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晓峰:论石门石刻

 蓝风逸之 2019-07-28

今陕西省太白县五里坡,古称衙岭山,是秦岭山脊中最为低平并南北走向的一段。褒水和斜水都发源于此。两条河谷的上游仅隔衙岭山而东西相对,不过五里之遥,故今人称其为五里坡。褒水源出衙岭山西侧秦岭南坡,斜水发源于衙岭山东侧秦岭主峰的太白山北坡。褒水流经太白县、留坝县,至河东店出山谷,再南流至汉台区龙江镇孤山村汇入汉江。斜水先从五里坡东流,至老爷岭北折,于斜峪关出山谷,再北流至眉县汇入渭河。《汉书·地理志》武功县条记载:“斜水出衙岭山北,至郿入渭。褒水亦出衙岭,至南郑入沔。”1郿县故址在今眉县常兴镇附近,南郑县即今汉中市,沔水指汉江上游。褒斜水道从北面的斜谷口到南面的褒谷口,历经眉县、太白、留坝、汉中,全长约二百五十公里。远古先民们最初沿着山间的溪流步履成道,而后逐步拓宽修整,交通作用不断加强。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应用和商业的发达,人们便依循褒斜二谷的山崖凿石架木,增置栈阁。一种适应山地交通的道路应运而生,始成我国最早的栈道——褒斜栈道。秦昭王时栈道工程已普遍应用于褒斜道及其以南的通道上了。“栈道千里,通于蜀汉,始天下皆畏秦。”2

    褒斜道褒谷南端有七盘山,这里山崖陡峭,地势险峻,往来车辆十分不便。东汉永平四年(公元61年),汉明帝刘庄诏令在七盘山下凿通石门。此事记于石门隧道内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的摩崖石刻《石门颂》中,言:“至于永平,其有四年,诏书开斜,凿通石门。”石门隧道的凿通以及对褒斜道的修整,免除了行旅攀援绕道之苦。石门隧道与褒谷的南北走向平行,其底部与栈道在同一水平线上;东壁临水,长16.5米,西壁靠山,长15米;有南北二口,南口高3.45米,宽4.2米;北口高3.75米,宽4.1米。其内壁略呈圆弧状,虽有局部的凹凸不平出,但大体平整。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篇》云:“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仗有余。”3即指此门。

石门隧道凿通后至北魏永平年间的《石门铭》问世之前,历四百多年,在石门内外至少产生过东汉摩崖石刻八件,它们是:“《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右扶风丞李君通阁道记》、《杨淮杨弼表》以及汉隶大字《石门》、《玉盆》、《石虎》和《衮雪》。曹魏摩崖石刻一件,即《李苞通阁道题名》。西晋摩崖石刻两件:《潘宗伯韩仲元造桥阁题记》和距石门较远,在褒谷上游今留坝县梨园乡红岩河西岸的《太康修栈道摩崖》。其中,东汉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刻于石门南270米处山崖间的《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简称《大开通》,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摩崖石刻,字体为隶书,但无后世隶书常见的波势与挑法,横平竖直,左右开张,独特的布局和伸展的笔画使整体效果自然天成,线条的石纹意象构成,宛若一幅现代抽象画。今人何应辉先生的描述颇有见地:“其最大的艺术魅力在于空间构造的开张、宏阔和整体气势的博大而流动。就‘博大’而言,实为西汉刻石所不能比拟。它的特出,一是构字宏中肆外;二是长短广狭,参差错落,字间、行间异常紧密,满幅而来;三是如此磅礴的架构,却又是以极凝浑、质拙,一律瘦挺的笔画来完成的。而且,这一切都因石壁的自然状态就势而成,……在整个汉代刻石中,此作堪称空间构成的奇观。”4清杨守敬在《评碑记》中称:“按其字体,长短广狭,参差不齐,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而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5《大开通》瘦劲、凝练的线条和开张大气的结体对《石门颂》和《杨淮表》等均有影响。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刻于石门隧道内西壁的《故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世称《石门颂》,是石门隧道内最早的一块摩崖石刻,正宗的八分汉隶,传承着《大开通》的某些基因,带着奔放不羁的野逸之趣,把宽松与灵秀集于一身,将高古于苍茫融于一体。线条跌宕舒展,纵横恣肆,不事雕琢,布白随机应变,千姿百态,以超凡脱俗之姿独树一帜。清人张祖翼对其跋文曰:“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6清杨守敬《评碑记》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7 东汉熹平二年(公元173年)刻于石门隧道内西壁《石门颂》南侧的《杨淮杨弼表》,简称《杨淮表》,书法直接继承了《石门颂》,线条浑朴、润泽,结构疏旷而内聚,同属汉隶佳作。《石门颂》对《石门铭》的影响也很大,作为汉隶的宕逸、微妙、耐人寻味,在楷书《石门铭》中得到了传承,造就了新的神奇。《石门铭》位置在石门隧道东壁,与《石门颂》东西斜对,相距不到5米远,晚于《石门颂》361年,即北魏宣武帝元恪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正月刻石。摩崖表面并不平整,布白随有变化。在《石门铭》摩崖的右侧偏下方有《石门铭小记》。书法刻法似《石门铭》,字形大小变化加强,笔法求简,笔画更加奔放,应是同一书者和刻工所作。

继《石门铭》之后,历代刻石连绵不断,截至清末民初,只石门隧道内东西两壁就留下了近四十件石刻摩崖,加上褒斜道沿途崖壁及碑石上留下的作品,则数以百计。构成了一个大型的天然碑林,成为褒斜道上的一大文化景观。其中记录着历代朝廷致力于开通、修复褒斜道、石门和山河堰工程建设的史绩,文人墨客对栈道风光的思古抒怀,游人的留念题记等。石门石刻是以石门为中心,以摩崖为主体,逐渐繁衍而成的。它的形制和大小多变,书体以隶书居多,楷书和行书较少,未见草书。其书者中虽有世之名流,但生平无考者居多。石门石刻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多变的风格而自成体系。

当石门石刻作为东汉以来历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其中的史学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备受学术界肯定和重视之时,却迎来了一次浩劫。20世纪60年代末期,石门水库开工,为求施工方便,坝址设在了石门隧道下方200米处。水库建成后,绝大部分石刻已湮没于茫茫水域之中。仅包括《大开通》、《石门颂》、《石门铭》等在内的共十三品摩崖和四块石碑被整石凿下,移存于汉中市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1547页。

    2.汉司马迁著《史记》,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347页。

    3.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校证《水经注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645页。

    4.何应辉著《论秦汉刻石的书法艺术》,见: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北京:荣宝斋,1993年版,10页。

    5.清杨守敬撰《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见:《石刻史料新编》第四集第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年版,193页。

    6.张祖翼撰《石门颂跋》,见《石门颂》,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7.清杨守敬撰《激素飞清阁评碑记》,见:《石刻史料新编》第四集第一册,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2006年版,194页。

 

康晓峰:论石门石刻                          《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


康晓峰:论石门石刻
              《石门颂》                                    《杨淮杨弼表》

   
康晓峰:论石门石刻

                              《石门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