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简史(艾哈迈德三世)

 陆一2 2019-08-02

推接上文。

-

-

1703年,奥斯曼汗(穆斯塔法二世)被罢黜。同年,艾哈迈德三世继任。整体无意识,近卫军在此次事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

讲一个国家,比内政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外交,因为外交决定外部物质代偿。第一件事就是法奥关系。先前奥斯曼帝国有法兰西---奥斯曼联盟,所以他的外交没有那么被动。后来奥斯曼帝国不能保持外交政策的连续性,为了赚钱引入了威尼斯、英格兰、荷兰,导致法兰西---奥斯曼联盟形同虚设。在此后两国越走越远,甚至出现了法国帮助奥地利、威尼斯打奥斯曼的事情。此时,法兰西再次和奥布斯堡王朝开战,急需奥斯曼帝国的支持,奥斯曼帝国无意参战,对待这份盟约越发的消极。法奥关系的破裂,可以解释奥斯曼帝国后面很多军事行动失败的原因。

-

伴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另外一个国家将会崛起,这就是彼得大帝的沙皇俄国。它不仅仅是奥斯曼帝国的恶梦,也是亚欧大陆的恶梦,更是全人类的恶梦。

-

沙俄(彼得大帝)想通过《卡尔洛维茨和约》扩张自己地盘的企图落空,此时的彼得大帝正在积极的扩建他的黑海舰队。沙俄(彼得大帝)还经常派军舰去奥斯曼帝国耀武扬威,使奥斯曼帝国提高了对沙俄(彼得大帝)的警惕性。奥斯曼帝国在刻赤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修建了永久性共事,彻底封锁了俄罗斯的出海口。

-

-

彼得大帝正在两线作战,一边是奥斯曼帝国,一边是瑞典。瑞典国王是查理十二世,瑞典拥有海军战列舰42艘,海军实力与西班牙、法国并列第二梯队,仅次于英国。瑞典拥有陆军15万人,仅次于神罗和法兰西帝国。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领八千军队击溃了彼得大帝的三万军队,追的彼得大帝无路可逃。接下的故事就是戏剧性的了,彼得大帝逃,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追,最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就追成了拿破仑。接着,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流亡奥斯曼帝国。

-

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怂恿奥斯曼帝国进攻沙俄(彼得大帝),沙俄(彼得大帝)仓促应战,以至于被围困在普鲁特河,奥斯曼人抢占了高地,沙俄(彼得大帝)被围困在河道与沼泽之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彼得大帝说,除了秦皇岛(圣彼得堡),他愿意把俄罗斯所有的土地割让给奥斯曼人,以求活命。彼得大帝出门打仗不放心后宫,还带着老婆(叶卡捷琳娜)。叶卡捷琳娜是农夫的女儿,明显要比彼得大帝坚强,她建议彼得大帝和谈。叶卡捷琳娜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珠宝,从军中搜集了几万金卢布,送给了奥斯曼帝国的大维齐尔(巴尔塔基)。这笔钱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微不足道,但对于大维齐尔(巴尔塔基)个人而言,就是一笔巨款。不要说让他卖国,就是让他卖老婆、奥斯曼汗都够了。

-

最后双方达成合议。沙俄(彼得大帝)割让了亚速及其周边地区,拆毁了奥斯曼帝国高加索地区北方边境的四个军事要塞,俄罗斯军队撤出波兰,允许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借道回到瑞典。就形势而言,俄罗斯获得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却不领情,大骂大维齐尔(巴尔塔基)是个傻叉,要求大维齐尔(巴尔塔基)给自己一支军队去追击沙俄(彼得大帝),未被容许。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知道奥斯曼这个国家已经没落,于是要求回国,奥斯曼汗(艾哈迈德三世)派出一支军队护送他回国。

-

此后奥斯曼帝国内部也对和约不满意,要求再战,俄土两国再次签订和约,扩大了奥斯曼帝国在亚速的范围。但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奥斯曼帝国已经是死驴一只,他的奥斯曼汗(艾哈迈德三世)浑浑噩噩,大维齐尔(巴尔塔基)也毫无进取之心。

-

英国大使向国内汇报:奥斯曼人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对战争以和平方式结束却非常满意。

-

此战成了彼得大帝的恶梦,此后奥斯曼帝国与沙皇俄国保持了二十五年的和平。彼得大帝接着就是打瑞典、波斯,此后谋划进攻中国,因为救助几位落水的士兵而感冒,最后丧命。感谢那几位落水的士兵,阿门。

-

奥斯曼帝国新上任的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他急需一场战争来证明自己是一个蠢货。错了,是军事能力。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不想去进攻波斯,因为只有骨头没有肉。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也不敢去进攻奥地利,因为打不下维也纳。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也不敢去进攻俄罗斯,因为此时的彼得大帝如日中天。那就干威尼斯吧,打这种没落的国家很有成就感。

-

《卡尔洛维茨和约》规定摩里亚归属威尼斯所有,奥斯曼帝国打算撕毁它。《卡尔洛维茨和约》是一个四国和约(奥、土、威、波),或者说是一个五国和约(俄、奥、土、威、波),你撕毁这样一个和约,俄罗斯、奥地利、威尼斯、波兰联合打你都不是问题。

-

所以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先去试探波兰,波兰在俄波战争中有求与奥斯曼,所以选择作壁上观。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又去试探俄罗斯,俄罗斯在俄奥战争中战败,此时也不愿意招惹奥斯曼帝国。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又去试探奥地利,奥地利给出了模棱两可的回答。那还等什么?打呗。

-

于是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开始组织海军大规模的进攻威尼斯,不到几个月威尼斯就被赶出了希腊。威尼斯找到了奥地利(查理六世),询问《卡尔洛维茨和约》还有没有存在的价值?此时奥地利(查理六世)开始重新评估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已经积蓄了很长时间的力量,假如他们在巴尔干地区采取扩张政策,奥地利将无法独自承受。说最关键的,那就是皇帝本人的私产(公国)在地中海和意大利,可能会受到奥斯曼人的入侵。

-

于是奥地利(查理六世)决定居中调停,到了奥斯曼帝国这边,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坚决要打奥地利,乌理玛、大穆夫提支持他,最后主战派战胜了主和派。

-

1716年,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带军北伐,奥地利方面带队的是战神欧根亲王。两军遭遇,说实话,这一次奥斯曼帝国比以前打得好,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的中军甚至击溃了奥地利的中军,以至于战神欧根亲王亲自带队冲锋来维持战线的稳定,为了给奥斯曼人带来压力,奥地利步兵侧击奥斯曼近卫军。

-

在战场最混乱的时刻,战神欧根亲王果断发动了骑兵突击,奥地利的重装骑兵对仗奥斯曼帝国的(西帕希骑兵)轻装骑兵(武装地主骑兵),后者当然选择跑路了。气的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挥刀乱砍,但义务兵(轻装骑兵)和职业军人是不能比较的。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决定也有样学样的学战神欧根亲王发动冲锋维持战线,结果却和二十年前的大维齐尔(科普鲁律-扎德)一样,被一枪命中面门打死了。

-

接着战神欧根亲王攻下了贝尔格莱德。


-

英格兰和荷兰再次居中调停。1718年,奥地利与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帕撒罗维茨和约》。奥地利获得了匈牙利、罗马尼亚、波斯尼亚、塞尔维亚。曾经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现在的逗比,终于如愿以偿的割让了三分之一的国土给敌国。大维齐尔(达马德-阿里)如愿以偿的在第二次奥土(奥斯曼)战争中奉上了自己的人头。此后,奥斯曼帝国开始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

1720年,为了牵制奥地利,奥斯曼汗(艾哈迈德三世)继续开始学习先汗的欧洲外交策略,联合法兰西帝国。只不过法兰西帝国已经不想再联合几次三番毁约,言而无信的野蛮人了。不过这一次奥斯曼汗(艾哈迈德三世)还给了特使新任务,那就是收集法兰西帝国的情报,从农业到工业,从商业到城堡,整理了大量的参访笔记给奥斯曼汗带回去。使团看到了植物园、动物园、医学、歌剧、音乐、绘画、舞蹈和各种奢侈品。得知巴黎天文台的星座表是穆斯林制作的,穆斯林们开始了深深的沉思。特使第一次有了在奥斯曼帝国办一家印刷厂的想法。

-

印刷厂还是开起来了,很多新思想开始在奥斯曼大地上野蛮的生长。奥斯曼帝国的洋务运动比中国的洋务运动早了140年。奥斯曼帝国的参访团比日本的岩仓使团早了150年。岩仓使团里面有一个伊藤博文,后来他在1895年4月10日,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

-

1730年,近卫军掀起了叛乱,他们处决了大维齐尔、海军司令。随后,奥斯曼汗(艾哈迈德三世)被罢黜,马哈茂德一世继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