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仙道文化符篆派(三)

 秦岭之尖 2019-07-27

上期我们提到道教分为丹鼎派与符篆派,这期我们就介绍符篆派的相关知识。

符箓派形成于东晋南北朝时期,以专门传播《灵宝经》而得名。灵宝派 注重祈祷请神、 礼拜 斋醮 等法事进行'教化 劝善 '。据 陶弘景《真诰》记载,灵宝派据茅山举行送竟、斋戒等法事活动,每年'三月十八日,公私云集,车有数百乘,人将四五千,道俗男女,状如都市之众。看人惟共登山作《灵宝》唱赞,事迄便散'。元帝曾封 阁皂山 万寿崇真宫第46代宗师杨伯为'太玄崇德 翊教 真人'。灵宝派的分支' 东华派 '创立于两宋之际,创始人为道士 宁全真 讲究斋醮和内丹相结合。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仙道文化符篆派(三)

褚遂良小楷《灵宝经》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后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於符箓派。该派自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进行了革新,并产生出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的符箓道派,使符箓方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以降,符箓派统一於道家。该派由古代的巫鬼道发展而来,用符箓祈禳,以消灾却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等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

符箓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箓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

神霄派创始人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它风行一时。此后它传承不绝,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箓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主张融合内丹与符箓。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仙道文化符篆派(三)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响渐大。南宋理宗时,第10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闻名京城,皇兄赵孟端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 '净明法'的新符箓。净明道也重视内丹修炼,强调符箓与内丹的结合。它十分重视忠孝伦理,形成该派特色。

元初,江西隐士刘玉以南昌为活动中心,再开净明道宗。新净明道自称'净明忠孝道',宣扬三教归一的宗教学说。

这些较大的符箓派系以外,宋元时期还有不少符箓小派。各派之间相互融合吸收,区别越来越小,到后来终于全部汇入正一道。

符箓派道教圣地三茅观

三茅观位于杭州吴山风景区的南面,是符箓派道教的著名的圣地,三茅是指秦汉时得道成仙的茅氏三兄弟,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后世称茅氏三兄弟为'三茅真君 '。大茅君茅盈是南方道教的创立人,三茅观原名三茅堂,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年),因东都旧名赐额'三茅宁寿观',殿名太元,内奉徽宗御画茅君像。宋时此观极为显赫,近志则增以吴道子《南方星君像》、玉靶剑、七宝数珠、 轩辕镜 为观中七宝,故此山都以七宝山为名。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仙道文化符篆派(三)

三茅真君

在我国,符箓派可归类为传统的正一道南传的符箓派。前者即常见的正一火居道士,他们擅於斋醮法事,共分福建(闽南)、客家、广府(广肇)等方言帮,各帮中又分化出许多不同的派别。他们家族代代相传,鲜少外传;后者为纯符箓派,纯粹以符箓行事,不进行斋醮法事。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仙道文化符篆派(三)

南传符箓派的历史并不久远。大约明末清初开始出现於中国南方闽粤客家人聚集之处。传习者多作火居道士的装束,头盘发髻,多有妻室。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期间,这些客家道士云游东南亚时,向华人民间传教,且是无私的传授予各籍贯华人。与上述家族相传的正一道士比较,则显得致力於道教的弘扬。

将南传符箓派传至本邦的,以广东客家帮道士为主,少数为北方道士,且教派繁多,诸如流民教、昆仑教、六壬教、金英教、茅山教、三清教、白莲教、西天茅山教、河天道德教等。民间对其通称为'茅山',对於学习符箓派通称为'学茅山',符箓师父亦被称为'茅山师父'。其实,那是出于於人们的不了解,而且是错的,因为符箓派并非单单茅山一教而已。上述的符箓教派可归类为'民间道教'。这里,为了突出其独有的南方符箓色彩,姑且称为'南传符箓派'。

国际影响

道教在东亚、东南亚广泛流传,日本 神道教 、天皇信仰、民间信仰深受道教影响,韩国 天道教 、越南 高台教 是在道教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宗教,道教全真派是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重要宗教。在欧美,《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在译成外文的名著发 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康德、尼采、黑格尔等哲学家,莱布尼茨、爱因斯坦等科学家,卡夫卡、托尔斯泰等文学家,里根、梅德韦杰夫等政治家都从中获得巨大启迪。内丹养生、星相医卜等道教文化也风靡全球,太极拳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练太极拳者达1.5亿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带给环保主义者很大的启示和思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