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

 三戒AAA 2019-07-29

谭校长/文

上篇专栏讲到了,查理·芒格的偶像本杰明·富兰克林如何用一页纸来解决知行合一的难题(详见:知行合一太难?芒格的偶像用一页纸解决了这个难题|谭校长一千零一夜NO.43)。

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

他用一页纸画出格子,每天量化考核自己的某一项品德。这篇文章写完之后,我在朋友圈评论说,这实际上就是几百年前的刻意练习。

这两年“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流行,得益于《刻意练习》这本书的火爆。在书中作者提出了天才的1万小时理论。认为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天赋只占很小的因素,真正的区别是在于1万小时的刻意训练的时间。

因为这本书的关系,一提到刻意练习,我们脑海中往往把它跟天才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今天我要说的是,刻意练习并不仅仅是天才之路,刻意练习更是知行合一之路。一个人要想在任何一项事上达到知行合一,都必须经过刻意练习。上篇文章中我提到,从知道到做到,中间有一个必经过程,是王阳明心学中讲的“事上磨”的过程。而刻意练习就是“事上磨”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流程。

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

那么这个科学方法到底是什么呢?详细的展开你可以去读《刻意练习》那本书。我经过自己的提炼和归纳,总结了刻意练习的“四反定律”——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

四反定律中的第一反:反全面。“反全面”是指刻意练习的目标,不能贪大求全,每一次练习的目标都必须练一个非常特定的,细小的技巧。只有这样专注的聚焦式的切割式的训练,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人性往往是贪婪的,恨不得一蹴而就,恨不得一口吃成胖子。但这种急于求成的冲动往往不能成事只能坏事。

当你刻意练习足球技巧的时候,可能你花一周的时间就练习同一个动作,比如在同一个位置,发任意球。

当你刻意练习小提琴的时候,可能你花一整天的时间,就练习某一个曲目中的某一个片段。

这样细分目标的练习才能对你能力的提升有真正的帮助。

四反定律的第二反:反孤独。“反孤独”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识是指,在你练习的过程中,要有教练,或者督导这样的角色。第二层意思是指,练习的过程中,最好有同伴。

举个例子,在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有一个说法,如果你积累了5000个小时的咨询经验,那么你就算是一个很不错的咨询师了。这其实就是一个类似1万小时的一个刻意练习的概念。

但是上面这句话只说了一半,还有另一半是,这5000个小时的经验必须是在有督导的情况下进行的,才算是有效时间。

什么是督导呢?我们知道心理咨询的过程通常是一对一的,两个人之间是有保密协议的,作为咨询师,来访者说的具体内容你不能对外面讲。这就会产生一个问题,你的咨询做得好不好,作为咨询师得不到专业的反馈,你不知道自己做的行为是恰当还是不恰当的,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水平。所以心理咨询行业提倡,正规的咨询是必须要有督导的,就是这个咨询师本身还有一个督导(类似于咨询师的咨询师),你要定期给你的督导来讲自己咨询的案例,然而督导会给你专业上的反馈。

心理咨询行业是一个要求严格的例子,很多行业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但事实上,无论在哪个行业,在所有的刻意练习里,这种教练式的,督导式的指导,都是一个人持续进步的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反孤独的第二层意思是,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最好有同伴。

我有一个朋友叫英子,他是“英子树读”的发明人,是阅读方面的大行家。他有一个观点我很赞同。他认为,所有技艺的提高都必须来自于刻意练习,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大的难题:刻意练习的过程大部分是枯燥的,是反人性的,是难以坚持的。那么该怎么找到这个持续的动力和乐趣呢?他提出了一个概念叫集体心流。

如果我们能把刻意练习设计成像游戏一样的形式,尤其是多人一起玩游戏,这个过程中产生的集体心流,就能成为坚持练习下去的乐趣和动力。

四反定律中的第三个反:反舒适。

舒适区的概念我相信你肯定听说过,舒适区是指在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我们驾轻就熟的事情,我们不怎么费脑力甚至体力就能做好的事情叫舒适区。比如一个老师,讲三年级的语文课讲了十年了,那么讲这门课对他来说就是在舒适区之内的事情。

除了舒适区之外,还有两个概念,一个叫恐慌区,一个叫学习区。如果某个目标对你目前的能力来说太远了,会引发你的恐慌,反而达不到让自己进步的效果。而在舒适区和恐慌区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叫做学习区。

反全面反孤独反舒适有反馈:刻意练习就是王阳明的“事上磨”

刻意练习就发生在学习区。这意味着你做的练习应该在舒适区之外,但是又不能你目前的能力太远。用俗话说就是你踮起脚有可能能摸到的地方。在这个区域发生的练习就是有效的。

四反定律的第四个反:有反馈。

为什么得到反馈如此重要?因为刻意练习是一个持续进化的动态过程。当下这个行为到底是否足够好,你就必须得到有效反馈才能调整自己的下一步行为。

比如一个人打靶,打了一枪之后你能看到自己打了几环,是偏右还是偏左,偏上还是偏下,你就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调整。假如你光打枪但是看不到靶子,在这样的无反馈环境下,就算你打枪打十年,射击技巧估计也不会有什么进步。

所以反馈也是刻意练习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以上说了刻意练习四个最重要的要素,就是四反定律。如果你这四个要素全部具备了,实际上你就进入了刻意练习。而这个刻意练习的方法,其实就是王阳明提出的“事上磨”的具体方法论。

瑞·达利欧的整套《原则》体系,可以说就是以“做出最优决策”这个大目标为方向,提出的一整套在生活和工作中刻意练习的方法和流程。

我们用这个四反的标准再来看富兰克林的一页纸,你会发现是极其吻合的。首先反全面,他一周只盯一项美德,这就是细分目标。其次,反孤独,他并不是偷偷的做这件事情,事实上他做的过程中,越来越多人知道他在做这件事情。再次反舒适,要一个人遵守如此高的道德标准,很多时候并不在舒适区之内。但由于他比较好的把握了循序渐进的度,又使得这个过程不会进入恐慌区。最后一点,有反馈,他在格子里面画黑点,就是一个明确的量化的图形化的反馈机制。

所以我说,富兰克林的那一页纸就是数百年前的刻意练习。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刻意练习的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把握了以“四反定律”为核心的刻意练习的方法,你就知道了王阳明提出的“事上磨”该如何落地,你就掌握了打通知行合一的真正桥梁。

接下来说说市场。

我的“一千零一夜”专栏的第一篇稿件的标题就叫做“反弹确认,接下来这样应对”。那一天是5月27日,到现在已经过去两个月了。这个期间,我们的推演和判断应该能帮助你消除大量的市场噪音。

一开始我们对这轮反弹的定义是鸡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