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季国强: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的历史与反思

 木香草堂 2019-07-27
gxm 发表于 2006-2-1 19:00:00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 季国强

  我国社区教育经过20多年的发展,正在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体系,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的意义显 得更加突出。因此,进入21世纪,总结过去课题研究经验,进一步把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推向深入,以更好地探讨社区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未来演进的趋势,对于正在 走向成熟的中国社区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一、"八五"和"九五"社区教育研究状况
  社区教育研究总是紧跟时代脚步,紧贴社会实际,紧随形势变化。
   "八五"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全面转型阶段,突出表现为合作和竞争并存,经济文化一体化促使全球化与本土化共同发展;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社会 心态失衡;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生态失衡;价值导向的软弱无力。这期间,生产社会化要求教育的社会化,社会生产力的高度科技化要求教育适应经济,经济文化一 体化要求教育具有横向沟通功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为此,社区教育作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科技体制改革 相适应的一种探索,引起各方面关注,并顺势出台了《社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是希望初步建立中国社区教育的理论框架;研究 内容主要包括社区教育的概念界定、本质特征、目标评估、模式与功能、管理体系与运行机制、机构和职能、政策与制度建设、社区教育与市场经济、社区发展、人 的发展、城乡教育改革的关系等;研究队伍由三部分人员组成,即政府部门领导同志、社区教育的实际工作者和专业理论工作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实践总结方法,经 验研究和理性思辨相结合。通过五年时间的摸索,社区教育的实践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各层面的社区教育意识进一步增强;社区教育在地域、对象、内容、工作范 围等领域进一步拓宽;政府对社区教育的参与统筹逐步强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德育社会化和学校教育改革;社区教育的模式呈多元化新趋势;社区教育 的规范化建设受到重视;社会对社区教育的参与不断增强;社区教育的评估体系与手段逐步完善;社区教育的基本经验进一步成熟。同时,这一时期在理论上有了一 些新认识,主要有:1、对社区教育的概念认识更加深化,指出了社区教育具有教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灵活性等特性,并对社区教育的概念要素作了分析与界 定。2、市场经济体制给社区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3、社区教育是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4、社区教育要坚持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的 统一;5、完善社区教育运行机制需要建立中介机构;6、社区教育与农村、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7、开展多学科的研究,发展社区教育理 论;8、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教育。
  九十年代末,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经济的高速发展,刺激了社会各要素的加速变化,教 育改革步伐加快,素质教育成为主旋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高全民素质成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中华民族复兴的战略之举。国家在《中国教育改革与发 展纲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社区教育已成为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双向需求,确定其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 用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在总结"八五"课题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出台了"九五"课题--《社区教育在构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这一课题研究 目的是在中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给社区教育定位,并开发社区教育的功能与作用,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提出了以下 重要观点:一是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二是社区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三是社区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 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还结合案例,分别就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总结出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1、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过程中,社区教育要发挥好的作用有: 完善教育结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家庭、居委、楼组、企业等学习型组织,推进学习化社区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社区大学等社区教育实体;通过社区教 育开展对各类人员的培训,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切入点;2、通过社区教育来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开展社区教育,协调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关系, 使其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构建一体化的德育格局;协调社会各部门,优化育人环境;开发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对其进行统筹调配,实现资源共享,培养有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以开展家长学校为突破,指导家庭教育,搞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结合教育。3、通过社区教育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有:以社区教育为载 体,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多种宣传教育活动;创设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大环境,包括自然、社会、家庭环境等,浙江省绍兴市人才带的特征说明了在 社区教育在发挥环境的孕育效应、文化的温室效应、精神的激励效应中的重要性。同时,课题还对社区教育发展进行了展望,通过分析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对社区教育 的要求和影响,预测了未来社区教育将出现以下方面的变化趋势:1、从管理体制来看,将进一步朝政府协调、全民参与、各界支持的方向发展;2、从办学体制来 看,将逐步实现社区教育实体的市场化运作;3、从内容来看,将注重社会需要与个性发展需要的结合,进一步体现适应时代及人自身发展的需求,更着重于人与环 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协调;4、从方法来看,将充分应用现代化传媒手段;5、从国际比较来看,将在吸收国外社区教育成功经验基础上,坚持从我国实际 出发,继续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社区教育模式。

              二、对"八五"和"九五"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的反思
   从"八五"和"九五"课题的研究情况来看,两期课题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践研究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比较两个课题,可以清楚地发现两期课题研究有以 下共同点:一是将社区教育置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进行分析,用整体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待社区教育,使社区教育研究紧跟时代的步伐。二是在组织 研究队伍时,都注意吸纳政府部门领导同志、社区教育的实践工作者和专业的理论研究人员,既有助于把握政策背景,也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三是强调实证和调查研究,立足实际工作经验,概括的经验理论具有建构容易、应用方便的特点。正是这些共同特点,保证了这两项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的顺利推进和 最终取得的丰硕成果。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八五"课题主要是构建了社区教育研究的初步框架和主要方向,面上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基本涵盖了社区 教育的各个环节,而"九五"课题是在其基础上的继续深化与拓展,着重就社区教育在构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内容更为深 入,方法上也有所创新,这给以后的课题研究带来新的启示,提出了新的希望。
首先,就两期课题的理论研究而言,"八五"课题的理论研究仍然因袭了传 统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缺少突破。在构建理论体系时,除了有一些思辨理论外,多为介绍性的描述,对实践的总结流于表面化,至于如何将教育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思想进一步深化,从实践的规律出发,寻找社区教育的内在逻辑方面起色不大,缺少对教育范畴以外的相关概念的阐释,对社区教育的有关机制和功能缺少探讨。 而"九五"课题的理论研究打破了教育科学研究的传统范式,开始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理论,以"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框架为工具,分析了社区教育在构建我国现 代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建构理论的过程中注意了结合理论的思辨和经验的描述与 分析,并辅之以案例分析,使理论更具说服力和应用性,这无疑是理论研究上的一大突破。
  其次,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来看,两期课题都从实际工作出 发,总结了不少有效经验,且"九五"课题的经验总结显然更加系统,更加具体。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八五"、还是"九五"课题研究,主要总结的实践经验是社 区教育组织者或管理者的工作经验,较多地从管理和行政的角度出发进行描述和分析,但对社区教育参与主体,如社区居民、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的立场、观点和态 度有所忽视,这样就很难客观、深入地反映社区教育的经验事实。
  再次,从研究方法来看,"九五"课题研究采用了个案研究方法,形成了二十四个案 例报告,对社区教育实践的内容进行了较为直观、详细的描述,这相对于"八五"课题是方法上的突破。可以看出,个案研究是社区教育课题研究中较为行之有效的 研究方法,因为目前的社区教育理论仍处在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中,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尚未建立,而全国各地社区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内容极为丰 富,很多经验有待总结。因此,在分析事实,逐步形成结论,升华成理论的过程中,经验事实的总结尤其重要,丰富的个案报告是对经验事实的最佳反映方式。但 就"九五"课题研究形成的个案报告而言,内容显得较为单薄,没有全面深入地反映经验事实,对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矛盾和困难也缺少分析,因此要想把研究继续 推向深入,就需要有更加详实的个案报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社区教育课题研究要继续推向深入,就需要找准某个问题点,进行深度挖掘,结合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不仅要寻找强劲的理论支撑,而且要通过个案的描述、解释、分析和比较,客观全面地反映经验事实,这样才能总结出有应用价值的理论,有推广价值的经验。

            三、"十五"社区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
   党的"十六大"顺应时代的需求,及时、科学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和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也是需要 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体现,又是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动力之源和重要保证。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需要培养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素质和创造能力,就要建立无人不学、无时不学、无处不学,全民学 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区作为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基础,逐渐成为社会各方面的关注热点。至此,社区教育发展成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新阶段,创建学 习型社区成为新世纪社区教育的拓展与深入。"十五"课题《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研究》的提出,本身就预示着社区教育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 这一课题要取得实质的突破性进展,还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把握相关理论
  要进一步推进"十五"社区教育课题研究,需要把握以下理论问题:
   1、社会转型期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的是政府与社会(包括非政府组织)的角色转变。当前,我国正处于市场化、法制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大背景下,综合 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研究中同样要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 理念;必须根据三个文明建设,特别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要求,推进学习型社区建设和社区教育。同时具体到基层,如街道要根据网格化管理的要求,对社会资 源进行整合与重组,发育、健全一批非政府组织等。
  2、教育体制改革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关注传统学校教育的育人模式改革。教育法第五十一条规 定: 国家、社会建立和发展对未成年人进行校外教育的设施,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相互配合,加强对未成人的校外 教育工作。可见,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是时代的体现,是尤为应当注意的。从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出发,对人的培养应当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全面 发展为本。因为人的发展受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制约,而非智力因素与社区、家庭的关系非常密切,在这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的作用。
3、终身教育理论。这一理论是"十五"课题研究许多命题最重要的理论依据,它的提出尽管时间不长,但思想比较领先,内容也很丰富。从整个理论的体系看,有几个方面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切实把握的:
A、 终身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主流思想,是世人公认的。如同知识经济的提出,是相对于工业社会的变革一样,终身教育相对于传统制度化的学校教育,也是一种变 革。应当说,终身教育是与知识经济相匹配的,也是符合以人为本的历史潮流的,其特点主要是连续性、个性化、全面性、开放性、整合性。前三者主要针对个体而 言,后二者指的教育制度的变革,特别是学校教育向社会开放,各类教育的协调,教育资源的整合,学校、社区、家庭教育一体化等。同时,终身教育不是制度化教 育的扩充,它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与完善是学习型社会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学习型城市、社区、家庭源于终身教育理论,但 作为一种发展目标,它是渐进的、无止境的。
  B、终身教育体系的类型结构。第一类是一体化模式。教育法11条中规定,"国家要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强调指出,要"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推进终身教育体系"。据此, 既要发展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等正规教育,也要发展成人继续教育、企业教育、社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第二类是相对独立模式。教育部2004年2月10日颁 布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整体。到2020年,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 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积极发展各类高等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上 述两类模式,是从教育行政和工作管理的角度来区分的。
  此外,还要从各个维度出发理解终身教育的内容,并根据当前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差异,在开展社区教育这一比较特殊的教育时,从这三个维度中找到合适位置。
  时间维度――按照人类生命阶段,分为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成人教育包括成人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MBA教育等;老年教育主要是满足老有所学的需求。
  空间维度――按照教育主体空间环境,分为企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农村教育、远郊教育等。企业教育是现代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培训。
  内容维度――按照教育内容和任务,分为职业教育、文化教育和闲暇教育。职业教育主要是围绕职业进行岗位培训;文化教育  主是要指技能性、知识性的文化修养教育;闲暇教育主要是加强自身潜能开发,学会健康地休闲与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二)找准课题研究的重点
  "十五"课题研究的范围重在学习型社区建设,这在当初的课题设计中早就明确界定,当然也可以稍稍放大范围,就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因此,可以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 学习型社区的定位,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定位问题;
  2、 学习型社区的载体建设;
  3、学习型社区的组织与运作机制;
  4、学习型社区的功能;
  5、学习型社区的评价标准;
  6、创建学习型社区的问题和困难;
  7、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8、社区成员的参与机制
  9、学习型社区的发展前景。
  (三)选择适当的课题研究方法
   "十五"课题研究的性质重在实证,所以要有实验性,相应地就要求要有个案报告。课题研究要避免过多的在"是什么"、"要什么"上作思辨论述,而应在实验 当中作比较,通过对案例的比较分析来说明问题。在个案研究中,对个案的描述要客观全面,可以尝试从多重角度反映事实,如政策制定者、组织实施者、参与者、 旁观者等。另外,除了全面描述以外,要多做一些解释、分析和比较,这样才能把握学习型社区建设的本质特征、问题和困难。
  (四)遵循课题报告的行文形式
   课题报告的行文形式就是科研报告,应避免写成工作报告。科研报告与工作报告有很大区别:工作报告可以从领导指示、工作要求出发,而科研报告必须从问题出 发;工作报告讲求工作的成果和效果,科研报告重在结论的公平、公正和客观,而且,科研报告的评价标准是创新和操作性。在写作科研报告时,主要包括以下内 容:
  1、从问题出发,对问题进行描述;
  2、对问题进行界定,指出问题所表现的概念,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
  3、介绍课题的研究方法;
  4、对问题涉及对象的情况进行分析;
  5、选择研究的样本,对量化与质化的材料进行分析;
  6、得出结论,突出结论的创新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