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四经(第一章至第五章)

 覌海潮843 2019-08-01

第一篇 经法

                            第一章   道法

                           第一节   道虚无形

    道生法。法者,引得失以绳,而明曲直者也。故执道者,生法而弗敢犯也,法立而弗敢废也。故能自引以绳,然后见知天下而不或(惑)也矣。道虚无形,其督冥 冥,万物之所从生。

                           第二节   曰不知足

    生有害,曰欲,曰不知足。生必动,动有害,曰不知时,曰时而动。动有事,事有害,曰逆,曰不称,不知所为用。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 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余。

                           第三节   唯虚无有

    故同出冥冥,或以死,或以生;或以败,或以成。祸福同道,莫知其所从生。见知之道,唯虚无有。虚无有,秋毫成之,必有形名。形名立,则黑白之分已。故执道 者之观于天下也,无执也,无处也,无为也,无私也。

                            第四节   形名声号

   无故天下有事,无不自为形名声号矣。形名已立,声号已建,则无所逃迹匿正矣。
   公者明,至明者有功。至正者静,至静者圣。
   无私者智,至智者为天下稽。
   称以权衡,参以天当。

                            第五节   必有巧验

    天下有事,必有巧验。事如直木,多如仓粟。
斗石已具,尺寸已陈,则无所逃其神。故曰度量已具,则治而制之矣。
    绝而复属,亡而复存,孰知其神?
    死而复生,以祸为福,孰知其极?

                            第六节   天人五恒

    反(返)索之无形,故知祸福之所从生。
    应化之道,平衡而止,轻重不称,是谓失道。
    天地有恒常,万民有恒事,贵贱有恒位,畜臣有恒道,使民有恒度。

                            第七节   五恒应用

    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柔刚。
    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
    贵贱之恒位,贤不肖不相放。
    畜臣之恒道,任能毋过其所长。
    使民之恒度,去私而立公。
    变恒过度,以奇相御。正奇有位,而名形弗去。

                             第八节   物之终始

    凡事无大小,物自为舍。逆顺死生,物自为名。名形已定,物自为正。
    故唯执道者,能上明于天之反,而中达君臣之半,当密察于万物之所终始,而弗为主。
    故能至素至精,怡弥无刑,然后可以为天下正。

                               第二章   国次

                              第一节   国失其次

    国失其次,则社稷大,夺而无予,国必遂亡。必尽天极,衰者复昌。诛禁不当,反受其殃。

                              第二节   兼之勿擅

    禁伐当罪当亡,必墟其国。兼之而勿擅,是谓天功。天地无私,四时不息。天地定位,圣人故载。
    过极失当,天将降殃。人强胜天,慎避勿当。
    天反胜人,因与俱行。先屈后伸,必尽天极,而毋擅天功。
                              第三节   兼人之国

    兼人之国,修其城郭,处其廊庙,听其钟鼓,利其资财,妻其子女,是谓倍逆以荒,国危破亡。故圣人能尽天极,能用天当。
    天地之道,不过三功,功成而不止,身危有殃。

                              第四节   五毋之道

    故圣人之伐也,兼人之国,堕其城郭,焚其钟鼓。布其资财,散其子女,裂其地土,以封贤者,是谓天功。功成不废,后不逢殃。
    毋阳窃,毋阴窃,毋土敝,毋固势,毋党别。


                               第五节   亡身五逆

    阳窃者天夺其光,阴窃者土地荒,。土敝者天加之以兵,人势者流之四方,党别者外内相攻。
    阳窃者疾,阴窃者饥,土敝者亡地,人势者失民,党别者乱,此谓五逆。
    五逆皆成,绝天之维,失地之纲。变故乱常,擅制更爽。
心欲是行,身危有殃,是谓过极失当。  

               第三章   君正

                               第一节   治民之道

    一年从其俗,二年用其德,三年而民有得,四年而发号令。

                               第二节   七年有成

    五年而以刑正,六年而民畏敬,七年而可以征。
    一年从其俗,则知民则;二年用其德,则民有力;三年无赋敛,则民有得;四年发号令,则民敬畏;五年以刑正,则民不幸。

                            第三节   共胜强敌

    六年而可以敬,则民难国。七年而可以征,则胜强敌。
俗者,顺民心也;德者,爱勉之也。有得者,废禁拖关市之征也。
    号令者,连为什伍,选练贤不肖有别也。
    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

                              第四节   男女劝勉

    以刑正者,罪杀不赦也,可以正者,民死节也。
    若号令发,必究而上九,壹道同心,上下不赴,民无它志,然后可以守战矣!
    号令发必行,俗也;男女劝勉,爱也。
    动之静之,民无不听,时也。

                              第五节   有余则守

   受赏无德,受罪无怨,当也。
   贵贱,有别;贤,不肖,衰也!衣服不相纶,贵贱等也。
   国无盗贼,诈伪不生,民无邪心,衣食足,而刑罚必也。
   以有余,守,不可拨也;以不足,攻,反自伐也。

                              第六节   文武并行

    天有死生之时,国有死生之政。
    因天之生也以养生,谓之文;因天之杀也以伐死,谓之武。文武并行,则天下从矣。
    人之本在地,地之本在宜;宜之生在时,时之用在民;民之用在力,力之用在节。

                              第七节   战胜之道

    知地宜,顺时而树,节民力以使,则财生。
    赋敛有度,则民富;民富则有耻,有耻则号令成俗,而刑罚不犯。
    号令成俗而刑罚不犯,则守固战胜之道也。
    法度者,政之至也。而以法度治者,不可乱也。

                              第八节   父行母德

    而生法度者,不可乱也;精公无私而赏罚信,所以治也。
    毋苛事,节赋敛;勿夺民时,治之安。
    无父之行,不得子之用;无母之德,不能尽民之力。父母之行备,则天地之德也。
    四者备,则事得矣。
    能收天下豪杰骠雄,则守禁之备具矣。
    审于行文武之道,则天下宾矣;
    号令合于民心,则民听令。
    兼爱无私,则民亲上。
    观国者观主,观家观父。

                              第四章   六分

                            第一节   六逆之争

    能为国则能为主,能为家则能为父。
    凡观国,有六道:其子父,其臣主,虽强大不王。
    其谋臣在外位者,其国不安,其主不御则社稷残。
    其主失位则国无本,臣不失处则下有根,国忧而存。

                            第二节   各适其所

    主失位则国荒,臣失处则令不行,此之谓戚国。
    主两则失其明,男女争威,国有乱兵,此谓亡国。
    嫡子父,命曰上;群臣离志,大臣主,命曰壅塞。

                            第三节   谋臣在外

    在强国削,在中国破,在小国亡。
    谋臣在外位者,命曰逆成,国将不宁。
    主失位,臣不失处,命曰外根,将与祸邻。
    在强国忧,在中国危,在小国削。


                            第四节   勿损本根


    主失位,臣失处,命曰无本。上下无根,国将大损。
    在强国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
    主暴臣乱,命曰大荒。外戎内戎,天将降殃。
    国无小大,有者灭亡。
    主两,男女争威,命曰大麋。
    国中有师,在强国破,在中国亡,在小国灭。

                           第五节   六顺七逆

    凡观国,有大六顺:
    主不失其位,则国安宁。臣失其处,则下无根。
    国忧而存,主惠臣忠者,其国安。
    主主臣臣,上下不距者,其国强。


                            第六节   存亡之分

    主执度,臣循理者,其国昌。
    主得位,臣福属者王。
    六顺六逆,为存亡兴衰之分也。
    主上者,执六分以生杀,以赏信,以伐必。
    天下大平,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覆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


                             第七节   三才之道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人焉,有地焉。三者参用之,国家而有天下矣。
    为人主,南面而立。臣肃敬,不敢敝其主。下比顺,不敢敝其上。万民和辑而乐为其主上用,地广人众兵强,天下无敌。


                             第八节   文德武功

    文德究于轻细,武刃于诛禁,王之本也。


                             第九节   安不忘危

    然而不知王术,不王天下。知王术者,驱骋驰猎而不禽荒,饮食喜乐而不湎康,玩好( )好而不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少而多功。
    天人地三者用之则民安,安则国富,而民和辑,乐为主用。

                             第十节   玩物丧志

    其有不知王术者,驱骋驰猎则禽荒,饮食喜乐则湎康,玩好( )好则惑心。俱与天下用兵,费多而无功。
战胜而令不行天下,失天下者,轻国而远士,空无与天下失,则国贫而民荒。
    故圣之人弗留,天下弗与。如此而又不能重士,而师有道,则国人之国已。

                           第十一节   玄德之门

    王天下者有玄德,有玄德独知文德武功。
    王天下,而天下莫知其所以。
    王天下者,轻悬国而重士,故国重而身安;贱身而贵有智,故功得而财生;贱身而贵有道,故身贵而令行。

                           第十二节   令行天下

    令行天下,而天下则之。
    霸主积甲士,而征不服。诛禁当罪,而不私其利,故令行天下而莫敢不听。自此以下,兵单力挣,危亡无日,而莫知其所从来。
    夫言王,其王天下唯王者,能兼覆载天下,物曲成焉。


             第五章 四度
第一节 易位之患
君臣易位谓之逆,贤不肖并位谓之乱。
动静不时谓之逆,生杀不当谓之暴。
逆则失本,乱则失职;逆则失天,暴则失人。
失本则亡,失职则侵。失天则饥,失人则疾。周迁动作,天为之稽,天道不远
第二节 进化程序
入与处,出与反,君臣当位谓之静,贤不肖当位谓之正。
动与静参与天地谓之文,诛伐时当谓之武。
静则安,正则治,文则明,武则强。
安则得本,治则得人,明则得天,强则威行。
第三节 上同四度
参于天地,合于民心;文武并位,命之曰上同。
审知四度,可以定天下,可安一国。
顺治其内,逆用于外,功成而伤。
逆治其内,顺用其外,功成而亡。
内外皆逆,是谓重殃。
第四节 天之所当
身危为戮,国危破亡。外内皆顺,命曰天当。
功成而不废,后不逢殃。
声华顺正者用也,顺者,动也。
正者,事之根也。
执道循理,必从本始;顺为经纪,禁伐当罪。
第五节 灭名存实 )
心中天理,倍约则窘,达刑则伤。
倍逆合当,为若有事,虽无成功,亦无天殃。
毋逆生以死,毋御死以生,毋为虚声。 声溢于实,是谓灭名。
第六节 极理伤生
极阳以杀,极阴以生,是为逆阴阳之命。极阳杀于外,极阴生于内,已逆阴阳,又逆其位,大则亡国,小则身受其殃。 不重士,去师道,无以建生。
第七节 道纪原理
当者有极,极而反,盛而衰,天地之道也,人之理也。逆而异理,审知逆顺,是谓道纪。
以强下弱,何国不克;以贵下贱,何人不得;以贤下不肖,何事不成?
第八节 三稽之用
规之内曰圆,矩之内曰方,线以下曰正,水之上曰平。尺寸之度曰小大短长,权衡之称曰轻重不爽,斗石之量曰小多有数。八度者,用之稽也
日月星辰之期,四时之度,天地之位,外内之处,天之稽也。
高下不敝其形,美恶不匿其情,地之稽也。
君臣不失其位,士不失其处,任能毋过其所长,去私而立公,人之稽也。
第九节 三稽之理
美恶有名,顺逆有形,情伪有实。王公执稽以为天下正。
因天时,伐地毁,谓之武;武刃而以文随其后,则有成功矣!
用二文一武者王,其主道离人理,处狂惑之位而不悟,身必有戮。 柔弱者无罪而几,不及而翟,是谓柔弱。 武正而强者,文德不厩。 名功相抱,是故久长。名功不相抱,名进实退,是谓失道。 其卒必蒙身咎。黄金珠玉藏积,怨之本也;女乐玩好燔材,乱之基也。
守怨之本,养乱之基,虽有圣人,不能为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