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 ESM-GI | 邓婷:抗血管生成药物在mCRC治疗中全线出击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7-30


编者按

 
第21届ESMO世界消化道肿瘤大会于今年7月3-6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圆满结束。一项由丹麦研究者发起的研究,结果显示采用三氟尿苷/胸苷磷酸化酶(FTD/TPI,TAS-102)抑制剂联合贝伐珠单抗,相比FTD/TPI单药,可延长化疗难治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PFS和OS。针对该结果,编辑部特邀肿瘤学年鉴中文版编委、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邓婷教授对该研究及抗血管生成药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各线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和点评。更多精彩内容,请您继续关注《聚焦oncology》微信平台推出的 ESMO-GI 专题内容。
2019 ESMO-GI | 三氟尿苷/胸苷磷酸化酶抑制剂±贝伐珠单抗治疗化疗难治性mCRC患者的疗效

专家点评

作者:邓婷 

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遭遇“瓶颈”已久。在没有新药出现的情况下,如何利用好可及的资源,使疗效最大化,是临床医生和患者关注和感兴趣的问题。对于晚期结直肠癌,目前有效的化疗药物依然是奥沙利铂、伊立替康和氟尿嘧啶类;靶向治疗为抗EGFR抗体和抗VEGF的药物。口服抗肿瘤药物TAS-102由三氟胸苷和盐酸替比拉西构成,用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三线治疗。已在日本、美国和欧盟批准上市。临床前研究显示贝伐珠单抗能增加肿瘤DNA中三氟胸苷的累积,较单药抗肿瘤活性增加。

本研究是日本的C-TASK FORCE研究的扩大样本量随机对照的丹麦升级版。对于晚期难治性结直肠癌,在三线TAS-102的基础上,重新联合贝伐珠单抗,可获得生存获益。再一次证明,在二线以上,抗血管生成治疗依然能增加化疗的疗效。说明这样的联合不仅对日本人有效,对欧洲人同样有效且安全性可耐受。

TAS-102作为三线治疗时,无论是RECOURSE研究,还是TERRA或REGOTAS研究,PFS均为2.0个月,OS在7.1-7.8个月之间。联合贝伐珠单抗,PFS达到4.6个月,OS达到9.4个月,在三线能达到如此的数据是出乎意料的。当然,研究样本量比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来证实该结果。但依然可见,贝伐珠单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任何线治疗都是在化疗基础上,能将PFS提高2个月左右。贝伐珠单抗十几年的研究中,仍尚未找到有效的生物标记物。该结果是普适的状态,不受基因状态的影响。

今年的ASCO报道的REGONIVO研究,对于MSS的晚期结直肠癌,三线在瑞戈非尼的基础上联合纳武利尤单抗,也看到了不错的疗效,ORR达到33%。该联合方案有可能改写MSS型晚期结直肠癌治疗格局。抗血管生成治疗在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中,尽管单药的有效率不高,但在安全性良好的前提下,渗透到各线的联合治疗中,增加疗效,延长生存。

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未来可期。

专家介绍

邓婷,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消化肿瘤内科 副主任医师,博士
现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癌肝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