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影探 2020-07-29

​又是一年三伏天。

炎热是肉眼可见的,火红的太阳直逼下来,空气都被烤得迷迷糊糊的,天地间一片灼目刺眼的金黄。

也听得见,路边潜在叶间的知了能聒噪一整天。

孩子们总是欢腾的,不管春夏秋冬。

玩的有捕蝉追蜻蜓,吃的有桃子西瓜冰淇淋。

大人们就蔫得多。

工作的忙着工作,闲赋在家的寂寂无言,总之,出门是不可能出门的。

但若是等到入夜,就另当别论了。

无数绷了一天的上班族,褪去伪装,走上大街,准备好了迎接一场放纵自我的终极狂欢,一次满足欲望的暗夜欢愉。

不错,我说的就是烧烤——

《人生一串》第二季

2019.7.10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YINGTAN WARNING

手头没东西吃的,赶紧去备上,否则后果自负。


既然说到烧烤,那当然得是《人生一串》了。

这是B站自制的美食类纪录片。

去年,在其他人都还执着于拍出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美食大片的时候,他们却把目光放到了难登大雅之堂的烧烤身上。

不拍大片,拍"小"片。

低成本,没宣传,却凭着诚意满满的制作最终爆红,不知抚慰了多少游荡在深夜里的吃货灵魂。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至今仍在豆瓣维持着9.0的高分


时隔一年,第二季终于重磅归来,再次深夜放毒。

还是原来的班底,还是那痞里痞气的配音,还是那皮中带稳的文案。

当然,也还是各式各样娇艳欲滴,诱人犯罪的烤串。


对于这类片子,我向来不喜欢多BB,直接先上图再说↓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口水出来了吗?

那好,咱们继续细说几款。

>>>>烤鲶鱼

来洛阳城外的马坡村,你绝对不能错过二旦家的烤鲶鱼。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看似简单的烤鱼,二旦的做法却讲究得很。

先是正常程序。

等鲶鱼烤到冒油,然后均匀地涂上秘制酱料,辅以葱丝提香,再撒上辣椒和孜然。

端上桌来,烤鱼还滋滋地响着油烤声,忙不迭用筷子一挑,就能看到热气伴随着香味从鱼肉里扑腾而出。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待到送入口中,各种口感七荤八素地混在一起,却又层次分明:

前调,是调料带来的咸辣并济;

中调,等到这一筷子滑入喉中,感受到的自然是鱼肉的嫩滑和鱼皮的焦香;

下肚之后,倘若仔细体会,后调里还有一丝回甜。


正是这一点微甜,让受刺激的味蕾得以滋润和缓解,也丰富了烤鱼的口感。

而甜味的秘诀在于,枣花蜜。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二旦的好鸡友(斗鸡时认识的朋友)马爷在附近经营着一家蜂场,所以他就地取材,把马爷打出来的蜂蜜用到了自己的烧烤里。

当浓浓的蜂蜜随着酱料渗透进烤鱼里,除了能提供甜味外,还能让鱼肉更加嫩滑入味,堪称完美搭配。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鸡架

来沈阳,你得试试烤鸡架。

据野生美食家杨老傻(片中食客)说:沈阳人每年吃过的鸡架,连起来可以绕地球好几圈。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鸡架,又被称为东北重工业精神的长子。

为啥呢?

因为用的是最传统的烤制方法,焦炭(当地人也叫焦子)。

用大火引燃后,藏在焦炭内部的火焰就能保持相当持久,久到离谱。

翻鸡架用的铁拍,也是烧烤界的硬核存在,重达30多斤,没有真功夫,绝对玩不转。

看着片中斌哥操持着铁拍上下翻飞,配上缭绕的烟雾,光从画面中你就感受到这道烧烤的硬核。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而鸡架的好吃确实不在肉,而是在焦炭烤出来的那股烟熏味儿。

撒上一点白糖,再配上一箱老雪。

这就是独属于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味道记忆。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鸡脚

江西,南昌。

熊老板正在制作自己的独家特色,究极变态辣鸡脚。

工序不是一般的复杂。

先把新鲜鸡脚下锅,加入桂皮、花椒、生姜等,大火熬煮去腥。

等到鸡脚煮得酥软娇嫩,才能开始正常的程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再用市场上劲辣无比的青头椒研磨而成的红料,均匀泼洒在鸡脚上,辅以增香的黄料一起搅拌。

这是第一辣。

然后烤制鸡脚,先用大火猛烤,让外部焦香的同时锁住水分。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快要烤熟的时候,转小火慢烤。

撒上混合了印度断魂椒(据说印度军方用它来做手榴弹)的重度辣椒粉,让辣味慢慢渗透到整只鸡脚中。

这是第二辣。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当经历了双重辣度洗礼的鸡脚被端上桌的时候,光看着就能感觉到它的恐怖,更不用说吃了。

咬一口,能帮助你灵魂出窍,思考人生。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老鼠

提示:这一段是黑暗料理,觉得不舒服的朋友可以跳过这段

还记得上一季中的黑暗料理吗?

烤猪眼睛、烤猪鞭,烤一只蚕的前世今生(蚕蛹、青蚕、飞蛾)...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咱们不敢吃。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到了这一季,虽然口味变得清淡了很多,但依然还是有。

江西来宾,一个名字就自带好客气质的小城。

一条暗巷里,有家吸引着不少回头客的秘密小店。

胆子不大的,一般都不敢来。

因为这家的特色是烤老鼠(准确地说应该是田鼠)。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不同于普通烧烤,烤老鼠是个技术活儿。

因为皮骨肉的受热不同,要想烤得通透,就要懂怎么适当地在老鼠身上剪开一些口子。

没人教,全凭自己实践揣摩,十几年下来,苏老板的剪法已经出神入化。

看似随意,却刁钻讲究。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不加什么孜然酱料,苏老板喜欢小火慢烤,再以手工微调。

原汁原味地烤。

直至烤到鼠皮如烤乳猪般泛红冒泡后,加一点辣椒提味,就可以上桌了。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而被满溢在空气里的香味折磨许久的食客们,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

像片中的那位姑娘,初尝之时还胆怯得要命。

现在?

一边嗦,一边说:好吃到舔手!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鸡翅

相比上面提到的这些,泉州的烧烤简直不要太小清新。

或者说,精致。

泉州人吃烧烤,口味较为清淡,白果开胃,米血垫底,黄瓜片清口,讲究荤素搭配,慢慢品味。

特别是片中的这家深宅老院里开设的烧烤店。

老板娘很爱美:美食,美食,美字当头嘛。

穿蒜苔,她要两端对齐。

黄瓜片,她要大小一样。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烤鸡翅,她不刷辣不刷孜然,而是刷花生酱。

这样烤出来的鸡翅香中带甜,是泉州独有的小骚情。

至于好不好吃。

我想,片中几位同学的笑容已经说明了一切。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总的来说,这一季到目前为止,美食依然在线。

上面提到的这些,只不过是片中五花八门烧烤的冰山一角而已。

还有诸如烤全羊、烤羊枪羊炮、烤猪尾巴、烤豆皮、烤蛇、烤鸽子、烤排骨、烤葱肠...

哪一样,都是堪称深水炸弹的诱惑利器。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文案也还是骚气冲天。

一个鸡翅刷花生酱的操作,能给它说得让人闪了腰:

鸡翅让花生酱久等,为的是相逢一刻的缠绵,每一次的轻轻舔舐,都是油脂之间的再次碰撞...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而走胃的同时,《人生一串2》也并没有排斥美食背后有关于人的故事。

这无可厚非。

但本片好就好在,它并没有刻意去挖掘或者突出人物的故事,只是尽量顺其自然地呈现出来。

既保证了美食的呈现,也让片子多了人情味。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烧烤的人有故事。

烤葱肠的夏大妈年事已高,身体已经大不如前。

双手也因为常年操持卤味被盐所腐蚀,每天都需要用药草水泡手。

但她还是每天在坚持。

早在1999年的时候,她就开始做起了烧烤,很多人都是从小吃着她的烧烤长大,来到店里,都是直接抱着她喊妈。

不是不想退休,只是舍不得,也放不下。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吃烧烤的人,也有故事。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的半山腰上,藏着一间月牙山烧烤。

老板娘的独家秘制甜辣烧烤五花肉,已经成了无数学生终生难忘的味道。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桌上的每个人都怀揣着自己的心事,有期待,有不舍,有恐惧,也有迷茫。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一别江湖路远,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于是那些平日里不敢言明的矫情话,终于借着酒劲说出来了。

或是醉眼朦胧地对着心爱的姑娘表露心声,或是和挚友畅言心底的梦想。

此去经年,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这里依旧上演着相同的邂逅别离,人间悲欢。

而月亮还是那个月亮。

高高地挂着,静静地听着,这些青春里的呐喊和梦。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不得不说,制作组的选题立意实在是高。

中国美食千千万,其中蕴含的文化也是错综复杂,渊远流长,但他们却挑了烧烤。

这是最市井的题材,却恰恰也是最适合拍成中国版"深夜食堂"的题材。

世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作为人类古老的烹调方式,烧烤从来就和高大上沾不上边。

方式简单无比,极端一点的话,有火有食材就行。

烧烤的环境,也大多是街边小店或者露天大排档。

至于摆盘什么的,更是不存在的事情。

吃的人也乐得个自在,随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有点口才的,化身深夜艺术家,诗词歌赋张口就来。

"鸡架就酒,越喝越有"

"青春献给小酒桌,醉生梦死就是喝"

实诚点的,闷头咔咔就是一顿吃。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说到底,中国人民爱烧烤,爱的其实也是烧烤的过程。

等到天色渐晚,华灯初上,大地的余热已经褪散干净,晚风微凉。

换上舒适的便服,约上二三好友,不紧不慢趿着拖鞋趟到熟悉的小摊,点上百八十串,边侃大山边等烧烤上桌。

或者干脆一人独行,目标明确,就为填那口腹之欲。

等到滋滋冒油的烤串终于到位,赶紧趁热送入口中,再满饮一杯冰镇原浆啤酒。

然后,嗝——

怎一个爽字了得!!!

乘兴而来,带月而归,在总是略显忙碌的日常生活里,这本身就是一种慰藉。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白日里所有工作的烦恼,生活的不顺,此时此刻也就烟消云散了。

抖擞精神,准备好第二天再出发。

就像片子里说的: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途。

但其实这都是废话。

赤裸裸的美食摆在面前,谁都受不了。

减肥?上火?不健康?

不急,等我吃完再说。


这满屏“肉欲”,没人顶得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