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辞天问》分解之二

 JwwooLIB 2017-07-17

《楚辞wbr天问》分解之二
鲮鱼
《楚辞
天问》分解之二
【原文】不任汩鸿,师何以尚之①?佥曰何忧,何不课而行之②?鸱龟曳衔,鲧何听焉③?顺欲成功,帝何刑焉④?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⑤?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⑥?纂就前绪,遂成考功⑦。何续初继业,而厥谋不同⑧?洪泉极深,何以寘之⑨?地方九则,何以坟之⑩?河海应龙,何画何历(11)?鲧何所营?禹何所成(12)?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13)?九州安错?川谷何洿(14)?东流不溢,孰知其故(15)?东西南北,其修孰多(16)?南北顺椭,其衍几何(17)?昆仑县圃,其尻安在(18)?增城九重,其高几里(19)?四方之门,其谁从焉(20)?西北辟启,何气通焉(21)?日安不到,烛龙何照(22)?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23)?何所冬暖?何所夏寒(24)?焉有石林?何兽能言(25)?焉有虬龙,负熊以游(26)?雄虺九首,倏忽焉在(27)?何所不死?长人何守(28)?靡蓱九衢,枲华安居(29)?一蛇吞象,厥大何如(30)?黑水玄趾,三危安在(31)?延年不死,寿何所止(32)?鲮鱼何所,鬿堆焉处(33)?羿焉彃日?乌焉解羽(34)?
【注释】①汩(ɡǔ):治水。鸿:鸿水,大水。汩鸿:治理洪水。师:众人,年长者。尚:崇尚,举荐。②佥:皆。咸。课:考核。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③鸱:鸱鸺,猫头鹰之类的鸟。鸱chī龟:旧说指鸱、龟二物。形如鸱鸟的龟。鸟首虺尾。曳衔:曳,牵引。衔,口衔。听:听从。④顺欲:顺从众人的期望。帝,天帝。刑:指鲧被杀于羽山。⑤永遏:永远杀害。遏:伤害。夫:通“复”。又是。施:【康熙字典】其尸也。(沌意:施舍给予)⑥伯禹:夏禹的尊称。愎:一本作“腹”,译文从之。此句言禹从鲧遗体的肚腹中出生。夫:通“复”。又是。变化:变化治水方策(沌意:指黄龙化大禹)。
⑦纂:继。就:成就。纂就:继承和成就。前绪:前人的事业。考:对已死父亲的称呼。⑧续初继业:继续初业也。继续以前的事业。厥:其。谋:指治水的方法。
⑨寘zhì:置,安置。⑩九则:九等。坟:区分,划分。河坟,河坝。《尚书·禹贡》载禹划分九州的土地为九等。
(11)应龙:有翼的龙。画:画地。历:经过。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12)营:经营,营造。成:成功。
(13)康回:王逸注:“
康回,共工名也。冯:凭。大,盛。(14)错:通“厝”,安置。洿wū:深陷。
(15)溢:溢出。孰:谁。
(16)修:长,整治。(17)橢:同“椭”,扁长。【康熙字典】:又【唐韵】器物之狭而长者曰椭。古时历算认为大地南北距离较东西距离略短。衍:多余。漫延。
(18)县圃:县:悬。传说中神仙居处,在昆仑山顶。亦泛指仙境。尻kāo:臀部。(19)增城:神话中城名,在昆仑山县圃。
(20)从:从这里通过。
(21)辟启:王逸:注:“言天西北之门,每常开啟,岂元气之所通?辟,一作闢,一作开。”
(22)烛龙:神话中神名,人面蛇身,赤色,以目照明。
(23)羲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驾御日车的神。代指太阳。扬:扬起。若华:古代神话中若木的花。王逸注:“言日未出之时,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
(24)所:处所,地方。(25)石林:由水流沿石灰岩的垂直裂隙溶蚀而造成的一种地貌。多形成优美的景观。我国以云南的石林最为著名。
(26)虬qiú龙:幼龙。王逸注:“有角曰龙,无角曰虬。言寧有无角之龙,负熊兽以游戏者乎?”
负:背负。
(27)雄虺:古代传说中的大毒蛇。(28)长人:指防风氏。传说防风氏长三丈,守封、嵎二山。
(29)靡蓱píng:漂流的浮萍。九衢qú:纵横交叉的大道;繁华的街市。王逸注:“九交道曰衢。”枲xǐ华:枲麻之花。(30)蛇吞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31)黑水,玄趾,三危:传说中神山神水名。王逸注:“
玄趾三危皆山名也,在西方,黑水出昆仑山也。”
唐柳宗元
《天对》:“
黑水淫淫,穷于不姜

玄趾则北,
三危则南。”
(32)延年不死:谓三危国人长寿不死。(33)鲮鱼:一种食用鱼。鬿qí堆:既鬿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鸟,能食人。
(34)彃(bì):射。乌:金乌,传说是日中的三足乌。解羽:羽毛脱落。亦指禽鸟死去。
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鸱chī龟:旧说指鸱、龟二物。曳,牵引。衔,口衔。闻一多
疏证:“曳谓牵引,衔谓连接,前者曳之,后者衔之,以相随而行也;言鸱龟曳衔而行,
鲧何得用其法以筑堤哉?”究竟是何方法?没人细解。我以为是鸱鸟叼起,再由龟拉拽。用的是起重机的原理。原来起重原理是鲧首次使用于治水,并美其名曰‘鸱龟曳衔’之法。又说:‘然则,“鸱龟曳衔”即《洛书》九畴之法。鲧湮洪水,当亦洛书所陈治水之法之一’。
顺欲成功,帝何刑焉?顺从民意成功治水,天帝为何还要将其行刑?刑:指鲧被杀于羽山。羽山位于江苏东海县和山东临沭县交界。海拔269.5米,是东海县的最高峰。相传鲧在这里被祝融所杀。祝融是传说中的古帝,后来人们尊他为火神,他是奉黄帝之命,将鲧杀于羽山的。史载上古时洪水滔天,民不聊生。尧帝命鲧去治水,鲧采取不断加高堤防的办法,使河床越淤越高,最终堤倒水决,淹死无数黎民,鲧因此被舜帝杀死在羽山。屈原设此一问,恐怕与其不相信鲧是因为治水不利遭害有关。在《离骚》中,他就通过女儿女媭的嘴说:‘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女儿的认知与其父的认识怕是相仿吧?所以我认为屈原就是持这种观点。故这里有此一问,表示了他对这里所说鲧死因的质疑。
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大禹在鲧腹内,又如何变化?《山海经》说,禹的父亲鲧窃取天帝的“息壤”来掩埋洪水,最后被杀害在羽山的郊外,死后三年躯体不腐朽。天帝派天神用吴刀解剖鲧的躯体,结果诞生了一黄龙,即大禹。《尚书·舜典》:“殛鲧于羽山。”孔传:“放鲧至死不赦。”《山海经·海内经》:“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伯禹愎鲧”谓“鲧复生禹”也。郭注引《开筮》:“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黄龙”当为熊也。
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将鲧永远阻遏在羽山,三年不施舍?看来鲧是被困死在羽山的,不是杀害。施,被人们胡乱诂训一通,任意牵强。实际上意思没有那么复杂。就是施舍给予之意。
洪泉极深,何以寘之?《山海经·海内经》:“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郭璞注:“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淮南子·地形》:“禹乃以息土填洪水。”高诱注:“息土不耗减,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也。”“息土”即“息壤”也。
河海应龙,何画何历?应龙画地成河海,如何画地何等经历?这两句朱熹《楚辞集注》作“应龙何画?河海何历?”恐非。应龙: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吕延济注:“应龙,有翼之龙也。”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
《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畜水,蚩尤纵大风雨。”河千里注海,所历长远。《易》:“林离之咸,噬嗑之复,长尾蜲蛇,画地为河。”
鲧何所营?禹何所成?鲧是怎样经营治水的?禹是怎样成功治水的?鲧填土淤塞,禹疏通河道也。《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山海经·大荒北经》“禹湮洪水。”《淮南子·地形训》:“禹乃以息土填洪水。”
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康回”即《尚书·尧典》中“庸违”。郑注:“共工水官,其人名氏未闻。”王逸之说非也。“回”、“违”古通,《诗·大雅》“厥德不回”,《传》:“回,违也。”《左传》:“晏子曰,君违德”,《论衡》引作“回德”,皆其证。“庸”古或作“康”,《诅楚文》“康回无道”,董释为庸。《史记》“共工善言其用辟”。共工言善行辟,故曰“庸违”,或曰“康回”。《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九州安错?川谷何洿?《山海经·海内经》:“禹、鲧是始布土,均定九州。”划定九州山水始于禹、鲧。
东流不溢,孰知其故?《山海经·大荒东经》“东海之外大壑”,注引《诗》“含神雾东”注:“无底之谷。”《庄子》:“天地谆茫,将东之大壑。”李云:“大壑,东海也。”《列子》:“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不知几万亿里,实惟无底之国,名曰归墟,八弦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东西南北,其修孰多?南北顺椭,其衍几何?《山海经·中山经》:“禹曰,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广雅·释地》引作“夏禹所治四海内陆”,《管子·地数》、《吕览·有始》、《淮南·地形》并同。
昆仑县圃,其尻安在?《水经·河水注》:“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桐;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层城,一名天庭,是为大帝所居。”
增城九重,其高几里?四方之门,其谁从焉?西北辟启,何气通焉?《淮南子·地形训》:“禹掘昆仑以下,地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旁有四百四十门,旁有九井,玉横维其西北之隅。北门开,以纳不周之风。县圃在昆仑阊阖之中。”高注:“阊阖、昆仑虚门名也。”《史记·司马相如传·正义》注引作“旁有五门”。“方”犹“旁”也,“九、五”言其数多,故曰“谁从”。《史记·律书》:“不周风居西北,主杀生。”《淮南子·地形训》:“西北曰厉风。”高注:“干气所生也,一曰阊阖风。”《说文》:“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辟启”谓“阊阖”也,《楚辞·离骚》“依阊阖而望予”。《保章疏》引《括地》“象天不足于西北”,故为“天门”。
日安不到,烛龙何照?解为‘太阳光辉哪儿不到?烛龙又能照耀何方?’。显然将‘安’解为‘哪里’。但我觉得‘日安’应与‘烛龙’相对应,应该是个词组,或许是指日神,可惜查无依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
羲和之未扬,若华何光?若木生于昆仑山极西处日落之地,《山海经·大荒北经》:“灰野之山,有树青叶赤华,名曰若木,日所入处。”
焉有石林?何兽能言?这里应也是一个传说。可惜无考。《山海经·海内南经》云:“泛林方三百里,在猩猩东,猩猩知人名。”“泛林”即“石林”,泛、泛也,谓不根而生也。林生石上,故曰“石林”。《淮南子·
泛论训》:“猩猩知往而不知来。”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以问伯鲧沉渊化熊事,可能较大。夏禹变成黄龙由化熊的伯鲧腹中剖裂而出,旋即将'熊体'(鲧尸)'负'出水面,一起回归江海,自由翔游。
雄虺九首,倏忽焉在?应是传说。《楚辞·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倐忽,吞人以益其心些。”
王逸注:“言復有雄虺,一身九头,往来奄忽,常喜吞人魂魄,以益其贼害之心也。”
《山海经·海外北经》:“柔利之东相柳者,九首蛇身。”《山海经·大荒北经》:“共工臣名相繇。”郭注:“相繇即相柳,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山海经·北经》作“九山”),头各自食一山之物。”雄虺谓相柳食于九山。《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柳宗元《天对》证云:“倏忽之居,帝南北海。”《楚辞·九歌》:“倏而来兮忽而往。”故曰“倏忽焉在”。
何所不死?长人何守?《吕氏春秋·求人》:“禹南至不死之乡。”《淮南子·时则》:“西方之极,自昆仑绝流沙、沉羽,西至三危之国,石城金室,饮气之民,不死之野。”《山海经·海内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山名不死之山。”长人:指防风氏。传说防风氏长三丈,守封、嵎二山。又说:长人:此指长寿之人。守:操持,指长寿之人所持养生之术。
鲮鱼何所,鬿堆焉处?鬿qí堆:既鬿雀。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鸟,能食人。《山海经
东山经》“﹝北号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而白首,鼠足而虎爪,其名曰鬿雀,亦食人。”
唐柳宗元《天对》:“鬿雀峙北号惟人是食。”
《楚辞wbr天问》分解之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