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是学校里最容易高估自己的人

 美文云中飞 2019-07-26

心理学上有几个有意思的概念, 例如:

 1. 自我服务偏见:与总体水平相比, 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道德水平更高, 更友善, 更聪明, 更客观, 更没有偏见。

 2. 虚假普遍性效应: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别人对我们观点的赞成度, 以支持自己的立场。

 3. 虚假独特性效应:我们把自己的才智和品德看成是超乎寻常的, 以满足自我的形象。

总之, 我们总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而一个团队中, 位置越高的人, 越容易高估自己。因为人的自我认知取决于环境的比照, 位置高的人在环境中, 总会听到许多超出他实际水平的评价, 久之, 就很把自己当盘菜了。

因为这个原因, 作为一校之长, 我们很容易指点江山。今天到了语文组, 给语文老师培训一把, 讲讲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明天到了数学组, 跟数学老师讲讲这数学不能死学, 必须精讲多练;后天到了艺体组, 又说这艺术的关键啊, 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总之, 看谁都不对劲, 都不成熟。最后慨叹, 这人才啊, 真缺。

为什么校长会对自己的能力深信不疑?

因为他的管理模式, 使他成了别人的天花板。他很难意识到, 因为他只看到了“不行”, 手下的人确实就显得不行, 会越来越证明自己不行。但其实, 他看到的“不行”, 是一个结果, 而不是原因。

判断一个好校长的尺度是什么?

不是他自己有多“牛”, 而是在他担任校长期间, 学校里冒出了多少“牛人”,不管是管理者还是教师。我对这个尺度深信不疑。

当然, 能成为名校长, 肯定有一定的能力。但是, 有能力坐这个位子的人, 比你想象中多得多。我们确实要努力, 努力确实很重要, 但许多人努力了却没有机会。机会的重要性被许多人忽略了, 甚至可以说, 机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努力。

你在名校做校长, 那么多学生考上清华北大, 跟你有多大关系?一个月不在学校, 你会发现, 一切照常。因为越是成熟的学校, 越容易形成路径依赖。

哪怕是民办学校, 成功与失败, 也不要太强调人为因素, 更多的是“势”, 站在风口上, 顺势而起。此所谓时势造英雄也。成了英雄, 我们也要敬畏这“势”, 顺应这“势”。

可惜, 因为自我高估的倾向, 我们往往容易把成功归于个人能力, 而把失败归于运气不好。实际上, 研究表明, 竞争越激烈, 运气越重要。

我们或许比别人强一点, 但只是一点而已, 机会会将这一点无限放大, 毕竟领导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

我认为, 意识到自己可能高估或严重地高估了自己, 对校长工作会十分有益。只有这样, 我们才不会过分迷信自己过去的经验, 过分迷信自己的感觉与判断, 才会有所敬畏, 不至于成为别人的天花板。那么, 怎么防止自己成为一个因高估自己而阻碍学校发展的人?

1.承认自己的有限性。

每个人都有弱点, 有阴暗面。因此, 时时刻刻地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我认为这是一个领导者应有的素质, 跟自信并不冲突。

2. 以职业化取代官僚化。

官僚化容易让人指手画脚, 侵凌别人的主体性。而职业化, 则会让人回归一个校长的正常角色。校长就是校长, 与一个部门领导或一位专业教师的区别, 只是分工不同而已。他们之间的联系, 依赖的是契约, 而不应该是权力大小。在这里, 充分授权是十分重要的, 而授权不是出于个人意志, 本身就是团队分工的结果。

3. 以数据代替直觉。

你的学校办得好不好, 不要凭感觉, 不要凭周围人的阿谀, 宁可开展匿名的问卷调查。尽管数据也会骗人, 也会被误用, 但数据比直觉可靠。

作为校长, 我当然也经常高估自己。但是, 受益于多年的学术训练包括管理训练, 我在努力发展自我矫正工具。我觉得, 高估自己是人性, 但保持内在的谦逊, 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 这是能否持续做一个合格校长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