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觉前有4个“增寿事”,多做到一个,也会多长寿一点

 健康生活维他命 2019-07-26

一天24个小时,睡眠总要占据四分之一左右。

中医一直都将睡眠视为长寿的重要因素和基础,认为:“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眠者,能食,能长生”。

可见,寿命和睡眠关系密切。此外,睡觉前的习惯也很重要,好的习惯可以为我们增寿,不好的习惯,却可能带来短命的后果。

睡觉前有4个“短命事”,想要健康更长寿,最好一个都不占

1、吃宵夜

进入晚上,我们的胃肠道也要进入休息的状态,但是如果此时吃了很多的东西,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同时也影响到胃黏膜的修复以及再生。

并且频繁吃宵夜还会导致脂肪堆积,就会增加肝脏里面合成血胆固醇的浓度,增加发生脂肪肝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2、喝酒

虽说睡前喝酒可以使身体更快的入睡,但是容易在睡眠的过程中导致多梦,易醒等状态,第二天会更加乏累。

并且睡前喝酒还会增加肝脏的负担,让本该“休息”的器官被迫起来“加班”,所以在睡觉前不建议过多的喝酒。

3、过于激动

生活中难免有磕磕绊绊,但是不建议睡觉时还带着情绪,因为这样容易导致血压飙升,极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这时候太过于情绪激动或者伤感,都会诱发肾上腺素飙升、增加血管应激状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梗、脑梗等疾病。

4、不良睡姿

很多人有张口睡觉的习惯,认为这样呼吸更加顺畅,但其实张口入睡容易导致细菌和病毒等进入身体当中,容易使肺部和胃部引起疾病。

再就是蒙头入睡也是不可以取的,蒙头入睡会导致大量吸入自己呼出的二氧化碳,而又缺乏必要的氧气补充,对身体极为不利。

睡觉前有4个“增寿事”,多做到一个,也会多长寿一点

1、排空尿液,不憋尿

睡前一顶不能憋尿。因为本身在晚上尿液就会不断产生,膀胱压力会增加,造成功能减退,进而发生储尿功能发生障碍。

而且,一旦含有大量细菌的尿液反流,肾脏很容易受到感染,有可能产生肾炎,直至肾功能损害。

2、按摩头部

因为头部的穴位很多,通过梳理,可以达到按摩、刺激作用。

睡前用双手指梳到头皮发热,可疏通头部血流,提高大脑思维和记忆能力,促进发根营养,减少脱发,消除大脑疲劳,早入梦乡。

3、泡泡脚

双脚上有很多与脏腑对应的反射区,睡前泡脚不仅可以缓解一天的疲劳,还可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人体器官机能,促进身体健康。

晚上九点左右是最佳的泡脚时间。

4、揉腹部

每晚入睡前,仰卧床上,意守丹田(肚脐),先用右手,按顺时针方向,绕脐稍加用力揉腹,一边揉一边默念计数,揉计120 次;再换用左手逆时针方向同样绕脐揉 120 次。

坚持这样做,对上半夜进入深睡有良好作用。下半夜如再不能入睡,可按上述方法各揉腹60次,对睡眠也有一定作用。

想要健康更长寿,饮食牢记五原则

除了睡眠之外,饮食也是健康长寿的关键因素。

原则1:吃好油

尽量吃植物油,减少动物油,植物油最好搭配吃,比如将油酸类油脂丰富的橄榄油、亚油酸类油脂丰富的大豆油、亚麻酸类油脂丰富的紫苏仁油按2:2:1的比例搭配。

这样营养更均衡,也能补充优质脂肪α-亚麻酸。紫苏仁油的α-亚麻酸含量很高,约为67%左右,将它和其他植物油搭配后食用,即可满足人体所需。

研究显示,α-亚麻酸可以将低密度脂蛋白转化成高密度脂蛋白,进而形成胆酸,排除体外,从而排除血液垃圾,调节血压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

原则2:喝杯茶

喝茶是最能养寿的,从古至今,长寿的人多喜欢饮茶。很多茶都具有药性,可以防病。

男人怕肾气不足,可以喝点老虎姜茶。老虎姜具有补气养阴和益肾的功效,尤其对于精血不足和腰膝酸软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老虎姜性味甘平,主归脾、肾两脏,为气阴双补之品,是平补脾、肾气阴的良药。对延缓衰老,改善脾、肾不足有一定疗效。

女人怕炎症侵扰,可以喝点谷谷丁红茶。谷谷丁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杀菌消炎的效果极好,被誉为“天然抗生素”,且排毒作用也不差,是很适合女性排毒消炎的。

谷谷丁虽具有广谱抗菌作用,但其药性偏凉,考虑到不少女性自身体寒,可现将其按照红茶工艺发酵,这样可减弱凉性而不失药性,是很适合女性长期饮用的。

原则3:杂一点

这里的“杂”,指的是饮食的多样化。

即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食物;

谷类、薯类、杂豆类的食物每天3种以上;蔬菜、菌藻和水果类的食物每天4种以上;鱼蛋肉类的食物每天3种以上。

原则4:慢一点

吃饭,要放慢速度才好。

按照营养学所讲,每口能咀嚼30次为最好,这样的咀嚼,避免了饕餮导致的过食,但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吃饭速度慢,细嚼慢咽,有助于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减轻肠胃负担;还能充分锻炼咀嚼肌,提高味觉功能。

原则5:八分饱

长寿的老人,他们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秘笈”,但是都会注重健康均衡,也从来没有暴饮暴食的习惯。

饭吃七八分饱最好,切莫吃得过撑,一旦,胃长期处于饱胀状态,不利于胃黏膜的修复,导致胃大量分泌胃液,会破坏胃黏膜,屏障,产生胃部炎症等,危害胃部健康。

注:所有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