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说话是活动

 官山665 2019-07-30



----陈才天------


      内容提要:众所周知,语言文字是一种符号工具,每一个人每天都在使用。但是,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社会学却都没有给出一个适合人们使用语言文字的行为方式的概念。本文用日常通俗的一个动词“说话”作为讨论研究的目标,意图将“说话”提升至人类使用语言文字的行为方式的最高概念。首先,从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论证了说话是一种语言行为、是动作、是一种活动;然后,给出说话概念以及狭义的和广义的说话概念;接着讨论了说话的构成要素;最后,讨论说话的社会功能作用。揭示了人类主要是依靠说话这种行为活动方式实现传播知识、交流感情等信息,达到教育人、改造人,进而改造社会的。

     关键词:说话动作(活动)、说话概念、说话要素、说话功能



       常情况下,语言是一种工具,人们说话就是在使用语言交流信息或情感。同时,人们使用语言的方式有两种,一是说话,二是手写。语言学认为,写作是说话的一种形式。这样,说话就是使用语言文字这种符号工具的方式。

        在以往,人们只注重了说话的工具语言的社会功能,忽略了使用语言工具的方式即说话的研究。从而混淆了工具与使用它的方式之间区别,这种混淆最直接最严重的社会后果就是,没有把使用语言的方式-说话看成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本文试图从神经生理心理学、说话要素和说话功能三个方面来证明说话是活动。

                      一、神经生理学,心理学证明说话是一种行为、一种活动

        我们知道,行为、动作、行动和活动这些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含义,它们之间有相互交叉的关系,同时有互相证明的作用。例如,其中,行为和活动的外延最宽广,行动和动作的内涵相对具体一些。由于说话是人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种方式,在神经生理学角度看,说话时人身机体发生一系列的运动组成的动作的过程,最显著地有呼吸、口腔、嘴唇的动作等。但是,人们普遍认为,“说话就是用语言表达意思”,是交流信息,似乎说话与行为、动作、行动和活动完全不是一回事。这其实是一个误区、一种误解,说话是由动作构成的一种行为、一种活动,说话是在由一系列动作使用语言工具。

       1、说话是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将说话与行为当成或看成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或是两个相对立的东西。认为说话不是行为,说话是信息交流,它既不是行动,也不是做的“事”,即认为“说”和“做”是两回事。这种区分的标志,或许是起源于“说” 的对象是人,而“做” 的对象是物的缘故。

      在生理心理学看来,说话是一种行为应该是没有争议的了。

        因为,行为一词的心理学概念是①:“完整有机体的外显活动。它的基本特征是运动,可以在动物和人身上见到,是由被称之为剌激的外部和内部变化引起的。”根据这一定义,人或动物的胎儿生长过程中的阶段性发育现象也是行为,所以,说话时所发生的声带、喉头、口腔、嘴唇的发音动作,理所当然的都是人的行为。但是,当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现象时,即便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也不例外地没有把说话这类使用语言的口腔、嘴唇的动作看成是人的行为。其他心理学家认为,② “有资格被称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第463页 潘菽、荆其诚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第463页 潘菽、荆其诚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为行为的活动则包括观念、思想、梦、想象以及明显的肌肉和神经生理学活动等。”在这里,心理学家把说话列为人的行为。因此,在神经生理心理学上看,说话和手写等使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过程,都是人的行为。

     但是,心理学家并没有把人类使用语言的口腔、嘴唇的动作,和手写文字语言的动作过程看成是人的行为。其表现是在心理学有关行为科学文献中,没有过关于使用语言文字的行为学研究成果,比如没有出现语言行为的概念术语。即便是在行为科学的研究中,也没有将使用语言的现象当作一种行为的形式来讨论。最显著的标志是,没有产生语言行为的概念比如“说话”等。
心理学界存在的忽视语言行为研究的现象,是直接导致社会学领域中尊从人们的习惯,即没有人把“说话”看成是一种社会行为。相反,是把语言交流当成是与行为相对立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的东西,比如“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等等。
人们在对待自己使用语言过程发生的机体运动的方式及其性质被忽略了,实际上是视而不见。其结果是把语言行为从行为范畴中分离出去了,这是一个十分奇特的现象。

      2、说话是动作

     说话是不是动作呢?动作的语义释是,“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 ①。这里的“动作”与活动是同义反复。
心理学动作概念是,②动作是“具有一定动机和目的并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由此可见,心理学的“动作”是人身机体的“指向一定客体的运动系统”构成的,这似乎是把“说话”排斥在人的“活动”之外的缘故之一,因为说话并不是指向“客体”,而是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信息。

       心理学认为,③ “动作是通过运动来实现的,但动作并不是个别运动的简单的机械的组合,而是复杂程度不同的完整和有目的的运动系统。”那么,说话是不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呢?它要由神经生理学来说明。

      说话是由一组动作构成,这是有神经生理学依据的。人说话受到大脑中枢语言功能区发动语言运动神经元传递说话信息,驱动相应的骨胳肌运动带动肌肉收缩驰张,使人的喉头肌肉运动、口腔张合运动、舌头和嘴唇运动,通过胸肌收缩运动使肺呼吸用气等相互配合的一系列运动才形成由声带发音,产生语言音调;吐音清晰、发音准确、声调大小的传播信息的说话动作。由于说话是字、词组、句子构成的,所以,说话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构而成的,使用语词组成的句子传播信息的活动。

      相反的证据是,如果一个人中风引起脑干、基底神经节等部位形成血栓压迫运动神经,病人将失去说话能力;一个患脸面部肌无力的病人,也会失去说话的能力。这两种病人,都是发声出音吐字运动神经系统出现障碍,而丧失了形成说话动作的能力,不能说话,不能与他人进行情感、思想、知识等信息的交流。

       我们知道,唱歌是说话的一种形式。说话动作可以从唱歌练习过程中发声器官的运用得到证实。

          口形:正确的口形应该是上下垂直地张开,不要向两边横张。嘴不要开得过大或过小,开得过大气跑了,声音也散了;开得过小,声音出不来。只有根据字音和音高的不同要求,张得恰如其分。但是,必须在咬字清晰,语气亲切的前提下去注意口形。

      喉头:发声或歌唱时,喉头必须放松打开,变换母音和高音时,喉头必须保持稳定。如果喉头随着口腔打开的大小而变化时,声音就会失去支持,音色就会变得浑、暗。

       下腭:下腭应该往下、往后松开,不能紧张,也不能往前伸,否则,会引起舌根、喉头的紧张,影响气息的通畅。

       舌头:舌头平放,积极向前,舌尖稍低前下牙,舌根放松,如果舌头紧张就会造成喉头、下腭的紧张,呼吸不畅,咬字不清晰。

      嘴唇:嘴唇要积极不能松垮,上嘴唇不要包住上牙,否则,不仅会使字音含糊,也会影响声音的圆润和明亮。
                                                                       
①《现代汉语词典》第257页  商务印书馆  1980/
②《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第62页 潘菽、荆其诚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第62页 潘菽、荆其诚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1/



         呼吸运气是说话和唱歌的动作之一。根据学者对通俗歌曲唱法的不同种类运气方法的总结,不同的运气动作产生不同的气息,不同气息表现不同的情感。当代通俗歌曲的演唱方法运气方法有:①慢吸慢呼、快吸慢呼、快吸快呼、送气、收气、补气、推气、偷气、弹气、停气、提气等。
   
因此,我们把说话看成是一种动作是没有什么障碍的了。说话是由一组动作构成的,这是确认说话是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①《通俗歌曲与演唱技法》第41~62页 黄 滔著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