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的老济南,故事和泉水一样多

 古稀老人赵 2019-07-31

文|李振声

在面积大约3.2平方公里的济南老城,有“九街十八巷七十二条胡同”的说法。

这些老街巷大多既不宽阔,也不华丽,用今天的眼光审视甚至显得很“土”。

然而,它们却散发着济南建城以来2600多年的人文气息,传承着比济南建城更久远的文化脉络。

它们是古风的影子,是城市的化石,是文明的标本,仿佛一颗颗经历过历史深埋和时光打磨的珍珠,彰显着古朴、厚重、典雅、诗意的济南魅力。

当年老残来到济南,“进得城来,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比那江南风景,觉得更为有趣。”

泉、柳、人家相依相拥如影相随,是济南老街巷的最大特色。

图片

济南雅称泉城,它的许多泉水其实是藏身在老街巷的。

比如仅40多米长的芙蓉街上,就有芙蓉泉、朱砂泉等大大小小近30处泉眼,有的躲在胡同角落,有的跑进居民院中,有的甚至溜到了百姓厅堂。

有人提醒,在济南走路你得放轻脚步,一不留神就可能踩出一眼泉来。

因为泉多水多,老街巷大多铺得是石板,一块块长条形青石被岁月打磨得滑溜溜、光亮亮的,走在上面有种穿越历史隧道的感觉。

雨季来临的时候,石板下面会浸满泉水,水气散发到地面遇上热气,常能形成薄薄的雾霭。

有的地方泉水还会窜出地面,沿着石缝四处流淌。

于是老街巷便诗意般地呈现出了“清泉石上流”的画面。

柳与泉相伴而生,有泉的地方必定有柳,于是柳成了老街巷的又一道风景。

图片

济南垂柳与其他地方的柳是不一样的,它们植根于水中,接受甘泉滋润,长得细皮嫩肉,特别招人喜欢。

尤其是初春时节,柳芽新发,长丝垂地,秀发披肩,一身鹅黄,像天仙?像魔女?像法国女郎?

即使数九严寒也不枯萎,虽然绿叶不再,但那柳条仍然是柔柔的,软软的,随风飘荡,任人想象,有种勾魂摄魄的魅力。

体现老街巷古风神韵的不只是泉水、垂柳、石板路,还有那些临泉依柳而立的老房老屋。

济南老街巷的民居大都的明清以来流行的合院式建筑即四合院,人称“大宅门”。

当年最气派的四合院主要集中在宽厚所街、司里街、所里街、运署街、后坊房街、县东巷、县西巷、高都司巷等老街巷上。

这里住的大都是官宦商贾一类的富人,有钱有势有权,所以深宅大院都盖得特别讲究。

如宽厚所街上的袁家大院、魏家大院、沈家大院、金家大院、李家大院、王家大院等都是老街巷上的一流民居,堪称老屋中的经典。

图片

且不说院内的结构、布局、工艺有多么巧妙精致,光是站在街面上看看那高挑的门楼、砖雕的门楣、浮刻的枕石、贴花的照壁、黑漆的门扇、青砖的围墙,那种古朴典雅的美感就会使人陶醉。

1905年济南开埠,老街巷上又添了许多商贸建筑。

最著名的当属有“商埠繁华第一街”之称的经二路,当时这条街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200多家商铺,其建筑风格或继承传统、或引领新潮,像一座传承济南老街建筑文化的博览馆。

许多人到这来不为购物,而是为了看景,尤其喜欢看那些带有异国风情的西洋小楼。

比如今天在这条街上仍然能见到的百年建筑济南邮政局大楼、济南铁路分局办公楼(原胶济铁路济南总站)、国家金库济南中心支库(原德华银行济南分行)、德国领事馆等,当时都曾刷爆过人们的眼球。

老屋是凝固的历史,它容易让人产生追忆,摸摸门上的铜环,仿佛能感受到古人的温度;

透过影壁的浮雕,仿佛看到了昔日的繁华。老街巷周身上下,无不闪烁着古风神韵。

以上所述,都还只是老街巷的外在之美。

图片

作为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文化沉淀的古城,老街巷的韵味还来自于氤氲其中的浓郁人文气息。

毫不夸张地说,老街巷上几乎每条胡同都有传说,每孔泉眼都有神话,每栋老屋都有故事,每个物件都有诗文。

比方这眼清泉,没准它是当年天女洗澡的仙池;

比方这个老屋,没准它当年隐居过哪位名人;

比如这座小庙,没准它就是当年丁宝桢当年“前门接旨,后门砍头”诛杀弄权太监安德海的地方……

即便是老街巷的名字,也都蕴含着不少民俗、传说和典故。

一条小巷头圆尾细,半路还拐了个大弯,很像过去的提水工具,于是人们把它叫做辘轳把子街;

一条胡同七折八拐弯弯曲曲,很像一只耳朵,于是人们称它为耳朵眼胡同;

一条由“鞭子巷”改为“鞭指巷”的小街,也使我们了解了乾隆对济南的关注,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

街巷是老济南的骨骼,没有老街巷就没有老济南。

老街巷是老济南的灵魂,没有老街巷老济南就没了韵味。

老济南古风永存,是因为老街巷千年不老。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