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乡党》着装礼仪

 柠檬树下的思考 2019-07-31

【06】               君子不以绀(gàn)诹(zōu)饰,红紫不以为亵服;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解释说“绀,深青扬赤色,齐服也。緅,绛色。三年之丧,以饰练服也”因为这些是装饰丧服的颜色,所以君子日常着装不应该使用,而红紫色是女人常用的颜色,所以不能用于用于日常服装。

当暑,袗(zhěn)絺(chī)绤(xì),必表而出之。

    “袗,单也。葛之精者曰絺(chī),麤(cū)者曰绤(xì)。表而出之,谓先着里衣,表絺绤而出之于外,欲其不见体也”,强调穿着丝织品或者粗麻服饰的时候,一定要穿内衣,然后在外边套上这两种布料的衣服。

缁衣羔裘,素衣麑(ní)裘,黄衣狐裘。

    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这就跟现在普遍流行的男人服饰的“三色原则”和“三一定律”差不多。

亵(xiè)裘长,短右袂(mèi)。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

    贴身的毛皮衣服长一点,是为了保温,“袂(mèi)”是袖子,右边的袖子长是为了干活方便点。睡觉不可光着身子,需要穿寝衣,而且寝衣长一点是为了睡觉的时候盖住脚。

狐貉(mò)之厚以居。

    “貉”是一种犬科动物,中国古代应该很多,所以常用来做家用的被褥。

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

    这段话是古代丧礼的有关问题。关于“无所不佩”,朱熹解释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觿(xī)砺(lì)之属,亦皆佩也”,古人对于佩饰很重视,但是在居丧期间应该不能佩戴,所以这里说“去丧,无所不佩”,另外“帷裳”是朝祭的衣服,用整幅布做成,不做裁剪。

羔裘玄冠不以吊。

    朱熹解释说“丧主素,吉主玄。吊必变服,所以哀死(见《论语集注》)”。

吉月,必朝服而朝。

    这一段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每到“吉月”——也就是月朔(每个月初一)的时候,一定要穿上朝服去朝觐君王。看来古代上班很轻松,孔子这算是比较守工作纪律的,也只是每个月上一次班而已。

【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齐”就是斋戒的意思,这里的“明服”指干净的衣服,而不是透明衣服,《论语集注》中解释说“齐,必沐浴,浴竟,即着明衣,所以明洁其体也,以布为之”。“变食”就是按照理解改变饮食,还有“居必迁座”,指住到外间,不与妻妾同房,这应该都是古代的祭祀之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