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坐,干什么?(一)

 慎不二 2019-07-30

一觉醒来,神清气爽。太阳还没抬头,天光已亮了。映着青霞的露台和远山,纯净、和祥。

点上一支香,拜了三拜,再念颂一小时的咒语经文,放下木鱼,开始打坐……

心是静的,干净、通透,像无云的天;身是轻的,随着缓缓的气浮动着。

不经意间,飘来一丝念头,恰如凭空生起的清烟,在无垠的苍穹里轻轻地划过……散尽,又是一片天。

意念就像云烟,在空无的映衬下起起伏伏,来来去去……你或许会跟随着一个念头跑一会儿,进入你的浮想,跑就跑,不要紧,不要再有自责的念头,回来就好,像顽皮的孩子回到父母的身边。只要随时,随时回到原点,回到那一片晴空。

念来了,知道它,不相迎;念去了,知道它,不相随。

慢慢地,慢慢地,念就不再生起,就像水缸的水不再摇晃后开始安静,直至没有一丝波动,尘埃落定……这时心平似水,水平如镜……

真要把念都去除吗?不可能,更何况就是完全无念了又怎样?

念头就跟云烟一样,不会无缘无故地来,它一定有它出现的因,只是你不一定都能觉察。所以它是有了形成的条件才形成的,是因缘合成的,是空无自性的,别把它当真。正因为是有条件才形成的,条件一变,它就会变,变得无影无踪。

要知道有念、无念都是念。那个能知道念的也是念,正如有云无云都是天。

有念了,你能知道,无念了,你也知道,没有能知就不会有所知,没有所知就不会有能知。

能与所的关系会在打坐的觉察里忽明忽暗,若有若无。

用能知之心来觉察所知的念头就像在照镜子:你看到镜中的自己,同时也被其看着。你躲不过他的目光,你们一定同时出现,不会有半点误差,能知道念头的跟念头之间也是如此,不可分离,丝毫不差。

没有镜外之相就无镜中之影,没有影就没有相。没有能知之心就无所知之念,没有所知之念亦无能知之心。所以心即是念,念即是心。它们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只是处于我的立场分别出一个是本体,一个是功用而已。如同一个是大海,一个是浪花,本来都是一体的。所以能与所在相上不一,在性上不异,在打坐静观时来体会这些是非常清晰的。因为打坐的状态是简单的:不看、不听、不闻、不触乃至不思不想。在这样相对清静的状态下来体会,就特别明显而真切。

接下来你会如同“无意识”般坐上很久,没有睡着,也没有杂念。

可是,这样了也不代表什么,打坐不是为了获得这空空洞洞的境界,获得了也还要吃饭,还要工作,还有烦恼,还会有生老病死。

那么,打坐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呢?

(未完待续)

(注:本文配图皆为人然老师作品。)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