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社岩良福祥寺(金.国6)

 璇琮坑 2019-07-27

福祥寺前殿

福祥寺位于榆社县岩良村东200米的高地上,坐北面南,现在由于水库(云竹湖)蓄满了水,使得福祥寺三面临水,像是在一个半岛上,背后连着的陆地是一片梨园,风景优美。去福祥寺时,由于果树茂密,不走到百米近前根本看不到寺庙所在,又是一个深山藏古寺的地方。

文保碑

寺院始建于后晋开运三年(946),金大定年间(1161-1189)重修。1983年维修时正殿发掘石刻造像6尊,六角形石经幢1节,刻有“大晋开运三年”、“岩梁”(岩良前称)等铭文。2001年再次发掘北齐至隋唐石刻造像75件,其中部分有彩绘。现已将出土石像,转移到榆社化石博物馆中保存。现仅存建筑为前殿和正殿,前殿为明代重修,正殿为金元遗构。2006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祥寺的正殿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当心间和次间均为双扇板门,每扇门上有泡釘六排,每排7个,门簪四枚。边间为半截砖台,上为破子棂窗。梭柱卷刹,拦额上施普拍枋,并且拦额和普拍枋两端均出头截面呈“T”字形。前檐下斗拱硕大,柱头铺作,单抄单下昂五铺作,昂形耍头。补间铺作每间一朵,形制与柱头铺作相仿,只是补间均为真昂。拱眼壁上像是有过壁画,现已经无法看清。后檐较为简单,柱头施拦额无普拍枋,只有柱头铺作,形式均为把头绞相造。从形制上看斗拱硕大规整出檐深远应该是金代遗存。

正殿前出月台

梭柱卷刹拦额上施普拍枋单抄单下昂五铺作补间各1朵

侧面看正殿斗拱更清晰

门攥上的大雄宝殿牌匾

正殿侧面的博风板与悬鱼

后檐不施普拍枋无补间铺作形式为把头绞相造

后檐铺作

走进大殿内,仰头上看,眼前情景使人惊愕。梁架结构是四椽栿前后接剳牵用四柱的形式,为了减少金柱,前后槽都使用了巨大额枋。前槽,去掉了当心间的两根立柱,仅使用边间的两根立柱撑起了足有一米直径阔三间跨度的巨大的额枋,额枋下由绰幕枋承托,大额枋上承载当心间的两根四椽栿;后槽,仅在当心间左右使用了两根粗壮的立柱,减掉了次间的两根立柱,并在左右各加一根跨度两间的大额枋。从大额枋的粗壮程度和减柱形制看,似乎是佛光寺文殊殿的缩小版,又像是金元时期惯用的大檐额的翻版。仔细看前槽大额下有“至元”年号的题记。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此大殿整体外壳是金代的,而内部则保留有元代进行大修过的痕迹。这座大殿可以说是现存金元时期利用大额枋实现减柱造的又一个实例。

殿内前槽的巨大额枋减去当心间的两根立柱(图中的三根细柱是后代维修加上的)下由绰幕枋承载

前槽巨大的额枋跨度三间直径接近1米上承载心间的两根四椽栿

后槽心间左右各置大额枋1根减去稍间的两根立柱

只用心间的两根立柱上置绰幕枋承载两侧大额枋

前槽里转三跳华拱再加上昂(其实是外转昂尾)挑斡下平槫

里转铺作上有靴契散抖如同上昂一般,偷心出四跳

前槽大额枋上有“至元贰拾年九月...”题记字样

四椽栿上左右合踏蜀柱栌抖支撑平梁,蜀柱间分别有串加固,襻间形式像是隐刻捧节令拱。平梁之上合踏蜀柱和叉手支撑脊槫,脊槫下为丁华抹阖拱。每层平槫都有斜撑加固

另外,大殿内东西两墙壁上绘有壁画,用方格子隔开,像是连环画,据说是元代壁画。也有说方格子这种形式大多出于明代。

正殿两侧墙上的元代壁画之一

壁画之二

再说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顶,看形制像是元末明初的风格。前檐下立柱卷刹不明显,拦额上施普拍枋,且两端均出头。柱头铺作为双假昂五铺作,补间铺作每间一朵铺作形式相同,当心间出斜拱。后檐与前檐基本一样只是当心间不是斜拱。内部结构为三椽栿接后剳牵通檐用三柱,内柱呈梭柱卷刹,卷刹柱身上有串连接,柱顶卢抖支平梁的一端,平梁的另一端由三椽栿上的驼墩支撑。平梁之上蜀柱和叉手用材很细,合踏简单,蜀柱上置丁华抹閡拱承替木和脊槫,蜀柱上有顺脊串相连。

前殿正面的斗拱

前殿背后柱头拦额上置普拍枋双下昂五铺作斗拱

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剳牵通檐用三柱内柱为梭柱卷刹

前殿当心间斜拱里转情况

据资料介绍,福祥寺院内还原有东殿和西厢房现只剩遗址,另外还有东西朵殿,在1973年建学校(需要建筑材料)时拆毁,院内原有古松3株,现已不存;院外原有戏台三间、和尚塔一座,1960年云竹水库建成后,水位上升戏台和塔先后倒塌现已无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