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个综艺节目叫做《我是唱作人》,参加的明星有TFBOYS的成员王源。他在舞台上演唱他创作的新歌——《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开唱前,他问台下的观众:“大家看舞台上亮吗?” 观众答:“亮!” 王源说:“但我看你们其实很黑。” 歌词是这样的: “……我一直都会记得一句话,强大到无往不利。世界怎么这么安静,感觉被所有人抛弃……世上没有真的感同身受,面对其实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在夜里哭着,哭到头痛直到睡着”。 唱着唱着,他终于控制不住,低着头,哭了起来。 其实我特别能理解王源,每个小孩从小到大,伤心痛苦难过的时候,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事的,过去就好了,坚强一点”。 很多鸡汤里也告诉我们“强大到无坚不摧,无往不利,就好了。” 王源年少成名,有着顶级的人气,每个人都说他是阳光男孩,阳光到似乎不应该有脆弱的时候。 公号里,也经常有读者留言问:我的孩子很脆弱,一点小事就哭了,该怎么办。 脆弱是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啊,我们都急于摆脱自己的脆弱,也无法忍受孩子的脆弱。 可是,脆弱,就真的应该避之不及吗? 2 有一个Ted演讲,据说是最受欢迎的ted之一。演讲人布琳布朗是一名社会科学的工作者,她在研究有关关系(Connection)的课题的过程中,布朗说人们常常有一种担心我不值得交往的心态和害怕断绝关系的恐惧,而这种恐惧与担忧的背后是耻辱感,耻辱于“我不够好”的心态,所以我不值得交往,我害怕被断绝关系。 而在这种“我不够好”的心态底层,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脆弱”。每个人都不想承认这种脆弱,都想逃避这种脆弱,似乎避而不谈,甚至告诉自己一点都不脆弱,那脆弱就能真的不存在了。 布朗于是就想去深入的研究脆弱,研究是不是躲避脆弱就能过得开心快乐。 经过长达6年的研究,成千上万名的受访者,她发现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勇于去爱并且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另一类则苦苦挣扎,总是怀疑自己是否足够好。 而让她惊讶的是,研究结果出乎她的意料:并不是躲避脆弱成就了第一类人,恰恰相反,这两类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是:第一类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完美,他们全然接受脆弱。 这是为什么?是因为这类人拥有与自己和解的能力。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会更容易接纳别人的不完美,接受自己要奋斗的事实,接受自己奋斗之后也可能失败的事实,那会更加敢于去做,去爱,不完美又怎样呢,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脆弱不是钻心的疼痛,脆弱只是生活的必须品。 布朗说:那类无法接受脆弱想要躲避脆弱的人,就只能选择麻痹。关键是,人的很多情感是相通的,当人麻痹掉脆弱的时候,事实上也把喜悦、感恩、幸福的感受拒之门外,因为我们麻痹的是自己的内心。 而这类人也对确定性和完美有着深深的执念。他们希望自己看上去是完美的,进而还要追求完美的学历、完美的收入、完美的社交、完美的伴侣还有完美的孩子。 布朗说最糟糕的情况就是对孩子也要求他事事完美,因为这种追求完美的心态,注定让孩子一生都处于挣扎之中,因为总会有人做的比自己好,总会有人比自己更接近于完美。 3 心理学家科胡特说过一段话大意是: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是不含诱惑的深情:我深深地理解你、接纳你,接纳你的不完美,接纳你的脆弱,而且不给你设任何条件。 布朗也说:想让我们的生活更快乐更幸福的方式是接受恐惧,缺陷和脆弱。最好的状态是我们能够对自己说:“是的,我不完美,我脆弱,我有时会感到害怕,但这不能改变我的勇敢,以及我应该得到爱和归属感的事实。” 我们也能对孩子说:“你知道吗?你并不完美,你注定要奋斗,但是值得被爱,值得享有归属感。” 我还记得《复仇者联盟4》里,有一段是雷神穿越见到妈妈的场景,雷神在灭霸面前惨败,于是终日饮酒,一身精壮的肌肉变成了油腻的肚腩。穿越回过去见到母亲时,他掩饰着自己的脆弱,假装嬉皮和坚强,若无其事的和妈妈聊天,妈妈看到他的样子温柔的说“未来一定让你受了很多苦吧”,雷神终于忍不住抱住妈妈,痛哭流涕。 妈妈看出他内心的痛苦,看到他掩饰起来的脆弱,安慰雷神:“失败只说明你和其他人一样,而衡量英雄的真正标准,是他如何最终成就自我。” 妈妈“不含诱惑的深情”很大的鼓舞了雷神,曾经无往而不利的雷神在妈妈这里看到了自己的脆弱,也很好的被接纳了这份脆弱,于是他又找到了前进的勇气,再一次拿起了战斧,勇敢的面对让他输的体无全肤的敌人。谁知道下一场是胜是败呢?能够与自己的脆弱和解,未来又有何惧? 想让孩子前进,想让孩子幸福,先接纳再鼓励,而不是没有接纳只是鼓励:“没事的,坚强点,过去就好了。” 但愿我们都能对我们深爱的孩子说:“你的脆弱没什么,每个人都如此,你虽然不完美,你注定要奋斗,但是我还是无条件的爱你。” END |
|
来自: 昵称44943940 > 《摘自六妈罗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