏造成损伤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导致高血压,尤其是夜间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约 1/2 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病人 12 年内出现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其中约 1/5 在 12 年内因心血管病死亡。

吸烟时,人体会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碱、甲苯、甲烷等 250 余种毒性物质这些有毒物质会导致下面列表中的各种疾病:

● 心血管系统:烟草刺激交感神经,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心脏负荷增大。损害血管内皮,导致血栓阻塞血管,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下肢动脉狭窄等各种心血管疾病。

● 肿瘤:包括肺癌、结肠癌、口腔癌等各种肿瘤。

● 呼吸系统损害:导致慢性咽炎、鼻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纤维化,使人易患感冒。

● 消化系统损害:引发食物反流,引起烧心,诱发上消化道溃疡。

● 眼损害:损害眼底血管和神经,造成失明。

● 口腔损害: 影响牙齿美观,造成牙龈炎,牙周炎等。皮肤损害:促使皮肤老化。

● 生殖系统 : 造成男子不育,女性不孕。

7.1    压力对心脏健康的影响

生理压力精神压力坏情绪等会引发心脏病,甚至诱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医学发现,人在愤怒烦躁、恐惧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时,交感神经激活,释放过多肾上腺素, 导致人体血压上升、心率加快、肌肉紧缩等,随着血中儿茶酚胺类激素增加,引起小血管内的血小板聚集,导致组织缺血、心肌耗氧增加,促发斑块形成和破裂,血栓形成阻塞冠脉。应激状态时也可导致冠脉痉挛,严重的冠脉痉挛超过30min 可引起心肌梗死。高度焦虑或惊恐发作时,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将增加 4~6 倍

7.2     如何自我调节压力和放松?

首先,正确认知压力,即时寻求解决办法,现实生活中压力产生常见于健康问题、工作、金钱问题、人际关系、情感等, 我们无法控制压力的源头,但是可以学习了解压力的原因, 倾听身体的语言,练习放松,释放出身心的紧张,保持正面情绪,即愉悦心情,比如高兴、幸福、兴奋、热情和心满意足。

7.3     可以减压的生活方式和放松技巧



8.1     高血压

长期血压偏高或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造成心脏的压力很大,会出现心腔扩大,心肌肥厚等现象,导致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和心衰发生。长期血压偏高,损害血管内皮, 加速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和脑中风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8.2     高血脂

高血脂一般指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好胆固醇)降低,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脂升高会使血液变得粘稠,流动速度变慢,血液中的脂质就更容易沉积于血管壁,造成血管壁的炎性损害形成斑块,最终可能引发冠心病、脑梗死等问题。

8.3      糖尿病

血糖偏高,会损伤血管的内皮,导致心脑血管的硬化速度加快,最新指南已将糖尿病归为冠心病的等危症,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资料,近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脏病或中风的几率要比没有其他没有糖尿病的患者明显升高。

三高是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但是好消息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例如饮食健康,定期锻炼,保持合理体重,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非常有效的预防和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减少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9.1     肥胖的诊断标准

9.2     肥胖对心血管的影响

肥胖 , 全世界关注的流行病 , 已经取代了由营养不良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 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全球超重人口超过 10 亿。肥胖可以引起代谢异常,导致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糖尿病、坏胆固醇升高、血管炎症和血管斑块,最终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各种心血管疾病。通过饮食运动等方法减轻体重,可以有效预防肥胖导致的各种心血管疾病

10.1     认识心律失常

心脏是靠复杂精确的心脏电生理系统来指挥协调工作的。这个系统出了问题就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发生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症状,症状的严重程度跟心律失常的类型、心功能和对全身重要器官的血流供应是否减少有关。

轻度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一般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房扑、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可引起心慌,胸闷,头晕,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倒、意识丧失甚至猝死因此如果出现心律失常相关的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10.2      房颤和心血管健康

2018 年的中国房颤指南指出,我国 30-85 岁人群房颤患病率为 0.65%,房颤随年龄增长患病率增高,7.5% 的80 岁以上人群患有房颤。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梗死、心衰、肺气肿、肾脏病、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甲亢等疾病的人易患房颤。

房颤发生时可出现心慌乏力胸闷等症状,但是大约50% 的房颤是没有症状的,不易被诊断从而延误病情。房颤时易产生血栓,血栓随血流阻塞重要器官的血管,可以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肾梗死肠梗死下肢坏死等。

房颤时心率快,心脏负担长期过重,可以导致心衰。因此对易患房颤的病人应实时监测,发现后给予及时治疗防止脑梗死等严重疾病发生。



● 出现心脏疾病的症状时请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 高危的心血管疾病人群应更加积极的改善生活方式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 健康的饮食、合理的运动有助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

● 睡得好,心脏才健康。

● 预防心脏疾病,远离烟草。

● 通过运动、合理饮食等方式放松自我,减轻压力。

● 控制体重和三高,减少心脏病。

● 监测心律失常,预防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