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百多年过去了!藏在杭州深宅中的故事依旧动听……

 真友书屋 2019-08-01

在天津市北,燕山脚下,有座历史悠久的古县城蓟州。蓟州面积不大,却堆积着历朝历代遗迹四百余处。清乾隆年间,蓟州城新来了一位知州大人,此人上任后勤于政事,无论吏治民风,断案昭雪,都清明如镜,深得当地民心。百姓们感恩于他,为他立了座生祠,以表功德。知州后来任了总督,将自己的生祠改做渔阳书院,开蓟州官办学校之先河。这位官居尚书之位的朝中重臣叫梁肯堂,钱塘人氏,如今在杭州的巷陌之间,仍保留着他在两百年前所居住的尚书府第。

梁宅俯瞰

梁尚书府建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位于双眼井巷2号(原七龙潭3号),是典型的江南官宅府邸。尚书府坐北朝南,四周山墙高耸环绕,府内天井重重,接栋连檐。整个府邸占地约两千多平方米,分东西两个院落,东院外设粉墙影壁,墙根处镌有“乾隆四十六年墙界”等字样。入户大门高敞阔朗、雕镂工丽,门内依次置轿厅、平厅、走马楼,前后四进。

修缮后的梁宅内景

修缮前的梁宅内景

天井

西院由南至北分别为正厅、书斋、座楼,前后三进,其中书斋天井中置有鱼池叠石,座楼后辟有花园,现均已不存。尚书府大大小小厅堂屋舍加在一块,约近百间,每进庭院天井间都有封火墙相隔,又以檐廊夹弄石墙门相通,既相互独立,又能贯通一气。

梁肯堂因为官清廉,政绩颇佳,官运也尤为亨通。历任直隶知州、直隶按擦使、直隶布政使、河南巡抚、直隶总督,一路升迁,最后官至刑部尚书,掌管全国司法刑律,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政法委书记。梁肯堂擅河工漕务,治水有方,赈济灾民也是全力而为。他在直隶期间先后五次赈灾,朝廷拨银600万两全部用于救济灾民。梁公为官数十年,自始至终廉洁奉公,“家无余蓄,廉俸所余……于公事则克勤克俭,为空有负国家托付之重”。故乾隆嘉庆二帝对其也是恩宠有佳,赐黄马褂,恩准在紫禁城内骑马行走。

梁公虽高风亮节,一身正气,官场声望颇高,但也同样屡屡受各种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所累。“革职查办”、“交部议处”的事常有发生,其罪名多是替他人说情,或举荐弹劾不力。清嘉庆六年(1801),身心疲惫的梁肯堂奉旨以原品回到杭州,回杭七日后便与世长辞,终年84岁。

梁宅现作为广兴堂国医馆

2004年杭州市政府对梁宅进行修缮后,杭州市中医院和杭州中医协会两家单位联合开设了“广兴堂国医馆”,现在还成为“杭州中医药文化博览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