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来点悦读 2019-07-29

1.jpg

“赤日炎炎似火烧”,夏季太酷了,太阳就像一个喷火器,不停向大地上喷射着炽烈的火焰,似乎不把大地上的所有物体烤焦绝不罢休。于是,总是习惯性地抬头瞭望,希望可以有风雨来侵袭,哪怕只是一阵子也是好的。然而,希望是渺茫的、微弱的病人的呼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杳无音讯。

这个季节,行走于道路,就像接受火刑者,此种磨难,不可尽与人言也。道畔树木,垂头丧气;路边花草,无精打采。唯碧空烈日,炽热当下,肆无忌惮。是一个瞬间吧,热得汗流浃背的人,脑海里忽然浮现一句“竹露滴清响”来,多像一瓢清澈的泉水当头淋洒而下,凉意无边,风情无际。

2.jpg

原来,英哲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果然是蕴藏着大道理的。想来,好诗不仅会使人变得“灵秀”,这仅是包含着物理方面的认知的;好诗更是会让人从心灵上达到一种“空蒙”状态,心静自然凉,大抵如此吧。

冒着暑气归家,开了空调,顿时天地一片清寂,凉爽布满全身,所谓“天人合一”不外如斯。检阅案桌诗集一卷,翻开细查,闭目暗自咀嚼其中滋味,愈发对古代先贤起敬佩之情。想来那时,根本没有空调此物事,如何避暑必是大问题,人,终究是灵长类,深山密林有野风,近水楼台得清幽,最好的避暑胜地原来在“自然”。

3.jpg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读孟浩然的诗歌,感觉到极其流畅,给人一种水到渠成的享受,大抵恐与其独特的诗歌美学观点保持一致性。他在《来闍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借用了佛理和道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一气挥洒,妙极自然”(施补华《岘佣说诗》),强调“文从字顺,音韵铿锵”(严羽《沧浪诗话》),不必拘泥于形式,而注重于内容,由此让其出入古近的体格愈显其洒脱自在,从而“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4.jpg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盼望着盼望着,真不容易啊,大火球终于坠入西山里,只剩余晖惨淡照射下来;渐渐地,玉兔东升,倩影倒映池塘之中,带来一阵阵清凉,顿时让人为之神清气爽。

这种喜悦之情,实为人之常情,如果你曾经历酷暑难当的夏日,就会理解此种发自内心的开心和愉悦。一个“忽”字,似乎送瘟神之态度,那是巴不得散发热气的太阳早点落下西山;一个“渐”字,却又充满着幽幽酸气,似乎埋怨照射清凉气息的月亮不早点来临。诗人种种复杂情绪,对炎阳之嫌恶,对清月之欢迎,都在这一“忽”一“渐”之间,表露无遗。

7.jpg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沐浴之后,一洗白日焦灼和烦闷,且散发缓步片刻,享受夜色带来的丝丝凉气;夜渐深,进入室内,把窗户打开,躺在竹席之上,让凉风窜室而入,这一刻的舒畅与闲适,言语都显得迟钝。

上一句专写诗人远观之景象,特写周围大环境,既可用来点明时令,亦可把自己情绪暗暗隐匿于其中,若隐若现。至此句,则自如转换镜头,仿若高明摄像师,开始回复于叙述诗人自身状况。诗人此时的形象是闲逸的,“散发”之随意,“卧”姿之舒适,处处洋溢着一种“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的高蹈状态。

6.jpg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池塘里荷叶田田,荷花妍妍,夜风吹过,送来阵阵清香,是荷之大方馈赠吗?此时心境处于空灵状态,似乎可以感觉到竹叶上露水滴落的清响。

诗人在本句从嗅觉、听觉两方面进行细腻描写,如果说第一句是泼墨大写意,那么于此句便是工笔小写真,于细微处见真意。“送香气”之绵绵,言“荷风”之温柔多情;“滴清响”之寂寂,抒“竹露”之清虚高妙。这般飘逸出尘之景象,若无清凉虚静之本心,又如何能够体味其中一二真谛?

5.jpg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驱逐掉暑热,心情变得爽朗,很想把琴取下,轻轻地弹奏一曲,可是此情此景,却心中暗恨没有知音欣赏,罢了罢了,想想就得了,还是做我的清秋大梦吧。

可是,诗人毕竟是复杂的人类之一,无论再怎么飘渺高蹈,内心总是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于是在此时此刻,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忽然回想到此生种种际遇(这是必然的,不然又何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般的幽愤诗句),感慨顿生,产生了一种想要找人好好述说一番的冲动。此处“欲取”不过是想法的表达,并不是真正去要“弹琴”的,所谓“恨无知音赏”,不仅仅是指有说话听、有听弹琴的“知音”,其实内里更是暗示着诗人的“才华”无法施展的悲情。说到底,是诗人在此感喟自身缺乏赏识之人啊。毕竟“听锣听声,听话听音”,孟浩然并不真正像“隐士”,否则何必几进几出上京城,欲谋取一番功名事。可惜,“风流天下闻”的孟夫子命运多舛,官路崎岖,最终布衣终身。

8.jpg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可是翻来覆去如何睡得着,想到友人不在身边,无法共度良宵,无法尽情清谈,除了心生惆怅,闷闷不乐,只有进入梦乡,但愿可以梦中一会老友,且尽地主之谊,借此以述怀念之情。

结合以上前述心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此种情况之下的诗人,或许开始只是单纯怀想辛大这位朋友的,但随着回忆速度地加快加深,诗人的思维广度一定开始慢慢地扩大起来了。这里所谓的“故人”既指辛大,更指向曾经诗歌唱合的那些“故人”,比如写出《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李白,比如“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王维。

那一刻,诗人心头一定是浮想翩翩的,百般滋味齐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