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雍也》无药可救的人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30

【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这句话接着上边一句话,孔子感叹(其实是批评)当时社会上的三类人,认为他们无可救药,具体哪三类呢?

第一就是“狂而不直”,“狂”字在《论语》中很多地方出现过,其造字本意是“狗疯狂的追赶猎物”,后来我们引申为人的癫狂不经的行为,其实就是自行其是、不愿意接受制度、世俗的约束,一般上学问越高的人,越容易“狂”,因为他们对事情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孔子说,现在的人(春秋时期,包括现在社会也是如此)有“狂”的行为,但是不正直。

第二是“侗而不愿”,这个“侗(dòng)”大部分被解释成为幼稚无知,其实他的本意是一个人服从其他人——其实就是随大流,像现在社会似的,炒股、炒绿豆、炒黄金、炒虚拟货币,很多人就是随大流,自己根本没什么见识和主意,别人说什么是什么,“愿”就是谨慎小心,可以理解成为——保持初心,这种人如果不小心谨慎,很容易沦为别骗的对象,其实那些身陷传销窝的人,大都是这种“侗而不愿”的人。

第三种就是“悾悾而不信”,“悾”字从结构上也可以看出来,是心里一片空白,没有什么东西,这里延伸为表面上诚实的样子,其实内心并不诚实,所以也没有自信、不讲信用。

孔子说,“吾不知也”,不知道什么?第一就是不知道这种人怎么在社会上立足,未来会是什么样子,不知道人都变成这个样子,这个社会的将来会什么样?——其实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案,那就是中国陷入了战国的乱战时代,一直到了秦朝统一,汉朝代秦施行“与民休息”政策之后,整个中国才算是安定下来,而这一乱,乱了二百多年。

【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孔子说,我学习唯恐来不及,而且就担心自己学到的东西再忘记了。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到,孔子之所以到了五六十岁还在不停地学习,就是因为他这种“笃信好学”的态度,所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想每个人都能这么学习,那还有什么学不会的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