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古代教学法的独到之处!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31

你知道古代6岁的孩子就能做到自由阅读、12岁识字量就达到10000,超过现在的教授吗?

你是否以为传统的古代教学法就是死记硬背?

你是否奇怪为什么古人能够背诵大量经典,而我们几首诗都背不了?

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著名吟诵专家,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老师,为您揭秘中国古代的识字法以及颠覆你的想象的古代教学法,用国学重构中小学教育。

1

我国古代识字法: 6岁自由阅读

可以肯定地说,识字是在蒙学阶段完成的。个别地方没有蒙学,另当别论。上学馆的前两年左右,小孩子的识字量达到自由阅读水平,然后才可以上学。不识字不能上学的,学馆没有识字课。

古代的识字教育一般都在家里进行。孩子3岁之前,母亲一般都要教孩子蒙学教材。相当于小学的学馆招生有个条件,识字量过3000。蒙学阶段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学会基本生活能力,孩子要学会自理;另一件事是学会基本学习能力,包括识字量、学习方法。要学会自学,向人请教,怎么温书、预习,一整套自我管理。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加起来是2500个不一样的字,还有些童谣等等,蒙学的识字肯定过3000。

所以,古代6岁的孩子具备看书的能力,达到自由阅读的水平。到学馆后,识字量从3000要扩展到10000字,这就是古代小学毕业生12岁的识字量,超过现在的教授绝对没问题。而按我们现在的教材要求,初二学生的识字量也才3000多。

2

认字不能太早?为什么古人就能做到

现在一种很主流的教育理论认为,孩子的认字不能太早,最好7岁以后。为什么古人那么早?

“认字不能过早”这个理论来自西方。许多人认为儿童过早识字不行,因为识字是理性的。但认同这种观点的人忘了一件事:西方是拼音文字,是理性文字,中国的象形文字是感性文字!

香港中文大学38个教授花了3年多研究的一个项目,就是学习中文和英文的大脑神经对比研究。他们发现,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学中文和学英文都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学中文是感性活动,学英文是理性活动。因为他读古书,是通过训诂来学成套汉字,一串一串地识字,迅速扩展起来。识汉字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按照它本来的结构去学,就很简单了。

3岁之前孩子完全没有字的概念,我们做吟诵采录,采访过好多老先生,都说:“到了蒙馆,拿书一看,这是妈妈教的歌。”原来不知道什么,但妈妈、姥姥已教了各种童谣、蒙学读物。吟诵是第一步,好处是它把声音拖长,比如“床”字的发音是橄榄形的,声母、韵母、声调很清楚。这时候有了字的概念。

第二步便是指读,把声音和字扣到一起。我小孩快3岁,仍然过不了这一关。通过指读,孩子们慢慢把字的概念固定住。然后开始整体读,再向前推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3分半钟可以唱完500字左右的百家姓,8分钟以内可以唱完千字文。

识字到了第三步要靠兴趣重复。只要让孩子有兴趣再看一眼同样的字,你就赢了。打扑克,看漫画书,打游戏,认字卡……都行,你想吧。古代比较朴素的做法就是吟诵、唱歌。经过重复记得更牢。

第四步是上学馆。孩子有了3000字以上的基础识字量,就开始学音韵训诂等小学内容,比如:怎么查工具书,然后通过训诂的方式开始成串学字。这样识字量就上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三百千”这种蒙学读物向前走一步,会开始进入诗。首先是古体诗,尤其是《诗经》,还有诗韵类的启蒙读物。进入诗韵后开始学对对子,然后学作诗,学骈文,最后到学古文、读经。几年中,孩子识字一是通过训诂,一是通过阅读。古代一个普通文人识字量一定过万。

3

古代教学法颠覆你的想象

孔子讲究“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等。从方法上来说,古代的先生们具体怎么教?

在中国古代,古人主要是一对一来教,享受比今天博士生还高的待遇。不是说一个老师教一个孩子,是老师针对每个人的教案、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材、考察方式都不一样。

古代的班额10到20人。今天的小班,学生人数也是10到15之间。只是今天分科,古代不分科。很多古代教育方法可以恢复和借鉴,即使在分科状态下,也可以尝试把班变小。

说到这里,不少人会有疑问:不分科,一个先生怎么教15到20人呢?事实上,老师教的时候面前只有一个学生,剩下的学生在自学。

除了自学,还有更多今天没有的优点。比如,现在多是横向编班,一般大小的孩子,竞争关系很强烈。以前是纵向编班,混龄上学,这对班风的形成很有好处,兄友弟恭,师兄带师弟师妹,能激励师兄学习,还能形成“悌”的关系。纵向编班形成后,老师的工作时间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大大提高,所以做教育不能只做一件,要做整体。纵向编班和自学为主结合到一起,就发挥作用了。

本文转载自海教思维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