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参禅 | 蛇吞蛤蟆

 踏雪寻梅zsyqqk 2019-07-30

洞山良价禅师悟道后,先于唐大中(847-860)末,住新丰山,接引学众,后盛化于豫章高安之洞山。《五灯会元》中是这样评介良价禅师的弘法活动:

“权开五位,善接三根。大阐一音,广弘万品。横抽宝剑,剪诸见之稠林。妙叶弘通,截万端之穿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风,播于天下。故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曹洞宗。”

除了“五位君臣”、“宝镜三昧”之外,洞山良价禅师生前还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极精彩的接机开示。

有僧问洞山:“遇上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呢?”

洞山答:“救则双目不睹,不救则形影不彰。”

这是两难困境,救是双眼瞎,不见大道;不救则无形无影,又不显道体。

大道本空,本无所谓谁吞谁,谁被谁吞。

救则悖理入事,由空即色,是正中偏。

不救则舍事入理,超越谁吞谁的现象,了达本然空无的道界,是偏中正。

但是,本体是现象的本体,现象是本体的现象,不达体用、不明正偏的救是瞎忙;道体无形无影,道体功能显现,道体大用才彰显,明乎此,不救则是“住空”的暗昧。

因此,救与不救的困境,将逼出的是超越救与不救的空灵境界,任用自由,无拘无束,要救则救,不救则停。

此时,不落有无,非有非无,心行起灭,直得涅槃妙用。

回到蛇吞蛤蟆,是救还是不救?如果你超越了有无,超越了是非,你救也不瞎,不救也彰。

又有一次洞山吃过饭在洗钵,见两只乌鸦总啄一只蛤蟆,有僧便问:“这个”(指蛤蟆)因为什么到这种地步?”他因为什么落到被争啄的地步呢?”

“只因为阇黎。”洞山的话,让阇黎惊诧。

洞山问僧:“世间何物最苦?”

僧曰:“地狱最苦。”

洞山曰:“不然,在此衣线下,不明大事,是名最苦。”

洞山的这句,你参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