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匡河到未名湖——我是怎样考上北大的

 振王府图书馆 2019-07-29
徐可自画像

     我是一名18岁的有(第四声)志男青年,祖籍安徽枞阳,毕业于合肥八中,在2019年高考中以688分荣幸迈入北京大学——中国最高学府的行列。

      在平时,我是个看起来没什么表情,但一遇到朋友就会立刻绽放笑脸的人。我内心情感充沛,和熟人在一起可能会过分热情,陌生人有困难时也会“拔刀相助”。

      学习方面,我有规划、有目标、敢吃苦、敢质疑,秉持合八“我畅想,我追问,我行动”的校训,在学海劈波斩浪!

      我有比较广泛的兴趣爱好,音乐、体育、美术等,不仅喜欢而且样样不精通(好像哪里有点问题啊)。

(点评:文字里的徐可和课堂上的徐可还是有区别的)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大家好!我是徐可。我为代表合肥八中并在这里做演讲,而感到十分荣幸。

       首先,我必须要说明,今天我所取得的成绩,与母校的悉心教育、父母的抚育培养、同学的互帮互助、自己的认真努力是分不开的。

      让时光回到三年前。

      那时,常在学校“称王称霸”的我,怀着一颗自负而又紧张的心,走进中考考场。结果,中考成了我初中三年考得最差的一场考试——749分,使我成了千千万万指标到校生的一员,焦急地等着上天的安排。

     不久,我到了八中。我和父母一开始并不十分了解这所学校,我的“学霸”自我认同也一直没有消失,直到第一次分班考试考得并不如意,我才开始冷静。

       初次踏入这所学校,我被它的宏大和精致所吸引——八中广阔的“疆域”、气派的堪称地标的行政大楼,还有布局精巧的绿化、随处可见的刻着八中文化的石雕...... 这些无不展示出一个学校应有的大气和端庄。

       后来,我渐渐融入这所学校。我开始了精彩的社团活动,也踏进了高深玄妙的数学竞赛之门。这两年,我玩的很开心,学竞赛也十分刻苦,学习成绩一直保持一般的水平。

       对我最大的打击,是数学竞赛的落榜。我的竞赛成绩总是在学校前列,我也投入了超乎其他人的时间和精力。我放弃了高考科目的学习,而全身心的投入竞赛。结果是我只得到了省级二等奖的成绩。雪上加霜的是,自主招生要求极其严苛,连合工大都要省一作为门槛条件。因此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和父母两年多的投入化为泡影。

       等冷静下来,我才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我丢掉了大部分高考科目的基础,失去了竞赛,也因为高一高二表现平平而丧失学校分配的、用于各大院校招生的名额,并且,从数学联赛结束到高考,只有九个月。

但是,我和父母没有灰心。我开始仔细科学地规划我的学习和生活;我的爸爸认真地和我讨论学习规划中的问题,并在每天晚上的回家路上和我分享快乐;我的妈妈依旧给我做可口的饭菜,甚至在我准备熬夜刷题时阻止我,对我说“身体最重要”。

于是我开始了痛并快乐着的高三。我放弃体育课和好伙伴的游戏,而选择了弥补过去落下的课程;自习课上,有的同学小声聊天、有的同学偷看小说时,我选择沉浸在题海或书本,紧张而有序地执行一天的计划;下午课程结束,同学们打打闹闹,在食堂里谈天说地时,我选择在操场上挥洒汗水,然后去食堂买一两个大饼后回班学习;晚上大部分学生熬夜写作业时,我早已进入梦乡,为第二天的奋斗养精蓄锐......

       我的身体并不强壮,体质也弱于常人,并且我还有比较严重、忌讳久坐的颈椎问题。但我毅然选择了用身体和意志去拼,选择了不屈服于所谓的“命运”,不甘心考上一般的大学、过着一般的人生——即使,这意味着晚自习肚子的饥饿,意味着夜晚被耳鸣折磨着的难眠,意味着别人在快乐时我只能痛苦。

       三年后,已经习惯成绩起伏的我,怀着一颗自信而淡然的心,走进高考考场。最终,高考成了我高中三年考的最好的一场考试——688分,使我成了千千万万北大学子的一员。

       高考的获胜,真正让我意识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有人说,成功完全依赖运气;我的老师说,越努力,越幸运;我想说,只有千万次的努力,才能减少需要运气的那部分的比例,才能让你在失败后,少一点懊悔,多一点重整旗鼓的勇气和动力

谢谢大家!

                                                          合肥八中2019届毕业生 徐可

我热爱学习,乐思善辨,喜欢向各科老师请教或讨论学习中的问题,且有自己独到的个人见解。我尤其喜欢数学和英语。2018年11月获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安徽省二等奖;大学英语四级笔试612分;2017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获高中二年级组全国三等奖。2018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六级笔试602分。

我乐于帮助同学,有时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有时帮助同学开解压力过大的心理问题。看到同学听过我的劝导后,脸上由阴转晴的表情,我的心里乐开了花。

对了,我身为数学课代表,常常利(ba)用(zhan)自习课的时间为同学们讲解作业上(老师说过但仍然不太清楚的)错题或难题。我经常因此受到同学和老师的好评,也在内心产生了“被需要”的满足感。

“学霸”总是相似的,我和来到这所大学的每一个人一样,都经历了苦难与挫折。在这里,我不想也不能够用我幼稚的写作能力来描绘那段历程,或抒发些许感慨。我能说的只有:

越努力,越幸运!(感谢教会我这个道理的罗在兵老师)

【注:罗在兵,合肥八中2019届年级部主任,徐可同学高三班主任。】

不考虑一切意外,假如说有200000人开始学数竞,那么50000人会中途放弃,剩下150000人中能够过初赛的只有2000人,那2000人能够在复赛中取得省一的只有60人,剩下的1440人争夺几乎无用的省二和省三——说心里话,这不是什么“假设”,而是安徽数竞人的实况,并且还要更残酷一些。

很不巧,我就是那1440人之一。两年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没有获得预期的成就,让我内心绝望了一段时间。

但我依旧相信努力就会有奇迹,只不过还需要一些方法。于是我改变学习方法,认真制定计划,把后期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如今的我,很感谢数学联赛,是数学联赛的学习过程,让我懂得时间管理和学习规划,学会了面对和承受失败,有了更强的抗挫能力。

我爱好比较广泛,而且接受、理解能力强。

在音乐方面,我从小就开始学习葫芦丝,后来学过一段时间的横笛,因某些原因放弃,转而学习单簧管。“曲不离口”是我平时生活的写照,我唱歌水平不高,但就是喜欢哼歌,尤其是一个人的时候。由于我对旋律的追求大于歌词,所以我不怎么记歌词。(这不是你忘词的理由啊喂)

在体育方面,我可以很肯定的说,自己是个没啥体育细胞的人。然而在班级里一位“文体两开花”的大佬带领下,我慢慢习惯了长跑,也不再厌烦它。

我热心于各种活动。我曾经代表八中,和另外三名队员一起参加合肥市辩论赛,并荣获市二的成绩。

我还喜欢旅游,在国内游玩了不少地方。希望今后有机会出去看看!


北大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热情。

也许是招生组老师和学生的影响,在我与他们亲切的交流后,心底就已经升起了答案,毫不犹豫地奔向北大的怀抱。

之后,在学长学姐的带领下,我慢慢认识了北大。这燕园,承载了多少风雨和沧桑,又在茫茫历史中被寄予了多重的厚望!在这种氛围中,北大学子怎能不穷经皓首、发奋图强?

我希望在北大,能够成为更好的自己。

也希望各位学弟学妹,能够迈入燕园、成就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