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什么都学不好的背后,是你从来都不敢逼他一次

 天下小粮仓 2019-08-01

闺蜜是小学语文老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法则。在她看来,小孩子就是要自然生长,开心最重要,寒暑假也都是带着女儿全国各地到处玩。不得不说,她的培养方法还是颇有些效果的,小朋友外向开朗,每天乐呵呵,和刚见面的小伙伴一个下午就能成为好朋友。

只是这种快乐没有持续太久。

进入小学这一年,孩子明显有些跟不上,闺蜜已经被老师约谈好几次了。更糟糕的是,闺蜜发现女儿变得有些沉默,也没有之前那么开心了,每天都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

闺蜜终于开始反思起自己的教育方法是不是有些问题。

那些让孩子满足的事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快乐学习被这一辈的父母们奉为圭臬,让孩子感到快乐成为终极目标。教育专家们也警告家长们不要那么在意孩子的学习成果,更不能过分看重成绩,每天孩子放学回家,最应该和孩子交流的是今天是不是快乐。

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孩子什么是快乐,他的答案可能是下面这些:

  • 没有作业最快乐
  • 看动画片最快乐
  • 吃完整盒巧克力最快乐
  • 通宵玩游戏最快乐

你还要满足他的快乐吗?

贪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味满足孩子的要求,可能给了孩子一时的快乐,却剥夺了孩子面对更大世界的可能。

在《向往的生活》中,大华优雅的琴技引来了阵阵掌声。最初学小提琴时,他也非常不情愿,直言是“被父母逼的”,可最后他却爱上了小提琴,几乎琴不离手,如今的大华对父母充满了感激。

Angelababy感叹道,“他们当时不逼你的话,这些东西是不会长到你身上的”,同时也不无遗憾的说“我父母当时怎么不逼我一下呢”。

孩子什么都学不好的背后,是你从来都不敢逼他一次

多少人在长大以后,发出同样的感叹,要是我妈当年再推我一把,我是不是能和现在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蔡康永曾在某档节目中发出感慨: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更何况,现在的孩子还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他们的竞争对手,很可能是那些在父母的指引下、锻炼出极强竞争力的孩子。根据教育部的统计,2019年全国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超过830万,一个在宠溺中长大、只追求快乐的孩子,真的能够承受如此残酷的社会竞争压力吗?

快乐教育,为了快乐还是为了教育?

家长们在一定程度上曲解了快乐教育的含义。

国内快乐教育的提法普遍被认为来自于西方教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在其关于教育的著作中,他提出“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愉快和有趣的”。斯宾塞反对的是当时不考虑儿童意愿、武断替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教育观念。在斯宾塞的理念中,快乐本身并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更加可行的教育手段,他的教育理念也逐渐渗透到西方的教学方法中。

也就是说,快乐教育这件事,是要关注到如何更好的实现教育的目的。快乐教育不是降低教育的标准,更不是一味迎合孩子的情绪,而是通过令人愉快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

孩子什么都学不好的背后,是你从来都不敢逼他一次

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授权

因此,在我们看来更加崇尚快乐教育的国外,学习也并不是个简单轻松的过程。

芬兰的教育模式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非常快乐了,学生们几乎没有作业、也鲜少参加考试,孩子们似乎处于放养状态。然而实际上,虽然上课时间少,但是芬兰学生学习的内容却并不少,学生们一般都会掌握3-4种语言,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兴趣,不同的学生在音乐、艺术、阅读以及手工等不同方面各有优势。

那些想要进入顶尖学府的孩子,更是将学习的热情发挥到极限水平。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生调查显示,有67%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大学的微积分课程,有5%的学生甚至已经学习了多元微积分或线性代数课程,可以说高中修读大学的课程对这些站在金字塔尖的学子来说是的常态。此外,他们还要参加社区活动,学术小组和艺术社团等来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自我实现是更高层次的需求

所以说,我们反对的并不是快乐教育本身,在快乐教育下长大的孩子,自主选择的意愿被充分尊重,更容易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我们反对的是对快乐教育的盲从和对孩子的纵容,反对让孩子满足于当下的短暂快乐中。

马斯洛将人的精神需求分为五层,最高层次的就是自我实现的需求。相较于满足孩子浅层次的快乐,更重要的激发孩子的热情和动力,让孩子找到自己奋斗的方向,通过努力完成的成就感,是多看一会儿动画片给不了的。

因为打耳洞、化妆和染头发而上热搜的黄多多,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说非常宽松了,父母也非常尊重她的选择。然而在练习钢琴这件事情上,孙莉却从来没有因为多多偷懒而懈怠过。前些天,孙莉在微博上晒出多多获得五个一等奖的微博,看着小姑娘的微笑,相信她在钢琴上获得的成就感远比在偷懒摊在床上要来的深刻。

孩子什么都学不好的背后,是你从来都不敢逼他一次

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授权

那要怎样引导孩子去体验更深层次的快乐?这种体验可能需要孩子解开一道困难的数学题,写出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完成一个编程项目,也可能是在公共场合的一场得体演讲。

这种经历会让孩子切身体验到用汗水换来的满足和愉悦感,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才会被激发专长领域的潜力,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自己追求的到底是什么,作为家长,不能剥夺孩子去探求喜欢和热爱的权力,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但更深刻也更美好。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斯坦福大学教授瓦尔特·米歇尔曾做过一个有名的“棉花糖实验”,参加实验的孩子可以直接吃掉棉花糖,但是如果他们愿意等待15分钟,研究人员将多给一块棉花糖作为奖励,在参加实验的孩子中,约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抵制住诱惑。此后的回访也发现,这些孩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

孩子什么都学不好的背后,是你从来都不敢逼他一次

图片来源:觅知网,已获授权

孩子对于眼下的诱惑往往没有足够的自控能力,就像实验中的一些孩子会迫不及待的吃掉棉花糖。孩子在年龄还小时,非常容易短视,父母在此时及应该承担起责任,为孩子做更长远的考虑。

在同一个实验中,当实验人员引导孩子思考一些有意思的事情时,孩子们等待的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长。父母们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中,也应该充当引导员的角色,尤其是在涉及到孩子成长的大事时,更应该培养孩子长远思考的能力。

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是一场蜕变,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更应该和孩子一起完成这场修行,在恰当的时候指引孩子前进的方向,当孩子遇到问题时,适时给予指引和支持,用温暖的爱、充足的耐心和科学的方法,在孩子还年幼时,帮助他一起把握好人生的方向盘。

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反问你 “当时为什么不逼我一下”时才开始反思,那时一切可能就已经太晚了。


--作者--

团子妈妈

资深育儿专家

和你分享有趣育儿经验,传授靠谱育儿知识


更多深度好文、精彩内容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