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治]观心法

 小千看世界 2019-07-28

电视剧《老子传奇》中,老子的第三位老师紫真先生,向不远千里而来求道的老子传讲了[六治真言],可以说这[六治真言]也正是后来老子所写的《道德经》之核心思想:

第一,治心,清净无欲;

第二,治身,皈原真柔;

第三,治世,自然无为;

第四,治家,和合恒一;

第五,治神,抱一还元;

第六,治万物,得一而生。

之前已经针对[六治]之[治]写了两篇感悟随笔,今天分享一下对于[六治]具体内容的一些体会。

常言说,三句话不离本行。笔者以[观心]为主要修持方法,因此对于[六治]的内容自然也将放到[观心]的角度来体会,至于其它方面,以后有机会再谈。

那么,以[观心]的角度来看[六治],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呢?下面分而述之。

治心,清净无欲

观心,包括专修和散修,专修指专门静坐观心,散修指在生活中观心。

[清净无欲]这一内容,刚好是观心修行的[基础],也是观心修行的[内容],同时也是观心修行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作为[基础],清净无欲,意味着主动收束自己的六根,相当于儒家倡导的[礼],也相当于佛家所说的[戒]。

继续深入一层,清净无欲,则意味着不再追随内心生起的各种欲望、情绪、念头、思想、情感、感受等等,而仅仅保持一种独立的观照,观照着内心这些现象的生起和消失,而不去攀缘和追随这些现象。

再深入一层,清净无欲,则意味着不仅不去攀缘和追随,而且要深入地观察和体悟这些现象的本质。

比如,要观照内心的这些现象是如何生起呢?从哪里生起?是如何消失的?向哪里消失?能否长久地留住?是否有不变的实质?等等。

清净无欲,可分为这样几个层次:

1)将注意力收回自己的内在,让自己的心安静下来,开始进行观心的训练,同时在语言和行为上注意持守礼仪和戒律,远离各种外界欲望的污染,这是第一层;

2)内心渐渐地安定下来,已经熟练掌握观心的方法,能够清楚地观察到内心的念头,同时能够基本上做到不去攀缘和追随念头,或者及时发觉跟着念头跑了及时调整回来,这是第二层;

3)内心平时比较空静,念头较少,能够清清楚楚地观察和体悟到内心这些现象的空性本质,大部分情况下不再被这些现象所迷惑,这是第三层;

4)专修中,基本可以做到念头不生,内心空寂宁静,觉照清明,对于自心本体的空性本质已经得到了确定无疑的体证,可以一心专注于空寂宁静的内心,同时保持清明的觉照,形成空明一体的定境;

5)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内心同样可以保持空寂宁静的基本状态,随缘应对各种人事物而内心不乱;

6)在梦境中,可以做到对梦境的觉知,同时保持内心的空寂宁静状态,对各种欲望习气之境能够保持警觉之心,不被梦境所迷;

7)在中阴境中,可以做到对中阴境的觉知,同时保持内心的空寂宁静,对各种中阴之境能够清楚地观照,并确定无疑地体认为自心的幻化,安住于自心本有的宁静和净光之中,不被中阴境界所迷。

能达到第七层,就可以彻底超越生死轮回,获得究竟的自由和解脱。

所以即使仅仅专修[六治]中的[治心]一法,也可达到究竟的自由和解脱。

或许,这也是紫真先生将[治心,清净无欲]列为[六治真言]的第一项内容的原因。

治身,皈原真柔

佛家向来看重[治心],特别是禅宗,更是注重直指心性,见性成佛。道家向来看重[治身],特别是内丹修法,崇尚金丹大道,阳神成就,炼成身外之身,聚则成形,散则为气。佛道两家的争鸣和相互融合借鉴,也正来源于此。于是三教合流之后,性命双修遂成为很多宗派的共识。

我们的主题是[观心],那么如何将[治身]融入到[观心]之中呢?

其实[归原真柔]四个字,已经说明了融入的方法,且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着高超的心法。

归原:什么是[身之原]?身之原,气也。或曰,元气也。若侧重其能量性,则以[元炁]名之。

道家修炼,以[炼津化精,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为基本路线图。

大部分道派的修炼方法,皆从炼精化气开始,炼津化精这个阶段常常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只有少数道派非常重视炼津化精,比如茅山道派的很多典籍中就非常重视生津咽津之法。生津咽津之法对于养生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补充精气等皆有很大的利益,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搜索一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笔者没有修炼过道家丹法,所以对于道家如何修身以及如何炼精化气不做阐述。本文讲的是[观心]法,因此涉及到的[治身]方面的内容,也是从观心修行的角度阐述的,这一点还请各位朋友仔细审明,避免产生误解。

在观心修行中,身心关系即体现为心气关系,且心与气的关系非常密切,当观心修行进入到比较深入的层次之后,心气关系就更为突出和重要了。

在观心修行中,心气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表述为:心气一元,心即是气,气即是心,心外无气,气外无心。

从上述原则即可推导出实修指导原则:心动气动,气动心动,心静气静,气静心静;心净气净,气净心净;心柔气柔,气柔心柔;心住气住,气住心住;心空气空,气空心空;心明气明,气明心明;心通气通,气通心通;心达气达,气达心达;心灵气灵,气灵心灵;心妙气妙,气妙心妙。

比如在观心修行初期,对呼吸的调整就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调整呼吸使整个身心更轻松地进入宁静的状态,从而为观照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当静坐观心进入比较深入的定境,呼吸也会进入若有若无、非常细微的状态,即[胎息]状态。这种状态下,口鼻的呼吸几乎感觉不到了,似乎全身的每个毛孔都在呼吸。这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也是[六治]所说的[治身,归原真柔]。

对于归原真柔的境界层次,道家有息住、脉住、心住之说,即呼吸停止、脉搏停止、心跳停止,能够达到心跳停止的境界,基本上也同时达到了阳神出体的境界。

笔者以观心修行为主,基本上是以佛教止观修行为核心,然后参照和借鉴部分道家基础修法,总体上仍然汇归到观心上。

在观心修行中,对于心气的关系在实际修行实践中是可以清楚体会到的。

当呼吸比较粗重的时候,心也是很难静下来的,这个时候就可以重点调整呼吸,让呼吸越来越细微,这样心也就越来越宁静。当呼吸比较细微了之后,想更进一步地静,就需要调心,比如对念头要观而不随,任其生,任其灭,不评判,不干扰,不拒不迎,仅仅保持静静的观照,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就可以进入更深的定静。这时如果管不住心的话,心散乱了,呼吸也会跟着散乱。

心与气的调整,需要每个人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入体会,并找到最佳的调整方法。

治世,自然无为

世者,事也。工作生活中发生的事,属于[事],身心内外的一切色、受、想、行、识,对于观心修行而言,同样属于[事]。

观心修行中,如何对待这些[事]呢?

治[事],自然无为。

换句话说,就是静静地保持对各种[事]的观照,观而不随,来者不拒,去者不留。

对于与自己有关的需要处理的事,事来则应,应后即静。

或曰:接受、面对、处理、放下。

每天清空自己,时时清空自己,不攀缘,不执着,随顺因缘,自然和谐。

如何才能做到呢?

如果不明白这一切[事]无常、无我的空性本质,是很难做到的。

但如果通过观心修行,清楚地观察到了一切[事]无常、无我的空性本质,自然就可以放下执着,随顺因缘。

比如,每天静坐观心时,都可以花一点时间去观照一下过去的24小时内发生的一切,仔细体悟,这些事在这个静坐观心的当下,已经全部结束了,已经全部变成了记忆,而记忆仅仅是心中残留的一些虚幻的影像,没有任何的实质。这就是一切[事]无常、无我的空性本质。不能长久存在,是为无常,没有不变的本质,是为无我。无常,无我,其性即可确定为空性。

每天每天这样观照,很快就会明白,我们生命中发生的所有的一切事,皆是无常、无我,其性为空,看似真实,其实和梦幻泡影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你甚至可以将这种观照推广开来,过去发生的一切,皆是记忆,现在发生的一切,正在变成记忆,未来发生的一切,也必将变成记忆,没有例外。

未来十年中发生的所有的一切,在十年后的那个清晨静坐观心的时候,就像我们现在回忆过去十年中发生的事一样,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当你以这种超越的慧眼穿透一切事物的空性本质的时候,你还会去执着什么呢?

所谓的智慧,就是通过智慧的目光看透一切事物的真相,从而使我们的心从对各种事物的攀缘、执着、纠缠中解脱出来,获得最彻底的独立、自主、自在、自由......

治家,和合恒一:

家,至少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我们的家庭,另一种是指我们的心灵家园。

不管是哪种[家],都可以按照此原则来修行:和合恒一。

和,和谐,合,融合,恒,恒久,一,一心,即本元真心。

家庭和谐,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生理和谐,心理和谐,身心和谐;

爱情和谐,亲情和谐,长幼和谐;

居住和谐,工作和谐,生活和谐。

家庭和谐的主要秘诀就在于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体谅,相互关怀,有难共担,有乐同享。

对于心灵家园,则更加注重身心和合,抱一守真,长久地安住在自己的本元真心之中,自然清净无欲和谐安详。

对于观心而言,心即是观,观即是心,心外无观,观外无心,就达到了和合恒一的境界。

治神,抱一还元

神,元神也,即本元真心。

在观心修行中,以心观心,直观自心,这本身就属于[抱一还元]的修法。

当然,这里的[抱一还元],主要是指明心见性之后,时时刻刻安住于本元真心之中,这是更高境界的抱一还元。

抱一还元,既需要精进专修以不断深化和增强,也需要在生活中不断地磨练以更加稳固和提高。

直到群阴剥尽,杂质尽除,即可达到真阳独露与道合真之至境。

治万物,得一而生

这其实已经是得道后的智慧妙用境界了。

自然地安住于本元真心之中,随缘应对万事万物,可生一切法,可运一切法,可转一切法,可化一切法,无私无我,无执无住,无为而无不为.......

在此特别感恩《老子传奇》的所有创作人员,感恩老子,感恩《道德经》,感恩天地大道,感恩所有的朋友,感恩所有的一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