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归自然之美——小觑宋代青瓷

 千冰室 2019-07-29

        陶瓷,自古代到当今在外面中国艺术史上始终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陶瓷的出现,无论是从人类生活物质的发展,还是思想艺术的点滴乐章,都树起了伟大的丰碑。从东汉时期的初烧,再到实用的器型和釉色工艺的配制,或者是变化多端的色彩境界的衍伸探索,无一不在陶瓷史上留下灿烂文化的深刻印记。

        陶瓷中的种类有很多,而“南青北白”,在陆羽的《茶经》中有论道“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此文是唐代陆羽在品茶时,对“南青北白”两大名瓷的大致讲述,并予以品种上下不同的典型评述。这当中将青瓷的“类玉类冰”与白瓷的“类银类雪”予以对比,更是把青瓷的品质奉为上品。其施过釉之后的厚卷堆脂,玉莹晶亮,更是把“类玉”的质地推向完美境地。

        以宋代陶瓷史为例,“南青北白”是这个时期人们所喜爱的两大瓷器种类的划分,主要以釉色区别它们。而在“南青”当中的浙江龙泉青瓷,经历了五代到北宋,再一直到南宋,产品质量的不断提升,直到最后进入鼎盛时期。

        浙江龙泉青瓷在宋朝的繁荣发展,我们也可以看出宋代人当时所追求的审美情趣。龙泉青瓷创造出了宋代文化艺术的一个高峰体现,龙泉青瓷不仅仅在其造型制作上独具匠心,更是由于它釉色润、色调纯和品质雅三个特点,与唐瓷鲜艳,明清瓷之俗丽都大大的不相同。这些特点在产品质量上都可以得以显现;在釉色的“青”呈色问题上,由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所以产品的质量有了很大的突破,而釉色发色也越来越厚重。反复上釉,多次素烧,使釉层表面黏度加强,厚而不流,釉面呈现出柔和的光泽;浑厚华溢,厚如凝脂,青比美玉,这淡淡的湖光之绿,就是龙泉青瓷的釉色。

        中国的宋代青瓷为什么会有如此空前绝后的鼎盛状态?它的命运又为何就止于此?要回答这些问题,还得先探究造成青瓷在宋代登峰造极的必然原因。青瓷它的艺术特点与当时宋代的政治、经济,还有百姓所追求的审美主流以及文化境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先从宋朝的人文背景先说。随着科举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维系社会地位主要就是依靠文化知识。能够集中而典型的表现当时文人所具有的所有素养,正是主张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画”。在当时宋代重文轻武的政治影响下,宋代士大夫阶层处境相当优越,在官场追逐功名利禄的同时,生活中的田园悠闲和山居雅致成为他们内心思想的补充,使其将更多的付诸于精神层面上。

        而宋儒治学之中,理学家所做的改变就是给旧的概念加以新的内涵,令儒学在人们理性认识这一新的概念上加以延续和发展。《易学》中的“心、性、理、气”,在天人合一中得到体现。而宋人要完成的“天人合一”是要人们通过提高道德。修养心性来体现“天理”。

         再由瓷器本身出发,宋代青瓷器型的清秀、简洁、合理化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状态,前所未有,后世却还在争相效仿。在当时的社会里,这种器型的特点一直反映着宋代士大夫的审美情趣,引领着当时的潮流风向。在宋代那个特别的时代环境下,当时帝王们作为士大夫的意趣代表,对文化艺术的疯狂痴迷正是为当时社会审美主流趋势,而宋代的青瓷正是他们对生活品质追求的体现。儒家思想在当中恰达到了最高的物化表现,可做到适当的“中庸”之道。

        不仅是儒家有所涉及,《老子》中也有“天得一以清”之说。其中的所谓“得一”就是得“道”。“天乃道,道乃久”,由此可知,天青也是所谓“道”的本色。《庄子·天道》亦有言语“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其中“大地之大美”所呈现出的宁静恬淡寂寞无为和《庄子·知北游》中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无一不都在说明天青色正是传统所向往的最为朴素的自然状态,因而备受推崇。这是其一。

         其二,早在先秦典籍《考工记》中记载有“画绩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青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当中就把青、赤、白、黑四色与东、西、南、北四方相联系,青色被认为是东方色,同样在古代宗教中,东方为上。连我们熟知的中国古代四圣兽,也是把青龙摆在东方。直到现在我们依然保留着这样的传统习俗,即仍以东方为上的原则。青瓷中所表现出的儒雅之风,秘展之道,也是所谓天呈之色,这便是宋代以来儒学思想塑造出来的,也被文人士大夫们一直推崇的“中庸之色”。

         进一步的说,正是因为宋代青瓷的清秀、简洁、端庄感达到了宋代人所追求的天青釉色之极致,又是宋朝如此多青色中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如果要说为何在宋代,民间甚至皇宫都崇尚青色瓷器。那也是有其一定道理的。

        这种审美情趣和意识的形成来源于道家哲学思想。唐代是缘由李氏王朝将老子追溯为自己的祖先,道家顺从而流行;而在宋代的庄子美学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继承和发展,从而出现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局面,最终形成宋代的理学。尤其是在宋徽宗时代,崇道到达了前所未有的疯狂程度。其道论中的“自然”属性,必然会导致崇尚“自然美”,并把它作为最高的审美境界去追求。

        所以说青瓷会在宋代出现如此空前绝后鼎盛状态,也不是没有其原因的。我们可以通过如上面所述的青瓷的艺术特点与宋人文化风尚和他们的审美追求等之间的关系可得知。

         正是宋代青瓷在形、色、质、润四大特点的自然融合,使得其之后的陶瓷之路才有了另寻他路的创新。也正是宋代青瓷的成就太过辉煌,使现代青瓷在其造型和韵味上,都难以摆脱宋人留下的余迹。所以说宋人的青瓷,不仅是我国文化史上的光辉一笔,也将是世界陶瓷史上永恒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