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林村3号 虞颂庭、俞霭峰旧居 男虞爱音乐,女俞爱芭蕾

 爱天津的哲理 2019-07-26


倾听城市的声音

我是老马

2017.4.10tianjin

每天5分钟  带你看小洋楼

建筑特色该建筑建于1913年,二层西式楼房,清水砖墙,入口处作转角处理,上筑阳台,顶部为不规则多坡顶,周边出檐,并开有天窗。楼下两个房间,楼上也有两间,原有一个60平方米左右的后院,院子里有烧煤的锅炉房一间,每逢冬天需要烧锅炉取暖。

 

虞颂庭(1914~2010)浙江省慈溪市人。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之一、著名医学教育家,193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医师、重庆中央医院主治医师。历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外科主任,天津医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第六至八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会原副主任委员。

俞霭峰(1910~1991), 我国著名妇产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浙江省镇海县人。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39年北平协和医学院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住院部医师,重庆中央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妇产科观察员、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主任,天津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第一至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三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

01

男虞爱音乐,女俞爱芭蕾

在睦南道毗邻云南路那条不起眼的小胡同里,一座二层的西式小楼房在经历了近一百年的风雨后容颜斑驳。但在初春的睦南道上,这座年迈的建筑却依旧散发着厚重的生命力,如同曾经住在这里的它的主人。

迄今在我们所探访过的天津小洋楼所有的人物中,虞颂庭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一位近百岁小洋楼主人。这位已96岁高龄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专家,一生医学建树无数。而与他的事业同样闻名的,是他有一位同样是名医的妻子——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俞蔼峰。这对医界伉俪曾被周恩来和邓颖超称为“男虞”和“女俞”,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医学界,二虞(俞)曾书写了很多医学传奇,而睦南道那座素朴的小楼则留下了他们三十几年的岁月印记。

02

男虞和女俞,偕居睦南道

1935年,在协和医学院,一位外国教师在给新生分班编组时,习惯使用英文字母排列名号座次,他在新生名单上最先看到了虞颂庭和俞霭峰的名字,“啊,好极啦,男的虞和女的俞”,从此,这两位都姓虞(俞)的学生从相识到相爱,在他们辉煌的医学事业中,他们的爱情就像一把圣火,将这份神圣的事业燃烧得更加旺盛。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协和医学院被日军占领。虞颂庭不甘当亡国奴,与俞霭峰一起历尽艰险奔向抗战大后方。中途在桂林、贵阳滞留,漂泊行医。在桂林,他们结为夫妻,可当时条件艰苦,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二虞(俞)苦笑着把目光移向城外。看到他们所处的地方开门见山,山山有洞,他们想,就把家安在山洞里好了。

洞房洞房,以山洞作新房不是挺有诗情画意的么!于是,他们就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在深邃坚固的山洞的庇护下,度过了蜜月。在山洞里,作为妇产科医生的俞蔼峰还曾给附近的很多孕妇接生了孩子。新中国成立前夕,二人从美国进修后进入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并分别成为国内泌尿外科及妇产科领域的权威专家。 

03

没有休息日的父母没有节假日的家

虞颂庭之子虞一平记得,在搬来睦南道之前,他们家一直住在医大总医院附近的众诚里。1956年搬进睦南道小洋楼时,楼下两个房间,楼上也有两间,后院还有间房子,一直由跟随他们家的保姆居住。这个比虞颂庭还年长的保姆跟随他们生活了很多年,晚年还一直由虞颂庭支付养老金。虞一平说,那时他们有个60平方米左右的小院,房子里有烧煤的小锅炉,在上世纪80年代初,每逢冬天他们家还要自己烧这个锅炉取暖。

因为父母工作都很忙,虞一平这个“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童年很少与父母在一起,他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和睦南道上的一帮小孩玩耍,“我们胡同里一帮小孩,每天都有半天的时间在玩,我们拿杆粘鸟,还上树,快乐极了”。

据虞一平回忆,在他的家里是没有诸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概念的,因为父母工作太忙,永远都是在医院里。据说,那时候总医院的病房里每年正月初一都会传出相互拜年的声音,那是外科主任虞颂庭带领医护人员在给他们的病人们拜年。

“因为工作太忙,我父母在家一般不怎么做家务,我只是在小的时候吃过母亲炒的家乡菜。他们在家经常一起研究业务,唯一的爱好就是我父亲爱听交响乐,我母亲爱看芭蕾”,虞一平说。

04

“男虞”爱学术“女俞”为计划生育做贡献

在国内医学界,二虞(俞)都是各自领域内的权威专家。在评价父母的医学贡献时,虞一平认为,父亲虞颂庭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而母亲俞蔼峰则为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出了贡献。

上世纪七十年代,虞颂庭曾作为中央医疗小组成员,为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诊病。据说那时他常常是上午在北京的首都医院,下午就回到天津,坐在天津医学院附属医院门诊部,为普通人看病。

在儿子虞一平眼中,父亲在做学术上的态度和成绩让他钦佩。十年前,八十几岁的虞颂庭还坚持看门诊,写论文,参加学术会议。医院的医生们在业务上遇到问题还经常咨询虞老。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中,他提交的论文让与会的外国专家备感惊讶,大家都不相信,这是一名八十几岁高龄的老人所写的。虞一平说,就在两年前,父亲虞颂庭住院后不久,他的学生还时常在他的病房内与他讨论学术问题。

对于母亲俞蔼峰,虞一平介绍说,当年母亲觉得自己一生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国内率先研制出了口服避孕药,推动了我国的计划生育事业。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俞蔼峰,当年在周恩来等领导人的关注下进行口服避孕药的研制,白天是妇产科,夜里是研究场所。终于用了一年时间研制出了口服避孕药,为计划生育做出了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