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晋名医 | 猝死前有5个征兆,如果出现了,早点抓住或许还有救

 李金荣LWD 2020-01-03

2019年11月27日,台湾艺人高以翔录制节目时不幸去世,根据医院诊断,宣布为心源性猝死

关于猝死的新闻,媒体屡有报道。

前段时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年仅30岁的麻醉科医师江金健被发现心脏骤停,经医院全力抢救,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倒下了,着实让人惋惜!

心源性猝死也称心脏性猝死,顾名思义,就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看似离我们十分遥远的疾病,发生之时却是如此迅猛可怕!
本期《三晋名医》健康山西特邀太原市中心医院心内科薛伟珍主任为大家讲一讲关于心源性猝死的那些事!

什么是“猝死”呢?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猝死定义为:

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临床上将猝死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猝死非心源性猝死

在全部的猝死患者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其中又以心肌梗死为主,心肌梗死发病急骤,往往1-6小时内即可出现猝死。

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80万人死于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3人因猝死而死亡,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猝死更有年轻化的趋势。

出现什么症状要警惕?

1. 胸痛

胸痛是猝死先兆症状中最容易被大家感知的症状,当我们在体力劳动、精神激动甚至休息时突感剧烈的压迫、紧缩性胸骨后、心前区不适,伴随出汗、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烦躁等症状。这可能是心脏发出的“预警信号”,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突然出现胸闷,或胸闷加重

如果近期运动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闷、气紧,可能提示您患有冠心病,需要及时就医,行药物或手术治疗。

3. 心慌

心慌往往是心率加快的主观感受,多数心律失常不会导致猝死的发生,但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可能会发展为室颤。

室颤发作时心脏出现不规则、不协调的颤动,使心脏失去70%的泵血功能,造成全身血液循环中断、呼吸停止、意识丧失,进而导致心源性猝死。

4. 持续不明原因的疲乏

连续数天、数周、甚至数月出现不明原因的困倦、乏力伴有焦虑、失眠等症状时需要警惕心肺系统疾病的发生。

5. 晕厥

晕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数晕厥是由于心跳突然减慢或停止,导致脑供血不足而引起的。部分晕厥持续几秒钟后即可恢复,若不能恢复,便会造成猝死。

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我们不仅要早期及时识别心源性猝死的先兆症状,更需要提高对心源性猝死事件高危人群的警惕。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

1. 曾经发生过心脏骤停、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或存在此类风险的患者

2. 具有明显心肌病及心源性猝死家族病史者

3. 患有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等)以及糖尿病的患者

医生重点提醒:对于以上人群出现上述症状更需高度引起重视,马上就医诊治。

我们该如何预防?

1. 规律生活,避免熬夜

长期缺乏睡眠,人就会感觉紧张、焦虑,容易诱发或加重高血压。对于本身有房颤、心律不齐、冠心病等疾病的患者来说,熬夜无形中给心脏加重负荷,很容易导致心肌梗死等事件的发生。

2.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增强心、脑、肺、胃肠、免疫、内分泌各系统的功能。

适度运动的原则:有氧、安全、适度、简便、坚持。严禁超负荷剧烈运动,若平时不怎么锻炼,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会大大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在血液和氧气出现供需矛盾时,心脏就会出现急性缺氧的症状甚至发生猝死。

3. 健康饮食,减重降脂

血脂异常、肥胖均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医生重点提醒:倡导饮食清淡,多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类及豆制品)的食物。已确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者,严禁暴饮暴食,以免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高血压或心力衰竭患者,应同时限制盐的摄入。

4. 戒烟忌酒

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数量呈正比。被动吸烟亦是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

此外,烟草所含有的尼古丁可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和心肌,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和心肌受损。

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于2018年发表文章称:每周饮酒量为0,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健康的危害。

5. 避免过度劳累,学会自我减压

我们平日看到的“猝死”事件大多都是因为过度疲劳导致的,长时间的脑力工作、精神心理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步入“病态”。

医生重点提醒:保持愉悦心情,学会自我减压,避免情绪激动。

精神激动时会引起血压升高,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年人情绪激动时很容易引起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等突发事件。

6. 定期检查

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定期进行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疾病的发展,提高生存质量。

预防心血管事件不仅关系到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还关系到每一个人。只有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避免猝死的发生。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应急救命技能:

① 胸外按压

及时有效的胸外按压是抢救心跳骤停的关键。

操作方法:两手掌根部重叠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指抬起不触及胸壁。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

②开放气道和人工通气

清理患者口鼻异物,保证其呼吸道通畅,然后迅速进行人工呼吸。

操作时需要捏住鼻子,抬高下颌,使患者下颌和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包住患者的嘴吹气,吹气频率维持在10-12次/分,持续1秒钟以上。吹到胸部隆起为准。

然后使患者口张开,并松开捏鼻的手指,观察胸部恢复状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

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交替进行,每胸外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

③早期除颤

及时用 AED(体外自动除颤器)。

大多数成人突发非创伤性心搏骤停的原因是室颤。研究发现,对于室颤患者,每延迟 1 分钟除颤,抢救成功率就会降低 7%~10%。

使用 AED 只需要记住简单四步:

  • 按下开机键,启动设备。

  • 按照提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胸部,将电极板插头插入 AED 主机插孔。

  • 如果 AED 分析后建议电击,按下电击按钮。

  • 除颤结束后,立即进行 5 个周期的心肺复苏,AED 两分钟后会自动分析心律。

④判断复苏效果

观察颈动脉搏动、意识、自主呼吸是否恢复,皮肤颜色是否转为红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