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脉绝学传人刘泉鹏讲述:中医脉诊

 世平天下 2019-07-31

​​  脉诊历来是中医里面最难掌握的一个内容。脉诊是通过按触人体不同部位的脉搏,以体察脉象变化的切诊方法。又称切脉、诊脉、按脉、持脉。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若脏腑气血发生病变,血脉运行就会受到影响,脉象就有变化。

脉诊一者是小小的寸关尺之处,包含了太多的信息;二来是脉象只能通过自己的手指来感知,无法形象地直接看到,我们学过的有关脉学的理论,大都是自己的理解,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候根本难辨谁是谁非;三是每个人手指的敏感性不一样,每个人对每种脉的感知都不一样;四是每个人的中医理论修养不一样,对摸出来的脉理解也就不一样。

1、寸口脉,最常用的方法,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 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2、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遍诊全身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三部又各分为天、地、人三候,三三合而为九,也叫三部九候诊法。

3、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寸口主要反映内脏的情况,人迎(颈总动脉)主要反映体表情况,这二处脉象是相应的,来去大小亦相一致。寸口脉法,独取寸口,认为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动脉,为气血会聚之处,而五脏六腑十二经脉气血的运行皆起于肺而止于肺,故脏腑气血之病变可反映于寸口。另外,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经同属太阴,与脾胃之气相通,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脏腑气血之盛衰都可反映于寸口,所以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的病变。

4、仲景三部诊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太溪三部诊法。是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溪脉候肾气。

人迎寸口脉法,古人认为人迎脉与寸口脉的脉动情况与经脉病症存在内在联系,人迎为阳脉、寸口为阴脉,通过人迎寸口脉法之间的脉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出来阴阳和病症所在经络,所以古人认为以阴阳为纲、以经络五行为体人迎寸口脉法,能够为中医诊疗提供更为准确的诊察依据。相对于其它脉法,人迎寸口脉法能够去繁就简的诊断出平脉、噪脉的区别,能够准确的定位患者病变的经络,在临床上具有更强的指导性,这是《黄帝内经》脉法中用过半篇章论述这一脉法的原因,更是这一古脉法在《黄帝内经》时代及其以前广泛运用的根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