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修行者要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不可思议道自然 2019-07-29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甾重。

虽有环宫,燕处则昭。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乎?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为何修行者要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重,是修为者精血充盈,固守。『气沉单田』的稳重状态。

轻, 『精』、『气』、『神』外泄的轻浮状态。

根, 根本。根底。

静,『静极』使五脏六腑之气平稳状态。

躁, 精神意志处于躁动状态。

君,控制,制约。

甾,古代一种盛酒浆的陶器。引申:人体精血根源。 小腹部位的精囊。

燕处,燕子迁徙留下居住巢穴。本文喻为;临时居所。

昭,光亮。本文喻为:心如明镜。

失,耗泄,丧失。

为何修行者要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这两句话讲的是『身心』两方面的修为。

『重为轻根』是指身体功能。

『静为躁君』 是指心性情绪。

修为讲:性命双修。

精是构成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功能。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切表现状态。气和神是在精的基础之上所表现出的活动状态。

因此修道者:静守于内、心沉似水、气沉单田,使五脏六腑之气达到平衡状态。凡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遇事不乱。反者 轻飘、浮夸、 精神、意识、思维外流。

『精』、『气』、『神』外泄、耗损,这是失去根本了。

所谓『为人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轻则零落,根重则长存』。

这种内修的境界非常人所能理解。

所以老子讲:『重为轻根』 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如《西升经》云,『形不得神,而不能自主,神不得形而不能自成』失根也。

『静』是修道者的基本功,也是各个宗教修悟『上乘功夫』的基本功。

老子在十六章,『致虚极』,『有守静笃』。此处的静是『虚静』,达到虚静则能生智慧。

人不静则失其成,治身不静则身危。『静极』能使人的五脏六腑之气达到自然的平稳状态。这种自然的平稳状态才能近于『道』。反者,人的精神意志处于狂躁妄动状态,会使气血逆乱,『心神不宁』,神不守舍,这种失去控制的『耗泄』行为是很危险的。所以老子讲:『静为躁君』,心性平静才能控制躁动的状态。

圣人与君子,是行道者或得道之人的代称。修为者『火里栽莲、逆水行舟、时时防危』,这是行、走、坐、卧、真正的自我修炼精血。这种24小时的火候功夫在修行中非常重要。所谓:『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甾重』。讲的就是: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虽有环宫,燕处则昭,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乎?

这段话讲的是:身心并修,富贵荣华是梦幻。五代·刘海蟾真人诗曰:不去奔名与逐利,绝了人情总无事。决裂在人何住滞,在我更教谁制御?掀天声价又如何,倚马文章非足贵。荣华衣食总无心,积玉堆金复何济。纵观历史,商、周、汉、唐、宋、元、明、清。道家辅佐有道的明君创立太平天下,可以说开国皇帝。各个精满、气足、神旺,遇事沉着冷静、从容面对、神安不乱。 能使自己的五脏六腑之气达到自然的平稳状态。这种自然的平稳状态才能近于『道』。反者,大部分小皇帝们一代不如一代,贪图享乐,为所欲为、气血逆乱,『心神不宁』,神不守舍,在这种精神意志失去控制的躁动状态,导致最后亡国。

为何修行者要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晋·张华诗云: 洪钧陶万类,大块禀群生。明暗信异姿,静躁亦殊形。相伴步园畴,春萍郁有滋。荣观虽盈目,亲友莫与偕。

老子最后一句,又回到了对开篇所立观点的结论,轻浮会失去稳重的根本,躁动会失去自我的控制力。最后一句是本章的精要之处,也是对修道者或世俗之人的告诫。人如果举止过于轻浮,遇事不能沉稳的面对,就会使气血上浮,扰动心神,不能『心平气和』,使气不能归于丹田。丹田之气是人的生命之根本。躁动不安,会使人『心神不宁』、『神不守舍』、『气血逆乱』、心肾不交,损其『精』、『气』、『神』,就自然的失去了自我。老子最后一句告诫修行者以『重』『静』为修炼根本。

本章讲三个方面:第一、『重』是修行的根本。『静』是心性的控制力。

第二、修行的火候。

第三、固守精血,防止外泄。

1、修行根本是要达到精血充足,心性要有控制力。

2、修行的火候要时时不能离开『炼精化气、练气还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的境界。

3、修为者精神内、敛行事低调,修道养丹、防止外泄。

为何修行者要行、走、坐、卧、时时防危、不离精血的修持火候

出自《道宗秘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