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灯谈写作一」愿我们的作文少一些“假文采”

 云祥hggmgj2zkm 2019-08-01

引自 明灯语文

文采有钱钟书的庄谐并出通达睿智,有鲁迅的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项脊轩志》潸然,有《陈情表》动情,但时下学生作文中的“文采”,很大一部分与此毫不相干。作为高考评判发展等级的要求之一,我认为有足够的必要性对“假文采”做一番梳理。

文采之“假”,首先体现在文意之“虚”。文以载道,诚如刘补明老师所言,“写文章就是为了说明道理,表达思想”,不是堆砌文字的游戏。一些学生作文时惯用绚丽的词藻、抽象的比喻,再加上思接千载神游八方结交的古今圣贤,让文章观感顿时上一层次,但抽丝剥茧、层层剥开“文采”这华丽的表皮后,文章所呈现的无非是老生常谈的道理、有气无力的论点。文采只是为了美化表面甚至是凑字数,但无法增强文章论证的有效性,即为“虚”——正如一个虚胖者,体内脂肪很难化为有效做功的气力;特殊年代发明的二次蒸饭,也并不会为人体提供额外的能量。

文采之“假”,更体现为逻辑之“乱”。如一些学生喜用排比句彰显思辨,增加文章印象分。细究这些排山倒海、深情款款的语句,或用一个抽象的道理代替现实百态,或游离于整篇文章前后矛盾,更有刻意追求文采斐然而不合逻辑、有失情理、牵强附会、不合乎基本的语法规范者。如在一篇以“山峰”为话题的作文中,一位学生开头便用排比:“有一种生活,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经历;有一种经历,你没有体验过,就不知道低谷的力量;有一种低谷,你没有攀登过,就不知道背后的奥妙。”句子乍看很有气势,但细读后文理不通,可加一句点评:有一种句子,你没有细读过,就不知道老师(编辑)的尴尬。

归根到底,文采造假可归结于一个“易”字。首先体现在动笔之易。思想迸发火花本不是轻易之事,文章灵感如春梦朝露般不可捉摸,想要将灵动的思维固化为文字,更是一种痛苦的抉择。如果学生缺乏精准表达的能力,笔下的文字朦朦胧胧、隔靴搔痒、雾里看花、似懂非懂带点文采,颇有老祖宗“道可道,非常道”的神韵,但细究之下,只怕是既没有缜密的思维和充沛的感情来推进文章,也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细腻的体验来充实细节,只能用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的笔法大加抒情,用多重修辞手法掩饰文章本身思想的平庸——近庖厨者都知道:厨艺不精,辣椒来凑。而“易”的第二层面则体现在文章替代之易。充斥“假文采”的文章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甚至是执笔者自身也未必会有多少回忆。大量的文章彼此雷同,如同娱乐节目中来来往往的韩国美女,更迭数期之后可能还未被人记住。

本期的几位老师都提到了作文与做人的关系,如真人写率文、文品即人品。归根到底,假文采是应对考试时投机取巧、企图蒙混过关的手段。若假文采得高分成为常态,不仅仅会让考生丢弃对内容构建和逻辑框架构思的重视,对以后的人生之路,恐怕也没有什么正面意义。由此,我们呼唤高考评判者对假文采能多一份慎重,而对真文采多一些尊重。

(原文为《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7年第6期编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