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阊阖

 夜半听雪来 2019-07-26

编辑 锁定 

阊阖,典故名,典出《淮南子地形训》《楚辞·离骚》。原指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后义项颇多。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宫殿、朝廷等。亦指西风。

    中文名
  • 阊阖

  • 拼    音
  • chāng hé

    出    处
  • 《楚辞·离骚》

  • 泛    指
  • 宫门或京都城门

目录

  1. 1 拼音

  2. 2 引证详解

  3. 3 阊阖(璧门)、天门与昆仑

阊阖拼音

编辑

chāng hé [1] 

阊阖引证详解

编辑

1、传说中的西边的天门。
  ①《淮南子地形训》八纮之外,乃有八极。自东北方曰方土之山,曰苍门;东方曰东极之山,曰开明之门;东南方曰波母之山,曰阳门;南方曰南极之山,曰暑门;西南方曰编驹之山,曰白门;西方曰西极之山,曰阊阖之门;西北方曰不周之山,曰幽都之门;北方曰北极之山,曰寒门。凡八极之云,是雨天下;八门之风,是节寒暑;八纮八殥、八泽之云,以雨九州而和中土。
  ②《楚辞·离骚》:“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王逸 注:“阊阖,天门也。”
  ③南朝 梁 沉约 《游金华山》诗:“若蒙羽驾迎,得奉金书召。高驰入阊阖,方覩 灵妃 笑。”
  ④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入道》:“星斗增辉,快覩 蓬莱 之现;风雷布令遥瞻阊阖之开。”

2、室门。
  ①《说文·门部》:“ 楚 人名门皆曰阊阖。”
  ②《文选·潘岳〈寡妇赋〉》:“梦良人兮来游,若阊阖兮洞开。” 李周翰 注:“阊阖,天门,今以为室门,盖亦通言也。” [1] 

3、古宫门名。
  ①《三辅黄图·汉宫》:“﹝ 建章宫 ﹞正门曰 阊阖 ,高二十五丈,亦曰 璧门 。”
  ②《晋书·地理志》:“﹝ 洛阳 ﹞西有 广阳 、 西明 、 阊阖 三门。”
  ③《文选·潘岳〈藉田赋〉》:“於是前驱鱼丽,属车鳞萃; 阊阖 洞启,参涂方驷。” 李善 注:“《洛阳宫舍记》: 洛阳 有 阊阖门 。”

4、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
  ①《后汉书·寇荣传》:“阊阖九重,陷穽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缘至万乘之前。”
  ②南朝 梁 丘迟 《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诘旦阊阖开,驰道闻凤吹。”
  ③宋 王安石《驾自启圣还内》诗:“尘土未惊阊阖闭,绿槐空覆影参差。”
  ④清 魏源 《北上杂诗同邓湘皋孝廉》之五:“我欲叫阊阖,阊阖苍莽垂。” [1] 
  ⑤唐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2] 

5、借指京城。
  ①宋 王安石 《别谢师宰》诗:“阊阖城西地如水,鸡鸣黄尘波浪起。”
  ②宋 杨万里 《和陈蹇叔郎中乙巳上元晴和》:“如何阊阖新春夜,顿有芙蕖满眼红?”

6、指宫殿。
  ①南朝 梁 费昶 《华观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阊阖下重关,丹墀吐明月。”
  ②唐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晨趋阊阖内,足踏宿昔趼。” 仇兆鳌 注:“天上有阊阖殿,故人间帝殿,亦名阊阖。”
  ③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会当荐还朝,立子在阊阖。”

7、借指朝廷
  ①明 陈汝元 《金莲记·生离》:“小弟正欲上书阊阖,解职救兄。” [1] 
  ②明陈汝元《金莲记·释愤》:“仆拟奏闻于阊阖,君当报效于边圉。”

8、阊阖风的省称。 指西风。
  ①《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陆德明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阊阖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融风。” [3] 
  ②《说文解字》则作:“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阊阖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
  ③晋 郭璞 《游仙》诗之二:“阊阖西南来,潜波涣鳞起。”
  ④南朝 梁 王僧孺 《逮诣南司辞府笺》:“阊阖始吹,细草仍坠。”
  ⑤宋 司马光 《和秉国芙蓉》之一:“清晓霜华漫自浓,独凭爱日养残红。劝君秉烛须勤赏,阊阖难禁一夜风。” [1] 

阊阖阊阖(璧门)、天门与昆仑

编辑

将天门等同于阊阖皆出于东汉时期的文献,如《楚辞·离骚》王逸注云 “阊阖,天门也” [4]  , 《说文·门部》亦云“阊,阊阖,天门也”,说明在东汉时期人们的观念中阊阖与天门确实是可以完全等同的。 [4] 

但在屈原所作的《离骚》 和《大司命》中二者分别出现,还看不出有对等关系。西汉前期作于楚地的《淮南子·原道训》 中云“经纪山川,倒腾昆仑,排阊阖,沦天门”, 将阊阖与天门并提,说明

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三重棺头、足挡漆画1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三重棺头、足挡漆画1

此时二者都是天之门户,但还不完全等同,阊阖在天门之前。高诱 作注时就认识到这种不同,其云“阊阖,始升天之门也。天门,上帝所居紫微宫门也” [5]  , 其理解确实更合于《淮南子》的观念。可见, 在西汉前期楚地的观念中, 阊阖与天门虽然都是升天 之门户,但二者还是不同的, 阊阖是“始升天之门”,是升天的第一步, 而天门是天帝的宫门。 [6] 

《淮南子·墬形训》云“倾宫、旋室、县圃、 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将阊阖与昆仑联 系在一起,高诱注“阊阖,昆仑虚门名也” , “虚”为“墟”之通假, “昆仑虚”即昆仑山,则阊 阖又是昆仑之门。《墬形训》中又云: “昆仑之 丘,或上倍之,是谓凉风之山, 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谓悬圃, 登之乃灵, 能使风雨。或上 倍之,乃维上天,登之乃神,是谓太帝之居。 ” 可见,昆仑是登天之神山, 其上为天帝所在, 如 此, 昆仑之门-阊阖为“始升天之门”就十分容 易理解了。 登天之人先需进入阊阖, 登上昆仑, 然后进入天门, 得拜天帝, 即“阊阖-昆仑-天门-天帝”的升天过程,阊阖是整个升天过程中的第一步。 [6] 

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三重棺头、足挡漆画2马王堆一号汉墓第三重棺头、足挡漆画2

《三辅黄图·汉宫》中载汉武帝所造求仙 意味浓厚的建章宫, “宫之正门曰阊阖, 高二十五丈, 亦曰璧门” 。建章宫正门称为阊阖又称璧门, 其上可能以璧作为主要装饰。璧为礼天之器,圆以象天,而其中的圆孔则可象征通天之通道,汉武帝作璧门,以象征“始升天之门的阊阖, 符合其毕生追求的升天成仙的愿望。 [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