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理分工协作的父母,养出身心和谐健康的孩子~

 妖城主 2019-08-01

文:节选自《蒙台梭利家庭方案》(有删改)

著:尹亚楠&吴永和 | 编:叮当


爸爸和妈妈由于性别和成长经验的差异,往往有着不同的教养风格,而爸爸的参与会给孩子的未来带来明显的积极正面的影响,这个影响还会一代代传下去。爸爸的参与情况有时甚至比妈妈的疼爱更能预测孩子未来的认知水平、情绪状况和社交能力。在西方文化中,爸爸的疼爱能够减少孩子发展的困难,如儿童期的情绪、行为问题以及青少年时期的吸毒等不良行为。

无数的科学研究以及铺天盖地的媒体书籍都在强调爸爸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影响,但是看看身边的家庭,发现在现实生活中,中国爸爸的参与度还是非常低的,尤其是与德国爸爸相比。

德国爸爸VS.中国爸爸

在欧洲,男女平等的观念由来已久,因此在育儿这件事情上,早已不再有严格的父母角色分工。近几十年来,德国这一状況愈发普遍,尤其是在父母有了同等的育儿假期之后。妈妈不再是育儿的主力,爸爸也不再仅限于工作之后的陪玩。夫妇要二人在育儿这件事上更多的是互助合作的关系。

德国的文化价值观非常强调男性在家庭活动中的参与度,爸爸不只是在外赚钱养家的人。而德国的爸爸们也都以当“奶爸”为傲,并不觉得这是丧失男子气概的角色。在德国的周末,经常能看到爸爸们推着婴儿车到处溜达,或是骑车带着孩子翻山越岭。和当了爸爸的德国同事一起聊天,我们的共同话题从来都不只是工作、喝酒和球赛,也常常兴致盎然地交流育儿心得和育儿糗事。

为照顾孩子而请假缺席、耽误工作,这在德国完全不会收到异样目光,爱家、爱孩子的男人形象不会给工作减分,有时甚至会因此获得更多的信任。

《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一说,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忽视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中国当下普遍的“丧偶式育儿”应该只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附带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的爸爸应该像德国的爸爸们一样,越来越深入地参与到育儿生活中。

新手爸爸的“心态准备”

在身边德国爸爸们的影响下,我一直在努力寻找爸爸独有的参与方式:建立妈妈无法取代的教养地位,不与妈妈的角色重叠,而且这种教养风格既能符合传统文化对男性形象的定位,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爸爸高度参与育儿工作的期望。

有时候,我们从动物世界中也能找到一些灵感。帝企鹅是公认的“超级奶爸”。当配偶在冰雪覆盖的海岸上产蛋后,会回到海里觅食。企鹅爸爸则会将蛋放在脚掌上,继而用腹部的皮毛把蛋裹起来,在寒冷的气温下站着孵蛋近两个月之久。企鹅爸爸就这样忍受着寒冷和饥饿,等待配偶回来。

凶狠勇猛的公狼也是“超级奶爸”。即使狼妈妈是主要哺育者,狼爸爸负责捕食,但是狼爸爸常常等到小狼吃饱后再吃。有的狼爸爸会为小狼咬碎骨头,小狼则会在爸爸身边各种调皮捣蛋,撕咬耳朵或者尾巴,狼爸爸从不反对。

不论是帝企鹅还是狼爸爸,它们对后代的体贴关怀并不会让我们觉得这些动物丧失了原本雄性的气质,相反,它们有着铁血柔情般的魅力。人类亦是如此,男性并不会因为陪伴孩子而影响男子气概,相反,因为孩子,爸爸们会变得更加成熟、更有担当,成为家庭遮风避雨的保护伞。很多男性成熟的转折点,就是孩子的出生。如果男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便能更加轻松地应对这一角色的转换。

可以这样做“心态建设”

建议准爸爸们在心态建设上做好这样的准备:

在成为爸爸之前,就要明确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种新的生活模式,永远不会再回到百分百轻松自在的二人世界了。这个小宝宝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妈妈的整个身心,包括自己的部分世界。理解妻子的同时,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尽量改掉从前不利于家有儿女的生活习惯,比如频繁应酬。同样重要的是,要始终努力在任何阶段与妻子建立更深厚的亲密关系。

刻意提醒自己:我当爸爸了。妈妈怀胎九月,已经与宝宝建立了紧密的联结,在女性心中的母爱本能很轻易就被激发出来。生产后的荷尔蒙也会自然激发母性行为。而爸爸不同,突然怀抱着一个看起来很陌生的软绵绵的小婴儿,的确要刻意提醒自己“爸爸”这一新增角色。这一过程对我们来说并不像妈妈那么自然,要时间和机会。如果爸爸在妻子孕期积极陪伴产检、期待孩子的出生,如果在孩子出生前,爸爸的心智已经比较成熟,那调整心态时会容易得多。

共生期

孩子出生后的前两个月,我们称为共生期共生期内,父母双方都面临着相当大的挑战,爸爸不仅要照顾好产后恢复期的妈妈,辅助妈妈与婴儿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还要努力适应新的家庭模式。这位初为人父的男性,在身体疲意的同时,心理上也是万分不易的,他与婴儿的亲密关系还没来得及建立,而他深爱的妻子却完全被眼前看似陌生的婴儿夺走了全部注意力,内心必然会有或多或少的失落和嫉妒。如果多辅助妻子照顾婴儿,丈夫很快就能感受到成为父亲的喜悦和荣耀,而这些会极大地冲淡那些微不足道的小情绪。

“共生期”爸爸可以这样做

建议新手爸爸们在共生期做好下面这些事:

爸爸要在妈妈哺乳期时给她提供全方位的支持。母乳喂养非常辛苦,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疼痛和挫折,这时爸爸要做的就是倾听和鼓励,并且积极辅助,比如帮助妈妈调整哺乳的姿势和哺乳环境、给孩子拍嗝,或者多承担一些家务。当妈妈不能或者不愿再坚持母乳喂养时,不给她施加压力,让她自由決定是否继续母乳喂养,以及坚持多久。

爸爸要时刻关注妈妈的情绪,防止妈妈出产后抑郁的情况,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绪,爸爸同样也可能出现产后抑郁的症状。

与妈妈有明确的时间分工,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她休息。比如我们家,孩子大部分时间由妈妈负责,而我会在下班以后和周末全力承担大部分育儿工作。我的妻子产后身体极为虚弱,我们又身在海外无人帮扶,因此为了提高育儿效率,我和妻子有了明确的育儿时间分工。积极参与也让我了解到养育孩子的辛苦,这要比全职工作累多了,也因此更能体会妻子的不易。爸爸的专属育儿时间也让我更早地和孩子相互熟悉,与孩子建立了不一般的亲密关系,也更早地意识到成为父亲的责任意义。

摸索出自己擅长的育儿任务。即使是奶粉喂养,最好喂奶也还是由妈妈来,这样有助于建立安全的母子依恋关系。爸爸可以尝试的是:给宝宝洗澡、带宝宝散步、给宝宝讲睡前故事……每天都由爸爸在固定时间来完成这些任务,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婴儿建立安全感。

随着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之间的分工和配合越来越多,体现在喂养、睡眠、营造家庭环境、游戏、学习等方方面面,具体父母要怎样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